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萍
摘 要: 職業學校專業教學與崗位能力需求脫節,根源是校內教學理實不能完全對接,課堂內外做學教不夠真正合一。為此,我們積極探索企業群島現場教學、教學工廠(工作室)學徒制教學、產教融合實戰教學等多種校企協同教學方式,校企“雙主體”“四協同”構建“做學教合一”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 校企協同 做學教合一 教學模式
一、研究背景
行動導向教學作為指導職業教育教學設計的主導性原則,它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觀基礎上的教學思想,強調職業教育的實踐性、過程性,把“行動”即“做”放在首位,為做而學、為做而教。然而,職業學校專業教學與崗位能力需求脫節,即畢業生到了企業不能立即勝任崗位工作,這是我們在做學生頂崗實習和畢業調研中來自企業對職業教育最為普遍的反饋。盡管這些年職業教育在秉持杜威民主主義教育思想及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教育理念的基礎上,積極倡導“做學教合一”教學,然而當前仍普遍存在學校“學的”、“教的”和將來企業“做的”不能順暢接軌的教學問題。主要表現為:基于學科體系的教學內容中知識和技能相互割裂,學生并不能將所學內容在實踐中貫通應用;教學環境、設備、師資仍然以學校為主,企業資源匱乏,不利于項目教學充分開展;缺乏推動校企協同共建共育的機制,校企合作不夠系統深入。
二、研究過程與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教學新途徑,在課程開發、教學組織、實施評價等方面大膽創新,校企協同構建“做學教合一”的教學模式。“做學教合一”既是職業教育的理想,又是可實現的一種教學模式。是指在真實項目教學情境中,以學生為核心組織專業教學,基于學生的“做”生成自主的“學”,輔以有針對性的“教”,做學教相互催生有機融合的教學。它是一種基于行動導向教學觀的教學模式,強調“企業(工作室)真實項目情境”和“基于學生的做的教學行動與職業行動的整合”。
1.開發“做學教合一”的項目化課程。
一是規劃“做學教合一”課程標準。校企共建課程開發師資團隊,依據人才培養方案,對接職業崗位能力,以項目為載體明確學生做的目標和學的目標,即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二是制訂“做學教合一”授課計劃。協調企業項目進度和學校教學安排,在課時組織、場地規劃、師資安排、任務設置方面統籌做好“做學教合一”教學實施計劃。
三是配備校企協同的教學條件。校企雙主體共同建設有利于“做學教合一”的教學場所、教學設施設備、信息化平臺等環境條件,配備校外教學專家、企業培訓師、技能大師、企業技術骨干、校內專業教師等師資條件。
四是開發“做學教合一”課程資源。立足課標優化企業真實項目,圍繞做中學、做中教,由簡到難、從單一到復雜開發包括項目(產品)描述、實踐指導書、師生工作頁、課件及崗位技術資料和設備資料等系統化課程資源。
五是設計“做學教合一”評價表。針對完成項目學生開展的互教互學和小組實踐,圍繞過程和結果兩個觀測點分別設計“做”、“學”、“教”三個維度的評價標準。
2.實施校企融合的一體化教學。
一是企業群島現場教學。建立校外企業實訓基地,擴大校企合作廣度,聯系所有合作企業形成企業群島,依托企業群島針對專業課程基礎模塊實施現場教學。學生在真實環境中進行實踐項目任務,邊做邊學習工作知識,做與學合一,以學生工作頁引導小組探究,教師借助現場案例,通過信息化手段幫助學生解決出現的問題,體現教學合一,在現場實踐中發現問題,教師直接介入,開展教做教學合一,理論圍繞實踐講,實踐圍繞理論導,實現做學教合一。
二是教學工廠(工作室)學徒制教學。借鑒現代學徒制教學,優化校企合作育人的形式,創建教學工廠或技能大師工作室。依托教學工廠/技能大師工作室,針對專業課程核心模塊,學生跟隨企業師父參與企業真實項目實施學徒制教學。學生參與企業真實項目,在規劃實踐方法或實踐模擬中,學習知識技能,做與學合一;師父對學生方案和模擬情況修正指導后,學生參與實踐,做與教合一;在教學工廠(工作室)學徒制教學中,學生在嘗試實踐中自主學習,在師父修正指導下掌握專業知識技能,參與項目實踐,實現做學教合一。
三是產教融合實戰教學。進一步加深校企合作深度,通過企業委托學校訂單培養人才,企業建立培訓機構為學生提高教學等多種形式,達到產教融合。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針對專業課程綜合實踐模塊,學生真實參與產品生產或提供服務,在實戰中掌握專業綜合知識技能,做與學合一;通過企業教師的示范指導,幫助學生攻克技術難題,掌握專業核心技術實現做與教合一;依托實戰項目,學生在實踐摸索中提高職業技能獲得職業能力,企業技術人員通過師范指導傳授專業核心技術,充分體現了做學教合一。
3.構建持續發展的多元化評價機制。
評價方式包含自評和他評。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主要由同學、企業人員、教師、家長,甚至客戶等不同評價主體構成的綜合評價。自評就是學生參照評價指標體系對自身情況進行客觀的自我鑒定。他評包含了教師對學生在校學習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效果、學習習慣等做出的判斷。互評是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合作、交流和分享;企業評價是企業或行業人員對學生在教學實習和頂崗實習期間表現出來的基本素質、職業道德、專業素質等方面所做的評價;客戶評價就是:學生在介入真實案例后完成的訂單體現的綜合價值;家長評價是家長對學生在家表現做出的評價,提供給教師有關個體學生的背景信息,有助于家長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引導家長形成科學的教子觀,成為孩子成長的伙伴。
三、研究成果
1.構建了校企協同的“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
模式以行動導向為理論基礎,以學生“能說(溝通表達)會干(自主學習與團隊工作)”為教學目標,校企協同共建課程、設備、師資、環境四要素,將教學分為“自主學習-嘗試實踐-定向指導-完成任務-評價反思”五個連續的步驟,其中定向指導針對自主學習、嘗試實踐環節遇到的難點及完成任務所需的重點,由校內或企業教師抑或已經掌握的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整個教學過程呈現做學教三者靈活合一的狀態,任務完成的質量和過程及學生的自我認知與反思是檢測教學質量的關鍵。
2.建立了校企“雙主體”教學管理機制。
一方面,在學校“203002”工程推進下,面向對口企業制定了企業島現場教學管理辦法,與規模型企業共建教學工廠,與技能大師共建大師工作室,形成了包括師徒職責、培訓過程管理、成績考核等教學工廠(工作室)學徒制協同管理系列制度,結合企業項目簽訂實戰教學合作協議,規范產教融合合作運行管理機制。另一方面,形成了校企協同課程開發、教學團隊建設、教學實施等方面23個校本性規章制度,包含激勵機制和質量監控機制。明確了企業島現場教學、教學工廠(工作室)學徒制教學、產教融合實戰教學的課程目標確立、資源開發、教學運行3個階段8個步驟18項內容的工作流程。
3.開發了校企融合的立體化教學資源。
一是開發了有利于“做學教合一”的環境資源,結對專業,在外設立校外企業島,在內建立專業教學工廠或技能大師工作室,圍繞教學,一方面校企共建真實職業環境,另一方面校企協同創設虛擬教學平臺。二是開發了助推“做學教合一”的人力資源,包括校外教學專家、校內專業教師、企業培訓師、技能大師、企業技術骨干。三是開發了實施“做學教合一”的課程資源,包括項目(產品)描述、實踐指導書、師生工作頁、課件等,并配備了相關崗位技術資料和設備資料的有助于小組學習、做學教有機融合的課程資源包。
四、應用成效
該研究從校企合作共建向協同共育的縱深發展,做到了校企“雙主體”協同確立教學標準、協同制訂教學計劃、協同實施教學過程、協同組織教學評價的“四協同”教學方式,從而保障了五步教學環節中做學教靈活合一,為有效實施專業教學提供了可借鑒的樣板。
教學中知識技能和崗位能力融為一體,人才培養質量得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職業崗位能力得到了鍛煉,專業歸屬感強,快速實現由學生向職業人的角色轉變,職業承諾度逐年提高,企業滿意度高。同時,校內專業教師與企業教師協同教研,老師們的實踐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有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推進學校專業持續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敏等.現代學徒制專業標準制定“源”與“度”的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1).
[2]趙文平.企業作為職業教育的學習地點:德國的經驗分析與啟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2).
[3]唐林偉.太倉“雙元制”職業教育制度:優勢與借鑒[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3).
[4]張健.論做學教合一課程模式的整合[J].職教論壇,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