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紅姍
摘 要:活動是幼兒發展的基礎和源泉,而游戲是幼兒園活動的基礎形式。民間體育游戲在幼兒園活動中擁有著獨特的地位,其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也成為幼兒發展的重要支撐內容,但是在實踐中電子游戲逐漸占據著幼兒的生活,傳統的民間游戲有衰落的趨勢。分析民間游戲的特征,促使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活動中不斷發展,成為幼兒教育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民間游戲;幼兒發展;基礎活動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孩子們的玩具也在不斷的升級換代,有不少的孩子常常躲在家里,足不出戶,整天看電視,玩電腦,玩游戲,玩各種玩具,很少在空氣新鮮、陽光充足的戶外進行鍛煉。而我們的傳統體育游戲既能強身健體又能培養孩子們各方面的能力,所以我園嘗試將好玩、有趣的民間體育游戲有機地滲透到體育活動中,把孩子們從室內吸引到戶外,吸引到大自然的懷抱中。
一、選擇既能助長幼兒正向行為,又能抑制負向行為的游戲
民間體育游戲是一把雙刃劍,既具有合作性,又具有競爭性。合作能夠助長幼兒的正向行為,而競爭則可能引發幼兒的負向行為,在游戲內容的選擇上,應該選擇有益于幼兒正向行為的游戲形式。例如,“抽皮條”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體育游戲,游戲規則是兩個兒童通過剪刀石頭布判斷輸贏,贏得兒童通過手指抽打另一名兒童,這個游戲通過抽打他人獲得快樂,具有強烈的競爭性,也包含著舊社會一種不正確的價值觀,這樣的游戲不應該進入幼兒的體育活動中?!熬幓ɑ@”作為一種傳統的體育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通過相互攙扶和合作,將腳搭在一起,一起唱編花籃的歌曲,來開展游戲。在這樣的游戲過程中,一方面發展了學生的動作協調能力,另一方面以歌曲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數數,這樣的游戲以合作為主,沒有競爭性,充滿歡樂,有利于促進幼兒正向行為的發展。
二、建立一種文化氛圍,實現民間體育游戲功能的最大化
1.游戲材料的替代。以往那些隨手可得的磚塊、瓦塊、鐵箍等,現在已是難覓其蹤影,于是現時生活中的一些材料成了我們唾手可得的首選之物。在玩“滾鐵環”游戲時,除了鐵箍外,塑料圈、“烽火輪”鉤子都成了我們的游戲材料。在“跳房子”游戲中,我們也常常以沙包、小型積木等代替,這在一定的程度上使游戲材料更加安全。
2.游戲玩法的創編。很多民間體育游戲常使幼兒樂此不疲,但也有些游戲則不然,但只要教師把握好幼兒的游戲特點,對游戲的玩法隨機地調整改編,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木頭人”游戲中,“木頭人”一直是走和保持身體的某一姿勢為動作,反復進行,時間久了,幼兒便會失去興趣。此時,教師把“木頭人”的走變為模仿各種小動物的走路。于是,走、跑、跳、爬、滾等各種基本動作有機地融于游戲之中,不僅激發了幼兒對游戲的興趣,更讓幼兒充分地活動了身體。
3.游戲規則的創新。以往幼兒游戲前,教師常把游戲規則講解得非常清楚,在游戲中還要不停地提醒。而回憶自己小時候游戲時,更多的游戲規則是在游戲中逐漸產生和完善的。孩子玩民間體育游戲時,為何不給他們這樣的機會呢?于是,有很多游戲,在告訴孩子基本的玩法和安全要求外,讓他們在游戲中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共同建立游戲的規則。如:“跳竹竿”、“舞獅”等游戲,就是孩子自編自創出來并在不斷的游戲中完善規則的。另外,有的規則是大家認可的,有的規則可能隨玩法、材料、場地等的變動,又有新的變動。在師生或者生生共建規則中,幼兒的交往、合作能力、規則意識等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增強。
三、結合時代特點,民間體育游戲新玩法,提高樂趣
1.樂玩——玩中感受快樂。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與生活經驗大膽為小班孩子選擇富有特色的民間游戲“趕小豬”、“頭上胯下傳球”,中班幼兒利用呼啦圈玩“跳房子”、“套圈”等游戲,大班的孩子用跳繩玩“炒黃豆”、“抓尾巴”等,這些游戲讓孩子們快樂無比,讓他們在感受民間體育游戲有趣的同時,鍛煉了意志,發展了幼兒間的合作關系。為了增強游戲的趣味性,游戲時戴上頭飾、穿上角色服裝等,如《老狼老狼幾點了》,給扮演“狼”角色的幼兒戴上狼頭飾后,有了緊張刺激的游戲氣氛,孩子們玩得更開心了。
2.趣玩——玩中培養情趣。游戲的過程中我們十分注重挖掘其在發展幼兒健康心理素質方面的作用,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如“多米諾骨牌”游戲,幼兒利用廢舊磁帶游戲的過程中需要準確無誤的擺放,更需要極好的耐心與耐力,孩子們在游戲的過程中學會了勇敢地面對失敗。民間體育游戲中孩子們可以三個一群、五個一伙,通過互相協調、模仿,使孩子樂于助人、樂于合作的心理品質得到發展。
3.善玩——玩中拓展經驗。民間體育游戲集教育、運動、游戲為一體,注重幼兒發展的整體性?!疤孔印毙枰扔檬譁蚀_地投擲沙包,然后雙腳跳入“房子”,用雙腳夾帶沙包向前拋,跳出“房子”再用雙腳高投沙包并用手接住。整個游戲過程中,幼兒的投擲、跳躍、平衡、手眼協調、手腳并用的能力都能得到鍛煉。在活動中,老師投放的材料也要有一定的層次性,指導幼兒一物多玩,激發玩出花樣。
4.智玩——玩中啟迪智慧。對游戲的玩法適當地調整改編,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木頭人”游戲中,“木頭人”一直是走和保持身體的某一姿勢為動作,反復進行,時間久了,幼兒便會失去興趣。這時教師把石頭人走變為模仿各種小動物的走路。于是,走、跑、跳、爬、滾等各種基本動作有機地融于游戲之中,更加激發了孩子參與游戲的興趣。
總之,民間游戲蘊含著豐富的現代教育價值,值得我們重視和不斷研究。通過對適合幼兒發展的民間體育游戲的搜集、開發、改編與創新,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中,我們探索出一套適合的幼兒活動的民間游戲內容與形式,真正體現了民間游戲的無窮魅力,讓優秀的民間游戲得以傳承。
參考文獻
[1]王凱珍,周志雄,桑鳳英等.北京市3~6歲幼兒家庭親子體育游戲的現狀[J].體育學刊,2014(10).
[2]曹中平.民間體育游戲應用于幼兒健康教育的實驗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