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利益》雜志12月4日文章,原題:報告稱,中國志在交戰中擊敗美國中國軍隊謀求的不只是對美形成均勢或威懾,還要在潛在的中美之戰中勝出。蘭德公司的研究者斯科特·哈羅爾德在一份新研究報告中稱:解放軍的主要目標不只是與美國或其他國家競爭,還有通過與美國競爭達到中共所設立的政策結果——若美中爆發公開沖突時,遏阻美國干預并擊敗美軍。該報告描繪了一個專心于目標并想方設法實現目標的國家。
冷戰時期,蘇聯一心想匹敵美國的軍力,如在彈道導彈防御方面,最后弄得自己土崩瓦解。(如今)中國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哈羅爾德寫道,“在某些領域,解放軍似乎并不想去一較高下,因為他們并不需要某些能力來實現自己的使命,或者有其他辦法解決所面臨的軍事問題。”
蘭德研究著重指出,過去10年中國的空中和導彈力量顯著增強。這一成就的取得部分靠的是模仿——或竊取外國技術。美國智能武器在“沙漠風暴”作戰中的成功令中國大吃一驚。為此,中國開始將一支毛澤東時代的臃腫龐大軍隊逐步打造成為更接近于當前西方標準的高科技軍隊。
但是,中國的效仿是有選擇性的。“解放軍并非盲目效仿美軍或其他外國軍隊。相反,他們研究外國軍隊的經驗,了解什么有用什么沒用,什么(策略)可以采用并經過調整改造服務于中國自己的目標,什么應該忽視或丟棄,因為與中共確立的解放軍任務無關”,哈羅爾德寫道,從實際情況看,解放軍發現靠效仿無法解決問題時,非常善于發展創新方法解決作戰挑戰,創造全新能力,或以新穎、創新的方法挫敗美國和其他發達外國軍方在中國近海的活動能力。
因此,中國不久前才開始加強其空中加油和空中運輸能力,或向太平洋派出遠程轟炸機。因為此前很多年,中國并無意(遠程)投射力量。而當一旦有這種需要,解放軍就開始獲得所需要的能力。
有幾個國家喜歡吹噓能在戰爭中擊敗美國。至于他們是否真那樣想或如何定義勝利,則是另一回事。那中國也認為能在軍事上打贏美國嗎?哈羅爾德認為,中國分析家常對外展示一種力量和自信的形象,但這未必反映他們對自身弱點的真實評估。這種方法能令他們獲得一些阻遏或逼迫對手的心理優勢,“我從未見過任何證據表明解放軍認為自己對今日美軍擁有明確的空中、太空或總體軍事優勢——我想,這也正是他們謀求并計劃實現的目標。”▲
(作者邁克爾·佩克,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