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娜娜, 周 婷, 康建宏, 慕 宇, 吳 娜, 荊煒然
(1.寧夏大學農學院,寧夏銀川 750021; 2.青島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青島 266109)
馬鈴薯是新世紀我國最有發(fā)展?jié)摿Φ母弋a經(jīng)濟作物之一,素有“地下蘋果”和“第二面包”之稱[1],已成為寧夏第一大糧菜兼用農作物[2],是一種抗逆性強、適應范圍廣、糧菜兼用高產優(yōu)質的作物。大力發(fā)展馬鈴薯對增加糧食總量,豐富市場供應,促進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3-5]。馬鈴薯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不僅含有大量淀粉、蛋白質,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C以及礦物質[6]。海原縣地處寧夏南部山區(qū),其獨特的自然條件為優(yōu)質高效的馬鈴薯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存空間,是寧夏馬鈴薯種植大縣之一[7],但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馬鈴薯品種的單一化,缺乏不同熟期、不同用途的品種,且品種結構不合理,難以適應市場需求,尤其是隨著加工業(yè)的發(fā)展和人們膳食習慣的改善,對薯塊性狀和品質有了更新的要求。為了探索海原縣適宜的馬鈴薯品種,挖掘馬鈴薯增產增效潛力,本試驗選擇11個不同馬鈴薯品種進行農藝性狀、產量和品質的分析評價,以期為旱區(qū)馬鈴薯高產高效技術栽培提供理論依據(jù)與技術支撐。
本試驗點設在海原縣樹臺鄉(xiāng)大嘴村,地理位置為 36°06′~37°04′N,105°09′~106°10′E。海撥2 166 m,年平均降水量286 mm。無霜期為149~171 d,年均氣溫7 ℃。屬于干旱半干旱帶,土壤類型為侵蝕黑壚土,耕層深厚、肥沃,氣候冷涼,天然條件給馬鈴薯的生長提供了較好的生存環(huán)境。
參試馬鈴薯品種共11個,分別是克新1號、冀張薯8號、莊薯3號、青薯9號、隴薯3號、黑美人、黑蛋、大西洋、青薯168、紅美人、夏波蒂。
試驗采用單因素隨機區(qū)組試驗設計,共設11個處理、4次重復,共計44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面積為 4 m×10 m=40 m2。2016年4月30日起壟覆膜種植,壟寬50 cm,株距 40 cm,種植深度20~25 cm。種植密度5萬株/hm2,每小區(qū)300株,用種量1 800 kg/hm2。
根據(jù)試驗設計,翻地前1 d按照小區(qū)面積稱好各類肥料,全部磷肥、鉀肥、70%氮肥基施,在馬鈴薯播種前結合整地撒施后翻耕入土(深度10~30 cm),農家肥全部作為底肥在播種前結合整地一次性撒施。30%氮肥作追肥,于現(xiàn)蕾期結合培土追施尿素。蕾期和花期各噴灑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溶液(0.2%)1次(預防早衰),每次噴液1 500 kg/hm2。蕾期前后進行病蟲害防治。苗期3~4葉第1次中耕,6~8葉第2次中耕,結合中耕培土。
1.5.1 株高、葉綠素含量、干物質含量測定 株高:每小區(qū)隨機選擇10株馬鈴薯用紅繩做標記(全生育期測量植株不變),每次采樣時測量自然株高。葉綠素含量采用便攜式SPAD-502葉綠素儀測定。干物質含量測定:在馬鈴薯不同生育期分別取樣,帶回實驗室內洗凈晾干,分器官稱取鮮質量,再取小樣于80 ℃下烘干至恒質量后稱取干質量,分別計算全株干質量和各器官干質量。
1.5.2 收獲測產 成熟期進行測產和考種,對每個試驗小區(qū)的大薯(≥100 g)、中薯(50 g≤中薯<100 g)、小薯(<50 g)分別計數(shù),并稱質量。
1.5.3 馬鈴薯品質測定 每小區(qū)取代表性鮮薯300 g,采用勻漿沉淀法測定淀粉含量,采用2,6-二氯靛酚法測定維生素C含量[8]。
采用DPS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其他分析在Excel中完成。
株高對作物的生態(tài)適應性有較大影響,適宜的株高可以增加作物產量[9]。由表1可以看出,在苗期,黑蛋品種株高最高,與青薯9號、大西洋、夏波蒂、黑美人差異不顯著(P>0.05),但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P<0.05),冀張薯8號株高最低。在開花期,紅美人株高最高,與其他10個參試品種呈顯著性差異(P<0.05),莊薯3號株高最低。在成熟期,冀張薯8號株高最高,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P<0.05),其次為黑美人和克新1號,莊薯3號植株最低。

表1 不同品種馬鈴薯各時期株高情況
由表2可知,SPAD值隨生育進程的推進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趨勢,在開花期達最大值。在苗期,黑蛋的SPAD值最大,其次是克新1號、夏波蒂、青薯168,它們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但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P<0.05),莊薯3號、青薯9號、隴薯3號、大西洋的SPAD值最低。在開花期,冀張薯8號SPAD值最高,它與黑蛋、克新1號差異不顯著(P>0.05),但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P<0.05),SPAD值最低的是隴薯3號。在塊莖膨大期,冀張薯8號SPAD值最高,它與其他10個參試品種呈顯著性差異(P<0.05),隴薯3號SPAD值最低。

表2 不同時期馬鈴薯的葉綠素含量
由表3可以看出,在開花期,青薯168葉片干物質積累量顯著高于其他10個參試品種(P<0.05);莊薯3號的地上莖干物質積累量最大,顯著高于其他9個參試品種(青薯168除外);大西洋的塊莖干物質積累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0.05)。在膨大期,生長中心逐漸由葉和莖向塊莖中轉移,其中大西洋塊莖干物質積累量最大,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0.05),克新1號葉片干物質積累量最大,顯著高于大西洋和紅美人(P<0.05),但與其他處理差異不顯著(P>0.05);青薯9號的地上莖干物質積累量最大,紅美人的地上莖干物質積累量最小。在成熟期,塊莖成了干物質積累的中心,除黑美人外,各處理干物質積累量均表現(xiàn)為塊莖大于葉片和地上莖。黑美人、黑蛋、大西洋、紅美人、夏波蒂收獲期葉片全部脫落;青薯168地上莖干物質積累量最大,除與黑美人、黑蛋差異不顯著外(P>0.05),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0.05);冀張薯8號的塊莖干物質積累量最大,顯著高于黑美人、紅美人(P<0.05),但與其他處理差異不顯著(P>0.05)。

表3 不同品種馬鈴薯各生育期干物質積累量
由表4可見,青薯168的單壟產量最大,為28.67 kg,與冀張薯8號、青薯9號、隴薯3號差異不顯著(P>0.05),但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P<0.05),紅美人的單壟產量最小。每壟總薯數(shù)量最多的是青薯9號,為207.66個,與其他參試品種均呈顯著性差異(P<0.05),其次是隴薯3號,為168.01個,紅美人最少,為35.33個。大薯數(shù)量最多的是青薯168,與冀張薯8號差異不顯著(P>0.05),但與其他參試品種均呈顯著性差異(P<0.05)。中薯數(shù)量最多的是冀張薯8號,與其他參試品種均呈顯著性差異(P<0.05)。小薯數(shù)量最多的是青薯9號,與其他參試品種均呈顯著性差異(P<0.05)。整體看出,紅美人的大薯、中薯、小薯個數(shù)均最少,表現(xiàn)出了較差的產量性狀。

表4 不同品種馬鈴薯產量構成因素
維生素C又稱抗壞血酸,是人體中不可缺少的水溶性維生素,馬鈴薯中富含維生素C。不同品種馬鈴薯維生素C含量差異明顯(表5)。莊薯3號的維生素C含量最高,為 14.0 mg/100 g,與紅美人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但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P<0.05);隴薯9號的維生素C含量最低,為4.2 mg/100 g。
對馬鈴薯來說,無論是營養(yǎng)價值還是成薯加工,淀粉價值的高低都是第一重要的因素。不同品種馬鈴薯淀粉含量差異明顯(表5)。淀粉含量最多的是青薯168,與克新1號、冀張薯8號、莊薯3號、青薯9號、隴薯3號、紅美人、夏波蒂之間呈顯著性差異(P<0.05),但與其他處理差異均不顯著(P>0.05);克新1號淀粉含量最少,與夏波蒂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但與其他參試品種差異顯著(P<0.05)。

表5 不同品種馬鈴薯品質指標
株高對馬鈴薯的生態(tài)適應性有較大影響。蘇林富等在西吉縣試驗表明,成熟期植株最高的是青薯9號和冀張薯8號,莊薯3號表現(xiàn)一般,為71.4 cm[10],本試驗表明,冀張薯8號植株最高,但莊薯3號植株最低,為16.67 cm,與蘇林富等的研究結果不完全一致。究其原因,可能是降水量以及品種對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適應性的差異,西吉縣年降水量在400 mm左右,而海原縣在286 mm左右。
葉綠素作為馬鈴薯光合作用的反應場所,為電子傳遞與光合磷酸化提供了環(huán)境。馬鈴薯葉片內葉綠素含量的多寡直接影響其光合作用的能力,進而影響產量與品質[11]。本試驗表明,馬鈴薯葉綠素SPAD值隨生育進程的推進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趨勢,在開花期達最大值。在開花期和塊莖膨大期,冀張薯8號有較高的葉綠素SPAD值,可增強光合作用,提高后期的產量與品質,這與陳晨等的研究結果[12]基本一致。
干物質是衡量植物有機物積累、營養(yǎng)成分多寡的一個重要指標。高聚林等研究表明,馬鈴薯全生育期植株干物質積累量呈“S”形曲線變化,生育期間不同器官干物質積累量依次為葉片、地上莖、塊莖[13],本研究結果與之基本一致。本研究同時發(fā)現(xiàn),在成熟期,冀張薯8號的塊莖干物質積累量最大,顯著高于黑美人、紅美人,為高產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不同品種馬鈴薯產量性狀差異較大。本研究發(fā)現(xiàn),青薯168的單壟產量最大,與冀張薯8號、青薯9號、隴薯3號差異不顯著(P>0.05);單壟總薯數(shù)量最多的是青薯9號;大薯數(shù)量最多的是青薯168,與冀張薯8號差異不顯著(P>0.05);中薯數(shù)量最多的是冀張薯8號;紅美人的大薯、中薯、小薯個數(shù)均最少,表現(xiàn)出較差的產量性狀。綜合來看,青薯168、冀張薯8號、青薯9號表現(xiàn)良好,適合在海原縣種植。
馬鈴薯塊莖品質是馬鈴薯生產中的重要經(jīng)濟指標。本研究表明,莊薯3號維生素C含量最高,為14.0 mg/100 g。李世強研究表明,莊薯3號淀粉含量符合加工要求,同時又抗低溫糖化,耐低溫貯藏,維生素C含量高,淀粉含量可達 20.5%,維生素C含量可達16.22 mg/100 g[14],本研究結果與之基本一致。本研究結果同時表明,淀粉含量最高的是青薯168,其次是黑美人、黑蛋、大西洋,但這幾個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
綜合農藝性狀、產量、品質分析,青薯168、青薯9號、冀張薯8號表現(xiàn)良好,適合在寧夏南部山區(qū)種植;紅美人、夏波蒂的產量性狀表現(xiàn)較差,不建議在寧南山區(qū)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