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凌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很多傳統行業為了適應時代發展,都在不斷地進行轉型升級。教育作為一個重要的行業,也在尋找創新的教育模式,并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實現互聯網教學。本文將簡述當下比較熱門的幾種創新教育理念,并討論互聯網教育所存在的優勢與弊端。
關鍵詞:教育 互聯網 創新
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均衡,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表現在教育上就會產生不公平的現象。而互聯網的出現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為教育帶來重大的變革。
一、當下新的教育理念
我國的傳統教育模式在多年的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教師只注重傳授知識,會忽視學生的創造性和個性問題,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的主動性,因此,相同的教育模式很難滿足所有學生的教育需求。在這種情形應運而生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目前來看,創客教育、STEM教育和創新教育相結合是比較理想的教學理念。
(一)新的教育理念的概述
創客教育的理念包括“動手操作,實踐體驗”,即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思想,主要涵蓋藝術活動(如繪畫、唱歌)、手工活動(如烹飪、紡織)和需要動手操作的科學研究(如機器人研發、物質合成)三個方面。Martinez和Stager也在建構主義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構造論,強調通過親自動手制作一些可供分享的作品進行知識構建[1]。創客教育也是與“快樂教育”相符合,即提倡自由選擇,選擇符合自己喜好的項目進行,不僅可以創造物化的產品,也可以創造精神產品,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而且更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楊銀付也提出,基礎教育首先要培養每一個人的創新性,然后才能在此基礎上培養能夠攀登世界科學高峰的拔尖創新人才[2]。綜上所述,創客教育更側重于動手實踐及實踐上的創新,是理論基礎上的運用和實踐。
STEM教育,即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是一種“后設學科”,即這一學科的建立是基于不同學科之間的融合,將原本分散的學科形成一個整體[3]。而近些年納入了藝術學科,形成STEAM教育。這與創客教育相比,更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融會貫通,更像是實踐的基礎。
創新教育則是有目的地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的教育[4]。其相信每個孩子都可以成才,教育應激發學生個人創造潛能發揮的內在力量。安連鎖等認為,創新教育不是一般教學方法的改革或教學內容的增減,而是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是帶有全局性的、結構性的教育革新和價值追求,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5]。由此可見,創新教育更加全面整體地著眼于學生的創新素質。
(二)新的教育理念與局限性
創客教育、STEM教育以及創新教育的內在聯系為“一體兩翼”[6]。即創新教育是教育發展的主體和終極目標,創客教育和STEM教育是落實創新教育的具體方法和途徑,將三者結合起來,注重創新素質培養,兼顧理論知識與動手實踐,才能培養出真正的適合時代發展、符合國家發展需求的人才。
但是顯而易見的是,創客教育、STEM教育和創新教育在推廣上仍有相當大的阻力,而經費問題和教師問題就是相當大的影響因素[7]。簡而言之,就是教師本身具有創新素質、能夠指導這三者的數量依舊很少,即使有也會很不均衡地分布在發達地區和優秀學校,而學校本身的經費不足,無論是支持聘請教師還是推動實踐都是高成本的,心有余而力不足。與此同時,社會背景的因素也不可忽視,在當前分數至上的大環境下,人們雖然清楚創客教育對孩子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但卻更加關注其是否會影響孩子的成績升學,雖然國外研究發現,創客教育與課程要求以及考試并不沖突,二者可以結合,產生更優的效果[8],但傳統教育模式根深蒂固,短時間內難以動搖。
二、互聯網背景下的網絡教育優勢
傳統教育模式存在的諸多問題亟待解決,而新的教育模式也存在很多局限性。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是實現我國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創新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涵之一[9]。在這個互聯網無處不在的時代里,我們可以預見“互聯網+”將成為未來的必然大趨勢,而網絡作為全新的信息傳遞工具,也必將為教育帶來重大的變革。
網絡教育如今迅猛發展,其依托于網絡所帶來的優勢也顯而易見,即其不會受到空間、時間與使用個體不同等因素的限制。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合理利用網絡教育,將網絡教育與實體教育打通融合,可彌補實體教育的局限性,如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學校教育的方式及內容過于陳舊和一成不變等。
互聯網使得學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網絡,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去搜索問題。同時,各個地區的學生不會受到師資、教學投入等因素的影響,對經濟發展不平衡地區的學生來說,可以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借助網絡來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從而實現自身的發展。
而教育的“個性化定制”,即創客教育、STEM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結合,尋找適合學生自己個人的學習方法,擅長不同學科的教師作出自己的介紹,需求不同的學生可以依照介紹來尋找適合自己的教師,而教師的報酬和實踐成本則落在學生個人,而在學生基數大時,個體學生的費用相應降低,不會出現如實體學校報酬不足與聘請教師困難的問題。
與此同時,隨著VR(Virtual Reality)與AR(Augmented Reality)等技術的逐漸成熟,教育的傳播方式又會在如今的互聯網網課上更進一步,無論是教學方式還是實驗方式都會有新的變革,既可以不受現實中的地域限制,還可以在減少大量的實驗成本,積累實驗的經驗。
三、互聯網教育也存在弊端
當然,在互聯網教育優勢明顯的同時,其弊端也不容忽視。王竹立提出互聯網教育的幾大矛盾,分別是碎片化時間與系統化學習之間的矛盾,個別化學習與班級化管理之間的矛盾,個性化需求與統一化目標之間的矛盾,服務需求大與師生比過小之間的矛盾[10],即網絡教學照搬實體全日制教學的教學內容、體系和管理方法,導致學生在碎片時間里學習體系知識引起的知識學習斷層問題,網絡教學照搬原有的班級化管理導致違背許多更注重自由才來互聯網學習的人的學習需求問題,以及少數教師面對大量學生的答疑等交流時會產生的溝通斷層問題。
教室內教學的物理空間性決定了學習教育的集中性,規章制度和考核比較決定了其強制性,但網絡教學在利用了碎片化時間的同時,還失去了強制性,導致“半途而廢”甚至“只報課卻不聽”的人比比皆是。
而網絡教學由于與學校教學互不牽涉,導致時常產生教學觀點、內容與方法脫節的問題,因此雙方教師各執一詞、學生左右為難等問題屢見不鮮。
另外,學校的統一式管理會產生許多與學生個人問題不匹配的低效學習時間,與此同時學校又會盡量地占據課余時間補課來以量補質,導致學生經常沒有自己的時間來進行個性化的查缺補漏或提升拔高,因此學生通過網絡學習的時間經常無法保證。
此外,網課教師的水平良莠不齊,如今在網絡教學方面管理并不是很嚴格,仍有許多漏洞可鉆,許多教師及平臺為了盈利而進行虛假宣傳,誤人子弟。因此在選擇教師時也需要仔細鑒別教師教學的內容及方法是否正確合理,而非盲目全信。
因此,打通線上線下教學界限、網絡教學與實體教學相互合作互補互助不失為一個好方法,這樣可以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優勢互補。
四、結語
互聯網教育的發展與興起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一種挑戰,傳統教育模式想要獲得新的發展,就應該改變一成不變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創造性與個性,使學生成為學習過程的主人公,積極參與進來。同時傳統教育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教育的優勢,二者形成優勢互補,以使得教育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
參考文獻:
[1]Martinez,S. L.,Stager, G. S.,Invent to Learn: Making,Tinkering, and Engineering in the Classroom[M].Torrance, CA: Constructing Modern Knowledge Press,2013.
[2]楊銀付.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4,35(01):4-19
[3]趙中建.為了創新而教育[N].中國教育報,2012-06-15(007).
[4]黃道主,岳偉.創新教育實踐的人學追問[J].中國教育學刊,2011,(12):21-23+30.
[5]安連鎖,米增強,孫萍茹,王秀梅.創新教育與高校創新教育體系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2,(Z1):29-30
[6]楊現民,李冀紅.創客教育的價值潛能及其爭議[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02):23-34.
[7]祝智庭,孫妍妍.創客教育:信息技術使能的創新教育實踐場[J].中國電化教育,2015(01):14-21.
[8]Kaun,K.P.,A Cognitive Analysis of the Benefits of Maker Kids, https://static-changemakerscom.netdna-ssl.com/sites/default/files/competition_entry_form_files/cognitive _analysis_of_the_benefits_of_maker_kids. pdf, 2012.
[9]陳琳,陳耀華.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路徑探析[J].教育研究,2013,34(11):114-118.
[10]王竹立.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困局與出路——兼論網絡教育模式的創新[J].遠程教育雜志,2014,32(02):3-12.
(作者單位:西安市第六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