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珺
摘 要:戶外民間體育游戲活動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教師的觀察與適時引導,能進一步提高了孩子在游戲中的探索、發現、表達能力。教師有義務、有責任去為了孩子們挖掘民間體育游戲蘊含的教育價值,將在不斷努力中進一步欣賞到民間體育游戲的無限魅力!文本就民間體育器材在幼兒教育中的合理利用進行探析。
關鍵詞:民間體育;幼兒園;協調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開展豐富的戶外體育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作為幼教的踐行者,我們嘗試利用現有民間體育器材等資源及自制幼兒體育器械,將古樸有趣的民間體育游戲活動有機地滲透到幼兒園戶外體育鍛煉中,讓他們在民間體育游戲的氛圍中鍛煉機能、增強體質。
一、幼兒園采用民間體育游戲的意義
(一)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
幼兒民間體育游戲來自于民間現實生活,簡單易行,好學,符合幼兒好動、好學、好模仿的特點,深受幼兒的喜歡。民間體育游戲的主題與幼兒的生活和當地文化是密切聯系的,幼兒結合自己的知識經驗很容易明白游戲的內涵;同時,游戲的材料也大部分是就地取材、自己制作,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動手制作,親身實踐,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了發展。
(二)延續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民間體育游戲是中國文明和地方文化以游戲的形式展現出來的,民間體育游戲包含著豐富的民間文化和民族精神,幼兒體育游戲的過程中就是感受民族文化,體驗民族精神的過程。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通過參與游戲材料的制作,感受中國人就地取材,富有想象力的思想,在幼兒的過程中感受著合作、相互幫助的民族精神,這對于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
(三)加強幼兒的實踐能力
當代幼兒游戲的情境大都來自于動畫片和故事,游戲材料大都可以直接從市場上買回,同時電子游戲也在不斷地沖擊著幼兒的童年生活,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束縛著幼兒的發展。民間體育游戲作為傳統游戲,游戲材料需要幼兒自己動手制作,游戲的內容需要幼兒自己創作,在動手的過程中幼兒發揮更多的聯想,產生更有創意的思想。
二、在幼兒園中實施這一探索的可能性
1.民間體育游戲能夠代代流傳因為它有濃厚的趣味性,符合幼兒好動、好奇的特點。民間體育游戲大多配有朗朗上口的兒歌,這些兒歌形象、生動、通俗易懂、韻律優美,如:孩子愛玩的“炒黃豆”,邊說邊跳,節奏感強。民間游戲的淺顯性、綜合性、趣味性決定了它具有更強的生命力,使幼兒在游戲中良好品德得到培養、基本動作、智力得到發展。
2.是全面實施貫徹《幼兒園工作規程》具體行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我們嘗試利用幼兒園的現有資源及自制幼兒器械,將古樸有趣的民間體育游戲有機滲透到幼兒園戶外體育鍛煉中,把孩子從室內帶到戶外,讓他們在民間體育游戲的氛圍中鍛煉機能,增強體質。
三、在幼兒園實施這一探索的可行性
1.民間體育游戲的玩具,都是來自于生活、來自于大自然之中。玩具是自然的材料,如:水、沙、石、泥、廢油漆桶等,這些材料物美價廉,許多是不需要花一分錢的。
2.跳山羊、斗雞、滾鐵環、捉迷藏、老鷹捉小雞、趕小豬、踢毽子、掰手腕……這些孩子們在家長嘴里聽說過的游戲,孩子們也能自豪地說,我會玩這個游戲!
3.開展民間體育游戲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孩子們在與家長的交流中會逐步產生迫不及待、躍躍欲試的感覺。
四、來自民間的游戲內容,需要教師科學的引導方法
1.興趣導入,發展幼兒體能。小班幼兒的身體發展還不是很完善,動作協調性相對較差;在小班,我們選擇比較簡單的“趕小豬”“石頭剪刀布”“丟手絹”等大動作、情節性更強的游戲。中班的孩子肌肉和骨骼發展比小班幼兒好一些,動作的靈活性有所提高;中班時選擇“跳房子”“老鷹捉小雞”“扛轎”等相對有些難度的游戲活動。大班的孩子動作協調性大大增強,下肢的發育較快,肌肉的力量和工作能力有較大的提高。就可以開展“花樣跳繩”“跳皮筋”“編花籃”等動作難度更高、合作性更強的游戲。
2.因材施教,引導幼兒游戲。
(1)根據性別差異選擇內容。如:男孩子比較好動,動作力度也比女孩子大,但是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比起女孩就相對差一些。我們為男孩子預設“跳山羊”“警察捉小偷”“掰手腕”“斗雞”“拔河”“手推車”等相對運動量大、大動作的游戲,而女孩子比較喜歡玩“翻花生”“捉子”“馬蘭花開”等小運動量、合作性強、更精細些的游戲。
(2)根據季節因素選擇內容。冬天選擇活動量相對大一些的游戲:“你追我趕”“丟手絹”“老鷹捉小雞”“老狼老狼幾點鐘”“踩影子”等。夏天就會選擇運動量相對小一些、娛樂性比較強的游戲,比如,“木頭人”“玩彈珠”“炸碉堡”“扭扭蛇”等相對安靜的游戲為主。
(3)根據教育方式選擇內容。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分為集體活動、和分散活動。集體教學中,需要教師集中指導的游戲,如:“貼大餅”“扛轎”“編花籃”等;在區角活動和自由活動中,玩小范圍合作的游戲,如:“叮叮虎木爬上岸”“頂鍋蓋”“鉆山洞”等。
(4)自制民間體育特色器械。針對幼兒戶外體育鍛煉的活動目標,配以適宜的教育器械,我們采用自己制作的方法,如:大班“竹竿舞”需要的“竹竿”、中班活動的“紙圈”、小班需要的報紙球,托班的“揪尾巴”的尾巴等等。
這些自制器械的加入,大大激發了孩子們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同時也增強了教師組織戶外體育活動積極性、自主性;增強了家長關注幼兒戶外體育運動的興趣;增強了家長和幼兒的環保意識,促進了家園之間的交流合作。
綜上所述,民間體育游戲將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合在游戲中,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和體驗,在同伴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對幼兒的身心發展進行熏陶,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包括認知、情感、社會性和身體等各個方面。
參考文獻
[1]林春萍.利用民間體育游戲促進幼兒健康發展[J].黑河學刊,2015(8).
[2]沈小芳.民間體育游戲融入幼兒園體育教育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