李 銳
(國家開發銀行黑龍江省分行,哈爾濱 150028)
綠色是世界公認的發展理念,面對資源與環境問題這一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推行綠色新政、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共同選擇。而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資源配置的樞紐,則為經濟轉型發展提供了第一助推力,二者的有機結合——綠色金融,為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環境間提供了新常態平衡點。
2012年2月,銀監會發布了《綠色信貸指引》,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綠色信貸、大力促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提出了明確要求。11月,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強調著力推進綠色發展。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首次明確了建立中國綠色金融體系的頂層設計。10月,十八屆五中全會將“綠色”與“創新、協調、開放、共享”一起定位為“五大發展理念”。2016年3月,《“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建立綠色金融體系,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設立綠色發展基金”,將構建綠色金融體系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9月,中國首次把綠色金融議題引入G20議程,創建了綠色金融研究小組并向G20杭州峰會提交了《綠色金融綜合報告》。2017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大力發展綠色金融。6月,國家在浙江、江西、廣東、貴州、新疆5省(區)設立8個綠色金融首批試驗區。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重點強調,通過創新金融制度安排,引導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綠色產業,同時有效抑制污染性投資。10月,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
2016年8月31日七部委聯合頒發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綠色體系的指導意見》首次在部委文件中定義了綠色金融,文件指出:“綠色金融是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
金融產品體系和服務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綠色信貸,包括節能環保信貸、綠色貿易融資、能效信貸、環境權益貸款等;第二,綠色債券,包括與環境效益掛鉤的綠色債券、氣候債券、可持續發展債券、社會責任債券等;第三,綠色基金,包括專項環保建設基金、綠色發展基金、“一帶一路”建設海外基金等;第四,綠色證券,包括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市場化綠色證券指數投資業務等;第五,綠色租賃,包括節能環保、新能源等領域企業開展租賃、轉租賃、售后回租等業務;第六,中間業務,提供中期票據等綠色債務融資工具、開展信托、保理、資金托管等中間業務;第七,綠色信用。建立環保信用評級信息實時共享機制、環境補償機制、爭取財政的綠色信貸貼息管理權等;第八,綠色保險,指在環境高風險領域建立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水源地、濕地、生態保護區等環境資源保險業務,以及與氣候變化相關的巨災保險制度。
從綠色生產、綠色生活、環境安全三大類行業,綠色金融的工作重點領域歸納如下:一是綠色產業體系建設,重點投放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產品制造、循環經濟等領域信貸項目。二是低碳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設,支持綠色交通、綠色建筑、海綿城市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三是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積極支持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
結合對東北地區相關調研情況,東北地區發展綠色金融應重點關注東北老工業基地資源枯竭轉型、沉陷區治理行動,松花江、遼河等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長白山林區、大小興安嶺森林生態功能區和國家公園保護,“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環境治理、生態開發、節能減排和清潔能源項目。
1.圍繞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支持工業轉型升級。一是支持工業企業節能減排,對企業為節能、節水、減少污染物排放而實施的技術、設備設施建設和改造項目等提供信貸和租賃等支持;二是支持清潔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扶持非煤公用熱電聯產、生物質能源綜合利用進程、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民航和新能源汽車等清潔能源產業發展;三是支持資源型城市發展轉型,圍繞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資源枯竭轉型、沉陷區治理行動,助力油城、煤城、林區發展轉型,推動綠色、森林城市建設。
2.圍繞打造國家農業生產基地,支持現代農業體系構建。一是支持綠色生態農業。重點支持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糧食倉儲和農業物流設施工程項目。二是支持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助力改善空氣質量。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不僅可以減輕生態環境負擔,而且可以“變廢為寶”,打造新的綠色經濟增長點。三是助力發展林區經濟。支持儲備林基地建設、特色經濟林培育、廢棄礦山生態恢復治理等項目。四是扶持畜牧產業發展。加大對畜牧業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發揮貧困地區特色資源優勢,助其實現從“輸血式”到“造血式”的持久脫貧。
3.圍繞綠色基礎設施和特色旅游,支持新興業態發展。一是支持低碳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設,打造綠色交通。重點支持“三供三治”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等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快速鐵路、旅游公路、城市軌道交通、智能公交系統等綠色交通項目。二是推進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積極推動“城市雙修”新型城鎮化建設,探索垃圾處理及水、氣、土的污染防治等PPP合作模式。三是以打造“兩座金山銀山”為抓手,助推生態和旅游產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這是東北地區的“專利”,也是“金字招牌”。支持綠色生態產業發展,改善森林、濕地和冰雪旅游等基礎設施,打造生態旅游良好環境。
總而言之,綠色金融是現在世界公認的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推動手段,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力軍”,綠色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綠色改造對綠色金融的需求日益強勁。作為傳統老工業基地,東北地區金融業要進一步在深度和廣度上支持經濟結構轉型,在投融資行為中要注重對環境污染的治理及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促進經濟與生態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