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華
近年來,稅收問題越來越成為影響企業決策和企業稅后利潤的重要因素,企業對稅收問題的重視程度逐步加深,納稅籌劃的新理念也漸漸被許多管理者和經營者接納并運用。在西方國家,納稅籌劃早已是稅收理論和財務管理理論的重要部分,而中國,也像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一樣,近年來也已提出了慷慨的財政激勵機制,以改變以前年度稅制越來越不能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窘境。現如今,科學技術已經成為衡量各個國家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進步的關鍵,快速加強技術創新與研發,不僅有利于國家經濟的增長,更有利于綜合國力的提升。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市場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為高新技術類的企業迅速崛起提供了條件,使其成為了我國國民經濟中增長速度快,帶動作用大的企業。但是,由于高新技術企業在生產中需要高資金和技術投入及運營的相關特點,如果處理不好納稅問題,很可能造成該企業稅負過高。所以,自1994年實行稅制改革以來,國家又新增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高新技術企業研發產品,從而提高我們國家高新技術產品的競爭力,促進核心科技的進步。因此,高新技術企業的當務之急則是怎樣如火如荼利用這些優勢,做好本企業的稅收籌劃。
各學術界都曾展開關于稅務籌劃研究,這直接說明了稅收籌劃的重要性。西方學者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做了納稅籌劃方面的研究,先后強調了以節稅為目的的理論、節稅與企業經營相結合的理論以及把納稅籌劃作為經營手段的理論。
國外對稅收籌劃的研究理論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因為英國的湯姆林爵士(1935)的“稅務局長訴溫斯特大公”一案中提出不能強迫任何人多繳稅的觀點,使得納稅籌劃得到了長足發展。這時期關于納稅籌劃的理論研究都是以強調節稅和避稅為主要目的。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單方面以節稅為主的納稅籌劃,已無法滿足企業的經營活動。所以,一些學者要求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充分融合納稅籌劃及財務活動。印度E·A·史林瓦斯認為,稅收籌劃已經成為了企業經營管理整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美國南加州大學W·B·梅格斯博士(1987)也提出:籌劃,就是在納稅行為之前對企業經營和投資進行系統性安排,合法地少繳稅,并強調了選擇企業的組織形式和資本結構的重要性。卡特麗娜路易斯(2001)在《跨州所得稅稅務籌劃與申報差異》(State Income Tax Planning And Differential Reporting Methods)中研究了1980-1998年銀行跨州經營和非跨州經營的兩個時期的州所得稅納稅情況,發現跨州經營的銀行利用各州間差異削減自己的納稅義務。霍吉奇、薩賓娜(2012)提出了研究和發展的重要性,以及稅收激勵的作用。建議各國應充分利用財政政策刺激研發展各種形式的稅收減免。采用稅收優惠獎勵研究和發展,有利于支持企業從事經營活動,使他們能夠在不降低某些財政結構得情況下,鼓勵私營部門參與經濟和社會方案。
2008年,我國新企業所得稅法開始施行,將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政策進一步完善。之后,國內有不少學者研究稅改對高新技術企業稅務籌劃的影響。但是,畢竟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稅收籌劃的發展歷史較短,還缺乏相關研究,而且國內絕大多數關于高新技術企業納稅籌劃理論深度還不夠。
1、基于會計政策差異的納稅籌劃
胡紹雨和程楚(2012)對比了新稅法與新會計準則在納稅籌劃上的差異,從多方面研究新企業所得稅下的納稅籌劃方案的最優選擇。吳福喜(2014)則用不同的會計核算方法,分析了在其影響下的納稅籌劃的差異性。
2、基于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特點的納稅籌劃
丁麗冬、王軻(2001)從高新技術企業的經營特征出發,列舉了高新技術企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當前企業在經營方式以及納稅人身份選擇上的不合理性,他們認為選擇合伙或獨立經營和一般納稅人的身份,會給公司帶來相當高稅負。黃麗(2014)從高新技術企業的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出發,分別對高新技術企業不同時期的納稅籌劃提出了建議。秦萍、王霞和林雁雪(2012)主要針對成長期的高新技術企業,探討現有融資渠道的改進方案及適宜此類企業采用的新融資渠道的籌劃。
3、基于稅收理論的稅收籌劃
林瓏(2007)從稅收籌劃理論及契約理論出發,證明了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稅收籌劃應從一而終地被運用,這樣有利于實現稅后財務利益最大化。柴麗珍(2015)分析高新技術稅收籌劃的必要性,充分運用了生產者與消費者剩余觀點以及經濟學的供需曲線。
4、國內稅收籌劃的實務論證
陳永平(2005)在稅收籌劃的實務探討中,結合了上海寶鋼集團的公司數據,分析該企業在設立時公司組織形式、子公司與母公司以及公司注冊地點、企業投資方式的選擇。同時,也對該公司進行了投資、籌資以及經營方式的籌劃。張穎(2010)和嚴海云(2014)結合了具體的計算機軟件企業情況,前者從企業的營業稅、增值稅以及所得稅整體出發,分別計算出納稅籌劃方法的可行性;后者則是從企業的組織形式、融資渠道以及公司涉及的所有稅種進行了籌劃,探討納稅籌劃的最優方案。李迪蔓(2013)細分了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的籌劃方案,從固定資產的折舊、研發費用的稅前扣除等進行了計算分析。
回顧國內外相關文獻可知,稅制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最終會影響到高新技術企業稅收籌劃。因此,政府更應制定合理對的財政政策,加大對各高新技術企業扶持力度,鼓勵其充分利用國家給予的優惠,促進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狹義上的高新技術是指具有國際可比性的高技術,廣義上是指高技術和新技術。我國的高新技術劃分范圍與國際劃分較為不同,主要分成八個領域:電子計算機及通訊領域,醫藥制造業,航空航天領域,新材料,新能源,高技術服務領域等等。
高新技術企業是高新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按照經合組織對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標準定義,高新技術企業必須具有五大特性:資本的投入數額高且風險較大;強化研發工作;產品和工藝更新換代快;對政府來說具有戰略發展意義;在研發成果的生產上及國際貿易中,要具備高度競爭性和合作性。根據我國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高新技術企業是有獨立經營的知識產權的,在中國境內注冊滿一年以上的居民企業,且必須要不斷轉化研發成果。
納稅籌劃是在納稅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狹義的納稅籌劃就是以為企業節省稅收負擔為目的的活動;廣義上的納稅籌劃不僅可以幫助企業節稅,也可以降低企業的稅務風險。
通過以上分析,充分結合國家最新的相關優惠政策、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特點及稅務籌劃理論,已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做好稅收籌劃的關鍵。以下主要利用相關數據進行案例分析,論證稅收籌劃方法的可選性,分析稅收籌劃前后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影響。
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企業在一個納稅年度之內的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征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征收。
案例1:甲公司為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是通訊設備的銷售,同時也進行技術的研發與轉讓。2013年,甲公司將項目系統開發成果轉讓給客戶,并簽訂相關的合同。合同價款總計為1000萬元(銷售價格600萬元,技術轉讓服務價款400萬元),生產設備成本共300萬元,其中技術轉讓成本50萬元,該企業所得稅稅率為15%。
企業籌劃:甲公司在簽合同之前,先單獨注冊一家獨立核算的技術開發公司(稱乙公司),拆分公司的業務,然后再由甲公司和乙公司分別和客戶簽銷售合同和技術轉讓合同,甲公司負責銷售,乙公司負責技術轉讓。
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
(1)在拆分之前,企業應納所得稅=(1000-300)×15%=105(萬元)
(2)在拆分之后,計算技術轉讓所得應扣除技術轉讓成本及為此發生的相關稅費,而且乙公司技術轉讓費為400萬,不超過500萬,即免征企業所得稅。
所以,企業應納企業所得稅=[600-(300-50)]×15%=52.5(萬元)
差額=105-52.5=52.5(萬元)
由此可見,將高稅負的銷售收入與低稅負的技術服務所得進行單獨核算,更有利于高新技術企業充分享受到企業所得稅的優惠,實現其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與一般企業相比,高新技術企業最大不同就是研發費用支出占費用比例較高。新企業所得稅法規定,高新技術企業在開發新產品技術以及新工藝等活動中產生的研發費用,按規定計入當期損益的未形成無形資產的,按實際發生額的50%加計扣除;反之,形成無形資產的,則可以稅前攤銷150%的無形資產開發成本。
案例2:某公司為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稅率為15%,2014年的研發費用588萬元,未加計扣除前的應納稅所得額為1000萬元。
(1)如果企業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則:
應繳納的所得稅=1000×15%=150(萬元)
(2)如果享受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優惠,則:
本年加計扣除額則=588×50%=294(萬元)
應納所得稅=(1000-294)×15%=105.9(萬元)
相較之下,方案二為企業節省了44.1萬元。由此可以得知,高新技術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增加研發投入,可以幫助企業減小稅收負擔。
綜上所述,高新技術企業應該認清自己的問題所在,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恰當的會計核算方法,把重點放在成本內部財務控制上。通過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稅收籌劃的探討,可以得出下列結論:
高新技術企業若是做好自身稅收籌劃,將不僅有利于企業提高盈利能力和競爭力,更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所以,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籌劃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合理的納稅籌劃可以幫助企業減少稅收負擔,利于企業降低其成本費用的支出。但是,籌劃的不恰當也可能造成不好的影響。尤其高科技企業本身的風險就比一般企業的要大,要想保持企業健康長遠的發展,企業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開展經營活動,把握好法律依據,合理規避風險。納稅籌劃的目標是減少企業所得稅的支出,但不能因此多列支費用,隱瞞收入。
鑒于中國稅收立法的現狀,很多事項適用稅收政策并不是十分的清晰,這就需要企業在籌劃中和政府部門確認相關稅收政策的具體適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企業在咨詢相關事項前,應該對籌劃的目標有明確認識,獲取對籌劃方案至關重要的信息,這不等同于企業把自己的商業計劃與安排全盤告知對方。在新《稅收征管法(征求意見稿)》中增加了“預約裁定制度”,企業征求稅務機關“預約裁定”前,更應該做好準備,努力與稅務機關達成共識,保證稅收籌劃的順利進行。
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應以公司涉及到的整體稅負為出發點,不能只考慮單一稅種。因為實施的稅收籌劃方案有可能在整體上看,降低了企業的稅收負擔,但從財務管理角度來看,可能增加了非稅支出和隱性成本。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高新技術企業更是要慎重選擇適合本企業的稅收籌劃方案。站在戰略的角度,努力做到企利益的最大化。
(杭州雷迪克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231)
參考文獻: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稅法[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
[2]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
[3]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年修訂.
[4]吳福喜.高新技術企業會計核算與納稅籌劃要點分析[J].財政與稅務,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