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修和曾星兩位同志合寫的《與〈經濟學反思〉一同反思》一文,選題具有前沿性和時代性,具有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論文行文流暢,觀點表達準確,層次分明,邏輯性強。作者長期在黨校從事教研工作,在各種經濟學研討會議和培訓班上,我們多次交流過。他們對黨校的教研方式方法熟悉,一直跟蹤學習研究如何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
經過 40 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科學理論來源于實踐,理論創新又引導著實踐創新,“中國模式”“中國道路”的影響力日益增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和堅實的基礎。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要確定學科主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立場決定主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理所當然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線。從“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到“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習近平總書記不斷豐富和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推動改革發展穩定的根本出發點與落腳點,同時也為構建中國版的政治經濟學確立了主線。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要創建自己獨有的理論框架。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新發展理念不僅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總引領,同時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框架。五大新發展理念是一個完整的邏輯體系,其中創新發展是動力;協調發展是原則;綠色發展是方式;開放發展是路徑;共享發展是目的。如果把發展經濟比作做蛋糕,創新發展解決的是蛋糕怎樣做大的問題;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解決的是提升蛋糕質量,把蛋糕做好的問題;而共享發展則是解決怎樣分蛋糕的問題。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要處理好與西方經濟學的關系。西方經濟理論也是人類共同的文明成果,對反映市場運行一般規律的原理,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可以借鑒其中的合理成分;但西方經濟理論是從西方國家的經濟實踐中提煉出來的,由于社會制度與國情不同,我們在學習時,不可囫圇吞棗,完全照搬,一定要結合中國實際,有批判地吸收與借鑒。
(作者簡介:王東京,?經濟學博士,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長(副院長)。研究方向: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金融體制與資本市場研究。個人專著有《與官員談西方經濟學》《經濟學反思》《國際投資論》《大潮剖面》《聚焦時政》《經濟學筆譚》《中國的難題》《中國的選擇》《中國的前景》等2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