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摘要:對于新形勢下美術學的發展和創新,必須對其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結合時代發展進行創新突破,才能夠使得美術學得到健康發展,才能使得美術學體系不斷完善和規范。充分利用信息化資源,鼓勵學生在美術學學習中尋求自我個性,找尋適合自我發展的學習方式,這也是新形勢下美術學的教學要求。
關鍵詞:新形勢下;美術學;創新發展;路徑探析
1導言
美術學是現代教育體系的關鍵組成環節,美術創作的基礎和靈感主要來源于現實社會。在新形勢下,隨著我國社會的蓬勃發展,公眾的審美理念和審美訴求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以往的美術學教育理念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因此,美術學需要結合時代特點,主動進行發展與創新,明確創新方向,順應公眾審美潮流,實現完善與變革。在此背景下,針對美術學的創新發展路徑進行分析和探討具有現實意義。
2現代美術學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時代的發展,美術學教學理念逐漸不能夠適應當代的信息化要求和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筆者認為現代美術學教學有以下幾點缺陷。
2.1信息化程度較低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發展,美術學目前已經擁有大量的、功能多樣的制圖軟件和制圖系統。傳統的手工繪圖工作已經逐步被計算機繪圖所取代。且計算機繪圖無論是精度,或是美觀,還是修改方面都是大大的優于傳統手工繪制方式。但是在高校中,美術學信息化教學依舊不能夠得到很好地應用,其信息化程度依然較低,造成教學與時代發展脫節的問題,制約了美術學方面專業人才的培養。此外,因為教學要求和教學門檻限制,很多教授都是高齡學者,其自身的信息化素養相對較低,且信息化學習能力相比較于年輕人而言相對較差。這就導致了高校美術學體系的信息化教學程度很難提升。
2.2課程體系缺乏多樣性,師資力量不足
自2001年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后,美術學的教學內容涉及多個領域,主要包括色彩、素描、設計、美術鑒賞、民間藝術等多個方面。但是,美術學的豐富依舊是以手工繪畫和鑒賞為主的美術學教學,這就導致學生知識結構單一。無法滿足學生多樣性發展的需求。同時,在教學之余,教師還需要幫助學校策劃宣傳,繪制圖畫,這就導致了美術教師的課余時間被占用,老師無法將全部精力投身于美術學教學研究中,學生也無法尋求到教師的幫助。此外,一些美術學教師單一的知識結構也束縛了其工作能力的全面發揮。
2.3美術學教育教學方法與手段存在局限
當前,在美術教學實踐中,老師采用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多年來一直缺少變化,這使得學生難以激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專業課內容更新緩慢,未能夠體現出美術學專業特征,且自主實踐機會較少。比如教育實習課程,學生四年只有一次集中的教育實習機會且時間很短。實習的方式還是按照教學計劃聽課、上課等,不能夠真正學習到學生所需求的知識。此外,在課堂上,學生并不是基礎平等的。大家的起點可能不同,有些人的美術基礎很差,有些人從小就培養美術,美術基礎很好。但是,可能美術基礎很差的人計算機繪圖很好。高校提倡學生個性發展和專業化發展,卻很少教師能夠做到鼓勵學生優勢培養,不能夠做到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學習潛力。
3構建新形勢下美術學創新發展的有效路徑
3.1轉變理念,創新美術學教育模式
美術學創新首先要從理念轉變上來改進教育教學模式。一是要注重對學生主體的關注,堅持學生為中心,以美術學理論與實踐的融合來探究美術學學科發展特點,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利用多種教學方式的創新與組合,增強美術學課堂教學氛圍,促進師生交流與互動。針對傳統教學中理論與實踐脫節問題,從課堂教學上強調課內與課外的互動,特別是在引入視覺形象創新手段來強化學生對美術學的感悟與理解,開闊學生的藝術視野。在實踐教學上,強調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啟發,特別是圍繞美術學學科專業教學內容,以構建多種實訓實踐基地為條件,來搭建不同的美術學教學實踐環境。鼓勵學生組織社會實踐性社團,從學科交流中來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如書法社團、剪紙社團、雕塑社團、創意設計社團等等,打破傳統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各盡其才,各展其能。
3.2明確美術學教育目標,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針對美術學創新發展,要確立發展目標和方向,并遵循美術學課程教學實際來優化人才培養目標。比如在課程設置上,要考慮到學科專業性特點,要突出對學生綜合專業能力的培養,要突出學生對未來社會的適應性,強調學科專業技能、人文素養的培養。對于美術學專業定位,要明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去培養人”概念,要圍繞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設定人才培養目標,綜合美術學教育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關系,突出動手實踐和創新精神的啟迪,讓學生具備從事美術學職業發展的綜合型人才。
3.3完善課程結構,突出人才培養針對性
美術學課程改革要注重專業課程結構的整合,要突出學科特色與分類特點。比如在專業課程中,以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專業拓展課;將必修課程適當縮減,適當擴大選修課、拓展課比例。對傳統的專業基礎課、核心課進行課時調整,融入中小學美術教學論、課外美術活動組織、地方美術課程案例開發、課件制作等課程;在實踐課程中,增加入學教育、專業課程實訓、實習課程、畢業設計教育環節,打破傳統師資系內、系外的界限,以“寬口徑、厚基礎”原則來夯實專業基礎,提升學生美術審美與藝術修養。
3.4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
創新美術學發展,要從評價多樣性上來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比如根據學科課程性質、特點來構建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確保評價的客觀性、真實性、公正性、有效性。在美術創作課程中,既要包括體現學生素質的綜合評價,還要包括強調專業技能的作品評價,實現評價標準、方式的多樣性、全面性。
4結語
隨著我國高校體系的不斷完善,美術學在高校被越來越重視和關注。許多高校不斷加大美術學發展的投入,部分地區已經建設了以美術學為主的大學教學院系。這使得近些年來我國的美術學專業不斷發展和完善。但是,在發展的同時,筆者還發現了一些潛在問題和狀況,這些問題阻礙了美術學在新形勢的應用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妲妲.美術學創新在新形勢下的發展路徑探析[J].大眾文藝,2017 (09):227.
[2]陶濤.基于新形勢下美術學創新發展的路徑[J/OL].北方文學(下旬),2017 (0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