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聃
梁啟超說“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強則中國強”,我還想說“少年自信則中國自信”,因為我們青少年是國家發(fā)展的未來,民族振興的希望。在各種自信中,文化自信尤其重要,因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是自信之根本。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人民族之一,創(chuàng)造了源遠流長、絢麗多彩、光輝燦爛的文化,在近6000年的人類歷史上,出現過26個文明形態(tài),但是在全世界只有中國的文化體系是長期延續(xù)發(fā)展而從未中斷過的文化,這是我們樹立文化自信的巨大動力和源泉。古老的“四書五經”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營養(yǎng),厚重的《史記》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春秋戰(zhàn)國諸子百家,群星燦爛,《道德經》《論語》等經典,獨領風騷。《清明上河圖》天下皆知。多種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國文化獨創(chuàng),如春節(jié)、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還有二十四節(jié)氣……中國文化形式多樣多姿,獨具匠心,詩經、楚辭、漢賦古樸典雅,優(yōu)美雋永,唐詩、宋詞、元曲多姿多彩,熠熠生輝。王羲之《蘭亭集序》飄若驚鴻,宛若游龍,顏真卿《祭侄文稿》感人至深,催人淚下。中國文化包含愛國情懷、人文情懷、追求正義:堯舜禪讓,大禹治水,勾踐臥薪嘗膽、項羽破釜沉舟、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司馬遷忍辱寫《史記》,蘇武北海牧羊不忘國,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些都是是幾千年來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食糧。這不僅使我們中國人充滿自信,而且可以足夠地驕傲和自豪,自信其美,自信其善,自信有智慧。
近代以來,隨著時代的進步特別是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我們青少年在建立文化自信方面面臨著嚴峻的形勢。首先,青少年處于西方文化全球擴張的復雜環(huán)境中,西方物質文化席卷全球,尤其是對發(fā)展中國家產生強勢的文化和價值觀輸出。青少年群體正處于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階段,對一切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更加容易接納外來文化。改革開放以來,西方物質文化在我國青少年身上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表現為消費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想傾向,影響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特別是西方國家在強勢的文化輸出過程中,有意將西方文化包裝成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先進文化和文明的標志,不斷強化以西方文化為核心的道德評判標準,也迷惑并導致我們一些青少年對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產生盲目崇拜,而對我國本土文化產生不自信、甚至否定的心理。其次,青少年面臨多元文化的巨大沖擊。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之一就是多元文化的發(fā)展。然而,由于一些學校主流文化建設弱化,多元文化缺乏有效引導和監(jiān)管,致使青少年面臨著魚龍混雜的文化市場,深受金錢至上、娛樂至上的社會風氣的浸染,缺乏有效的文化辨別力。第三,青少年面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魚龍混雜的傳播局面。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價值觀是中國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文化基礎,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基礎,集中體現在愛國、處事、修身三個層次。其中,仁愛共濟、立己達人、正心篤志、崇德弘毅成為培養(yǎng)我國青少年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內核,對青少年的思維方式和生活觀念產生積極影響。然而,隨著西方物質文化的擴張和多元文化特別是帶有封建糟粕的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我國青少年的影響力被削弱,特別是一些青少年表現出國家和集體意識淡漠,個人主義傾向嚴重,缺乏責任感和上進心。如何賦予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時代內涵,提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青少年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堅定青少年文化自信的關鍵所在。
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陣地。我認為青少年文化自信建設重點在于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認知、文化自覺、文化實踐和文化創(chuàng)新能力,使青少年既有本土文化情懷,又有國際文化視野。首先要提高青少年的文化認知,充分認識和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同時加強對西方文化和多元文化的正確理解,不斷增強青少年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心。其次是增強青少年的文化自覺,通過加強對年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教育來堅定文化自信,做到“以我為主、兼收并蓄”,發(fā)展獨立的文化人格,建立文化自信。第三是促進青少年的文化實踐,鼓勵青少年運用先進文化知識指導現實生活,將抽象的文化理論概念轉化為具體的文化行為,并將文化知識進行內化、傳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從而增強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辨別力。最后要鼓勵青少年的文化創(chuàng)新,在青少年的文化認知、反思和實踐的基礎上,充分調動青少年參與文化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結合時代要求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發(fā)揮文化創(chuàng)新對文化自信的促進作用。
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建設決定著青少年的健康發(fā)展,也關系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文化的優(yōu)秀、國家的強大、人民的力量,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我們青少年要擔負起重建文化自信的使命,發(fā)展成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為實現“中國夢”做出我們這代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