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靖
(山東大學 商學院,山東 威海 264209)
近年來,各地農村商業銀行不斷出現的內部管理不善問題,使得農商銀行時有發生信貸風險的情況。信貸風險的陸續出現,導致了農商銀行發展受到了限制。本文采用實證研究方法,以某農商銀行作為案例分析對象,根據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理論、小微企業信貸管理理論以及巴塞爾委員會、人民銀行制定的風險管理和評價標準,對其信貸風險進行深入分析。
1.基本概況。經中國銀監會批準,某農村商業銀行于2005年8月25日成立,是一家地方股份制商業銀行。某農村信用社前身是上海農村信用社,至今已走過了五十多年的發展歷史。截至2015年末,集團總資產5 870億元,比年初增加1 017億元,增幅20.96%;存款余額4 504億元,比年初增加547億元,增幅13.82%;貸款總額2 986億元,比年初增加381億元,增幅14.63%;實現凈利潤58.07億元,增幅15.84%;資產收益率(ROA)1.08%,資本收益率(ROE)14.3%,資本充足率12.5%;不良貸款余額40.96億元,不良率1.38%,比年初上升0.1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2.79%,貸款撥備覆蓋率為202.42%。某農商銀行各項存款呈現出平穩較快增長,貸款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經營效益持續改善,中間業務發展進程加快,發展勢頭強勁。
2.貸款結構情況。至2015年末,某農商銀行各項貸款余額2 841.75億元,增幅為18.44%。其中,小企業、自然法人以及普通農戶貸款占比分別為74%、13.5%、12.5%。在某農商銀行授信業務中,小型微型企業貸款占全部授信業務的74%,小微企業已經成為該行的主要客戶。
1.某農商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架構。某農商銀行為有效控制和管理風險設置了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管理層,他們負責控制和管理風險;第二套防線是監事會,他們負責對風險進行監控;第三道防線是董事會,他們負責承擔風險。為確保各道防線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每一道防線都設置了一些具體部門,例如在第一道防線中設置的部門包括采購管委會、財務管委會、風險管委會等;在第二道防線中,提名委員會發揮了有效作用;在第三道防線中設置了審計委員會、投資委員會、信息委員會、控制委員會等。
2.某農商銀行小微企業信用評級體系。當前,某農商銀行在管理小微企業貸款風險時,其管理能力與貸后監管工作有著緊密的關聯。該行在辦理信貸業務時,信貸專員應全面調查和評估小微企業的情況,同時提交評估報告,報告要詳細列出小微企業在發展中存在的風險,并結合小微企業所在地的現實情況對其進行考察評估。某農商銀行為小微企業劃定的信用等級是由客戶經理按照本行編寫的評定表為企業打分之后確定的。該行編寫的信用評定表主要應用了5C評級法(見下頁表),這份評定表囊括了小微企業的所有信息,能夠對小微企業存在的風險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但是,它也具有一個明顯的缺陷,易受到主觀思想的影響,使用的風險指標較單一,容易引發操作風險。
3.某農商銀行小微企業信貸內部控制機制。貸前風險內部控制的關鍵就是做好貸前調查。貸款流程當中貸前調查是非常重要的,其往往能夠對整個環節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某農商銀行所采取的貸前調查方式是雙人調查制,這種方法其中一人是負責人,另一人則是輔助人。如果出現貸款申請時,那么作為貸前調查的兩個人將會從三個方面著手去對借款人進行調查和分析。
1.某農商銀行風險制度落后。某農商銀行開展的風險管理工作存在以下問題:(1)信用評級制度缺少合理性,評價指標單一,導致信貸資金的使用與信貸合同相背離;(2)銀行采用的監控方法較少,無法對借款人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一些借款人的還款意愿較低,導致銀行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和損失;(3)銀行沒有建立完善的預警體系,出現風險后,銀行無法及時發現風險并對其進行控制。
2.小微企業信用評級體系不完善。某農商銀行在評價小微企業存在的風險時,通常會按照本行編寫的等級評定表為小微企業打分確定等級。觀察該銀行制定的評定表可知,該表是按照5c評級法制定的。這種評價方法缺少合理性和規范性,它評價的內容過少,主要是對借款人的資本、經營狀況、抵押擔保、品德、經營能力進行評價。利用該方法能夠對借款人的綜合情況進行分析評價,盡管該方法分析了多種影響因素,但主要是利用主觀方法做出判斷,銀行設定的分級標準和權重缺少合理,無法開展橫向比較工作。
3.信貸業務內部控制的監督與檢查機制不完善。銀行在辦理信貸業務時,會對借款人的資金使用方式和目的進行調查分析,只有符合規定才能發放貸款。小微企業是否按照合同規定使用貸款直接影響到銀行面臨的信貸風險,為有效控制風險,銀行在發放貸款后必須跟蹤調查企業使用貸款的情況,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某農商銀行缺少風險管理意識,他們將不良貸款的控制作為主要工作,沒有對風險進行全面的管理,客戶經理在開展貸后管理工作時,只重視貸款業務,忽視了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他們開展的跟蹤調查工作難以發揮有效作用,不能及時發現企業存在的風險。
1.完善信貸風險管理制度。風險管理是一項需要持續開展的工作,需要站在多個角度對各環節的風險進行全面分析和管理。銀行應該以內部信息循環作為基礎建立風險管理體系,確保銀行制定的決策和現實情況相符,將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當銀行構建科學規范的風險管理體系后,可對風險進行有效的抵御和控制,銀行將風險管理融入到企業文化中,能夠增強全員的風險管理意識,可避免出現各類違規操作現象。在各階段,各部門管理和控制風險的水平并不相同,所以銀行應該制定風險評估制度。
2.建立完善的小微企業信用評級制度。某農商銀行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結合的方法開展風險評估工作,避免風險評估受到信貸專員主觀判斷的影響,采用科學有效的方式評價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并對其進行合理分類,按照風險等級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管理和控制風險。在采用定性方法評價借款人時,主要對其經營狀況、管理能力、發展潛力等進行評價,定性評價能夠彌補定量評價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可使評價更加客觀公正。
3.加強對信貸業務內部控制的監督與檢查。(1)要明確稽核部門和工作分工及責任。稽核部門應發揮積極的作用,該部門可獨立行使決策權,稽核部門在開展工作時不受其他部門和人員的影響,這能確保各項稽核制度得到落實。(2)優化配置稽核人員。銀行要想改善審計效率,必須建立完善的審計隊伍體系。可利用多種方式引進和培育人才,從外部招聘一些責任意識強、專業水平高的信貸人才,壯大審計隊伍規模,提高審計水平,嚴格管理和控制風險。(3)合理運用審計結果。管理人員是否重視內審工作,直接影響到內審取得的效果。某農商銀行應該建立審計結果運用機制,部門領導要對審計工作投入足夠的重視,確保審計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一些部門經常出現問題,但卻沒有采取科學方法解決問題,內審部門應該對這些部門進行嚴格的審查,確保他們能夠按照規定認真開展工作,減少信貸風險。銀行在考核個人和部門業績時,可將審計結果作為一項考核指標。
[1]尹志超,馬雙.信貸需求、信貸約束和新創小微企業[J].經濟學報,2016,(3):124-146.
[2]薛華溢,馬德倫,范大路.商業銀行信貸資產定價的實證研究——基于中小微企業信貸資產定價配置的視角[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6,(8):1-5.
[3]張曉玫,梁洪,蔣昊然.區塊鏈金融模式與小微企業信貸配給[J].上海金融,2016,(7):35-40.
[4]陶士貴,許藝瓊.基于互聯網金融的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模式創新[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