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楠
(西安郵電大學學生工作部,西安 710121)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高校教育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如果培養高素質、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已經成為高校必須認真思考的重大問題。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培養應用型人才越來越成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而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則更有利于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全面發展的人才,因而應當對校企合作給予高度重視。從當前高校思政人才培養的整體情況來看,盡管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但理論與實踐缺乏有效結合仍然是制約思政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瓶頸,而通過更大力度地實施校企合作,則有利于解決這樣的問題,對于創新思政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特別是在當前我國大力實施新一輪改革的背景下,培養更多、更好、更優秀、更加符合企業需求的思政人才十分迫切。
對于思政人才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具備理論素養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自身的應用能力。通過校企合作,對于促進思政人才培養工作的深入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一方面,通過校企合作,能夠培養更加符合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實際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才。特別是在當前我國大力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背景下,伴隨著企業發展模式的轉變,思想政治工作發生了一些深刻變化。通過校企合作,可以使學生更多地了解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實際情況,進一步豐富自己的理論素養以及實踐能力,進而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不僅有利于教學工作的深入開展,而且也能夠為企業培養更具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另一方面,通過校企合作,可以推動思政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特別是通過校企合作機制、合作體系、合作領域的不斷拓展,教師既可以對學生進行理論教育,同時也可以對學生進行實踐教育,進而使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得到提升。總之,校企合作模式在思政人才培養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不僅可以提升思政人才的整體素質,切實打造復合型、專業化、創新性的優秀人才,而且也能夠推動教師學習、研究、探索,不斷改進思政人才培養方法和培養體系。這是校企合作在思政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價值,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并積極推動校企合作模式改革、創新和發展。
盡管高校在培養思政人才方面越來越重視校企合作,而且也積極探索更加有效的合作機制和模式,與過去相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國家、社會、企業培養了大量優秀的思政人才。但按照教育改革的要求,特別是按照新形勢下對思政人才素質、能力、水平的要求來看,在校企創作模式方面還缺乏創新,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下大力氣認真加以解決。深入分析當前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校企合作理念比較落后。理念是行動的先導。通過校企合作開展思政人才培養,至關重要的就是要創新校企合作理念,使校企合作能夠與時俱進。但從當前的整體情況來看,盡管高校在思政人才培養方面比較重視校企合作,但個別高校的校企合作理念比較滯后,比如一些高校將企業當成學生實習的平臺,學生只是到企業進行實習,對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缺乏足夠的認識;再如還有個別高校盡管積極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但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中往往并沒有進行系統性的創新,存在著“換湯不換藥”的問題,創新成為“口號”,甚至很多高校在思政人才培養方面,認為應當讓他們接受更多的理論教育等等,表明校企合作理念滯后。
二是校企合作機制缺乏創新。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對于思政人才來說,更為重要的則是自身的專業應用能力,因而如何與企業建立更廣泛的合作,需要形成科學的合作機制。但從當前高校思政人才培養工作來看,在校企合作機制建設方面仍然比較薄弱,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校企合作機制缺乏系統性、針對性和穩定性。比如一些高校,在開展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沒有形成科學的合作制度,“扎堆”的現象比較突出,而且對于如何開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領域、如何進行考核評價等等,都沒有做出明確具體的規定,校企合作模式比較松散,根本無法引起企業的高度重視,導致校企合作缺乏效能性,甚至出現了很多形式主義的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并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機制。
三是校企合作領域需要拓展。當前無論是高校還是企業,在這方面都需要加強。比如從當前一些高校培養思政人才方面,校企合作更多的是從自身教育教學工作出發,還沒有將“訂單式”培養、“委托式”培養、“提升式”培養作為重要的思政人才培養模式,很少舉辦專門針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專題培訓班和提升班,因而在校企合作領域還比較狹窄。對于企業說,也應當將思政人才培養納入到校企合作范疇,但很多企業并沒有通過高校這個載體進行思政人才培養,導致思政人才的能力、素質不適應發展需要。再如在校企合作過程中,沒有將思政人才培養與企業經營管理、企業文化建設、企業員工培育培訓等緊密結合起來,同樣制約了校企合作思政人才培養的系統性、針對性和特色性。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模式,對于思政人才培養工作來說,盡管在應用校企合作模式方面已經步入了新的階段,無論高校還是企業,對此都給予了一定程度的認可,并采取了更加有效的合作模式,推動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但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容忽視。這就需要在思政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破解思政人才培養過程中校企合作存在的一系列不足和制約因素,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推動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創新和發展。
一是創新校企合作理念。創新校企合作思政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充分發揮理念的先導性作用,積極推動校企合作理念創新,運用現代化理念、市場化思維、多元化舉措,推動校企合作向縱深開展。這就需要高校在培養思政人才的過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視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創新和發展,特別是要從當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實際情況出發,使校企合作模式更具有系統性。比如,在開展校企合作的過程中,高校要樹立“市場化”思維,除了要高度重視學習,在企業實習之外,還要將企業作為學生開展調查研究的重要載體;再如,高校還應當運用“互聯網+”思維開展校企合作,如企業的政工干部可以制作一些具有很強實踐性的“微課”,在網絡上讓學生進行學習等等,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推進校企合作,必須在創新校企合作理念方面下功夫,這有賴于高校對這種模式進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多借鑒已有的經驗和做法,形成自身的一套科學模式。
二是優化校企合作機制。創新是進步的靈活,對于開展校企合作來說,至關重要的就是要在創新校企合作機制方面下功夫,通過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機制,使校企合作真正發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校教育與企業實訓教學相結合、內部教育與外部鍛煉相結合的積極作用。這就需要發揮高校、企業兩個方面的積極作用,著眼于強化校企合作的系統性、針對性、穩定性,建立科學的合作機制,比如高校可以與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建立校企合作機制,形成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同時,也要更加高度重視與國有企業建立校企合作機制,這主要是由于國有企業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具有很強的比較優勢,應當更多地通過校企合作吸收國有企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精髓,進而更好地開展人才培養。優化校企合作機制,還應當更加高度重視企業在推動校企合作模式機制創新方面的積極性,高校可以將企業作為思政人才培養基地,建立“企業導師”機制,通過“一帶一”“一帶多”等多種形式,使校企合作更具有針對性。
三是拓展校企合作領域。對于更有效地通過校企合作培養思政人才來說,至關重要的就是要在拓展校企合作領域方面下功夫,使校企合作能夠在更多領域、更大范圍內進行。高校應當著眼于為企業培養更加優秀的思政人才,進一步拓展思政人才培養思路,加強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情況的調查和分析,找出薄弱環節,并通過“訂單式”“委托式”“提升式”培養模式,做好企業思政人才教育培訓工作。要高度重視思政人才培養的多元化體系建設,著眼于提升思政人才的綜合素質,在開展校企合作的過程中,除了要強化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實踐鍛煉之外,還應當將企業經營管理、企業文化建設、企業員工培育培訓、職業道德教育等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企業接受更多元化的教育和鍛煉,進而能夠使學生了解更多與思想政治工作相關的內容,對于打造高素質、多元化、具有創新能力的思政人才至關重要,高校應當在這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綜上所述,校企合作在思政人才培養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不僅可以促進思政人才的全面發展,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而且也有利于教師推動思政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因而應當給予更高的重視,使校企合作模式能夠發揮更大的功能和作用。這就需要在思政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針對解決當前校企合作在理念、機制、領域等諸多方面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更加有效的合作模式,特別是要在創新校企合作理念、優化校企合作機制、拓展校企合作領域等方面狠下功夫,推動校企合作模式步入更加良性的發展軌道,成為思政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和載體。
[1]王修杭.校企合作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7,(8):110.
[2]張洪梅.校企合作雙主體,共同剖析人才培養的就業弊端[J].藝術科技,2017,(3):212.
[3]陶言誠.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及展望[J].職教論壇,2013,(23):65-67.
[4]馬紅春,鐘守冰,李國治.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與機制創新研究[J].農業科技管理,2013,(3):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