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新 張建平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行政事業單位管理的快速發展,高校財務管理問題在經濟變革的關健時期日益凸顯,面臨著從“量”到“質”的提高,從“理論”到“運用”的轉變,從“紙質”到“電子”的提升,從“封閉式”到“信息化”的運用,高校財務管理工作逐漸將內部控制推上風頭浪尖,內控工作涉及領導決策到業務操作等各項管理職能,覆蓋了“戰略—預算—控制—信息反饋—分析—績效考評”整個管理閉環系統,甚至政府財務報告編制也同樣基于內部控制準則制度規范下。我國目前已正式推進政府會計制度和政府財務報告改革,相關政府會計基本準則相應出臺,基于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政府財務報告的改革展露矛頭。在政府財務報告正式上線以來,各種問題接踵而至,高校內部控制與政府財務報告關系、高校內部控制與財務管理關系,如何能將包羅萬象的內部控制更加貼進高校業務實質成為我們進一步探究的領域。
一、研究意義
(一)研究的理論意義
2012年底,財政部發布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高等院校實屬參照執行,并未真正按此規范執行業務,同時缺少一套專門針對構建公辦高校內部控制制度。2016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教育部直屬高校經濟活動內部控制指南(試行)》,以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為先導的政府會計與財務報告制度改革也進入了深入推進階段,也一并統一了教、科、文、衛等行業會計制度,這就意味著原先遵從收付實現制的事業單位財務工作人員都有了統一的會計制度及基本準則,更是對會計專業及財務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如何在適應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視角下高等院校內部控制制度發揮管理、約束、遙相呼應的效果有待研究及商榷。
(二)研究的現實意義
我國目前高校會計制度采用的是《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及《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明確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從會計制度、財務報告、會計核算原則等多方面提出改革需求及目標?,F有制度存在一些弊端逐漸顯現,基于公辦高等院校體制,財務注重預算管理,一切以預算管理為基調,采用收付實現制度,資金支付時效要求高于資金使用效果及資金配置合理性,預算管理體制導致高校會計核算內容側重于收入、支出,對于資產、負債、凈資產三類會計要素涉及一些管理方面問題隱患較大,因此推出政府會計制度達到真正意義上內部控制執行力加強。
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下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下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內部控制理論建設缺陷。
(1)現有的內部控制大多為企業設計執行,基于此,高校應用企業框架難免出現“不走尋常路”的尷尬途徑,因事業單位與企業經營目的有所不同,故在現有市場經濟中,如何平衡政府、企業、與事業單位之間的關系,更是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充分運用。
(2)內控制度執行過程中缺少執行力。針對業務部門,內控制度若隱若現,不知真正內控制度何在,無法通過制度約束業務,針對財務部門,制度可謂“包羅萬象”,現如今,政府如何在以達到受托責任制為目的的前提下,要求高校出具的財務報告具有決策有用性的信息,同時符合相關經濟業務,使事業單位對資金使用效益情況同樣擔負起責任。在執行過程中,未能得到有效管控及執行,業務部門不知風險存在,往往造成“事后諸葛”現象。
(3)變更會計制度后內部控制報告如何體現。執行政府會計制度后,高校由原先單一的預算會計角色演變為預算會計角色及財務會計角色“雙軌制”角色,在實務改革與制度改革同時并行的情況下,突破了現有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局限性。針對這一改革,內部控制需要進一步研究及實務探索,方可滿足不斷進步的會計制度。
三、高校內部控制架構搭建——財務環境與業務環境
(一)財務環境下內部控制架構搭建
實施政府會計準則后,基于高校財務如何從收付實現制會計準則轉變為權責發生制會計準則。筆者作為高校財務工作者,深刻體會企業與高校會計制度不同點,基于會計核算準則不同,在收付實現制轉變為權責發生制之后,會計工作變成了多角色轉變,會計工作成效更是被逐步放到中央核心位置,從財務環境變更,對內部控制影響頗大。高校財務賬務處理突出實效性,對業務發生數據增加分析、總結等功能的必要性,現如今只能分析資金使用實效性,而后,對于資金使用合理性、規范性、合法性更能通過會計制度變更后找到突破點,發現異常。高校財務實施企業財務分析制度,定期出具財務分析報告,反饋至業務支出不合理性,提高國家資金使用率及合理性。
(二)業務環境下內部控制架構搭建
政府會計改革及實施政府會計報告后,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性迫在眉睫。在原先以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制度執行下,內部控制從領導層面到業務層面層層劃分,規范業務流程,具體達成效果有待觀摩,上至領導層面的重視,下至業務層面的面面俱到。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后,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對業務反映層面不同,為此搭建內控范圍要求不同。為更加有效識別和防范風險,結合高校管理制度、“三重一大”等規定,對業務層面進行職責劃分及梳理,通過增設內控執行力、階段意見反饋等方向,重點把握全面分析單位業務活動管理風險點,單位自行組織定期完成,運用SWOT分析、個別調查法等風險識別方法,有效穩控識別風險點發生。
參考文獻
[1]財政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2012.
[2]余華,卿文潔.高校與企業預算控制比較研究[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3,(4):54-59.
[3]徐國強,朱宇,李宇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實證研究[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