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盟釗,張家榮
(商洛學院,陜西商洛726000)
最近幾年,合陽縣花椒產業發展已頗具規模,并且帶動多個花椒市場的形成發展。同時,促進合陽縣多個村鎮的建設,農民的經濟收入也快速提高,直接促使合陽縣花椒種植產業發展走在渭南市經濟發展前列。并且,花椒產業發展也成為合陽縣農業經濟排名前三的產業,成為合陽個別農村產業結構的主要支柱產業,成為合陽縣廣大農區、特別是溝邊地區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發展經濟提高收入的主要途徑。
合陽縣緊鄰花椒之都——韓城市,花椒產業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合陽縣花椒產業發展歷史久遠,有著四百多年的種植經驗。21世紀以來,合陽縣歷屆領導人大力發展花椒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全縣建立了15萬畝花椒生產基地。目前,合陽縣和韓城市已成為全國花椒種植規模規模、產量、效益最大最好的生產培育基地。
最近幾年花椒樹耐干旱,品質極薄,特別是河魚梯田旁的系區荒地、溝坡地種植了花椒樹,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合陽縣自2010年新增花椒種植400萬株綠化溝坡地十萬余畝,花椒年產量經濟發展占合陽縣全縣農業產業的35%,每年從事花椒栽培采摘有10萬人。并且創辦了多種花椒深加工企業,研制開發了二十余種花椒產品,形成集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的一條龍產業格局[1]。
1.種植面積飽和,品種老化,成本投入較高。凡是有空地且能夠種植的地方都有花椒,一眼望去,全是花椒,道路兩旁,房屋后院,盡是花椒。有的年份花椒種植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花椒積攢賣不出去,價格上不去。目前,好多地方品種已經出現嚴重老化,單產產量不高,花椒種植生產過程中農藥化肥及人工采摘成本費用較高。
2.花椒生產標準程度較低,種植技術落后,管理較為混亂。合陽縣花椒生產標準化程度低,關于花椒的良種選育、種植技術多為傳統技術,技術設備較為落后,育苗完全采用優樹單株選擇,以家庭為單元進行個別選種,采種較為隨意,沒有科學指導,選育出的花椒品種,在種植期沒有足夠的技術人員支持,加上種植面積較大,所以造成花椒管理不夠規范,而且總種植面積較大,種植分散,管理較為麻煩,花椒種植整體不成規模。
3.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弱,自然災害對其影響較大。花椒本身的抗災性較弱,遇到自然災害能力,本身抵御能力不夠強,近幾年氣候變化異常,花椒生產出現較大幅度波動,造成農民較大損失。
4.花椒產品深加工體系落后,市場主體混亂。目前,我國農業生產屬于市場經濟,但目前市場并不完善,在涉及到生產過程中的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要素,大部分還是不成熟,比較盲目。這對于農業產業一體化進程并不利,而且會直接影響當地的經濟發展,甚至造成市場混亂。
5.過度追求經濟效益,造成生態環境的退化。單純追求經濟效益,忽視了社會效益的同步發展和進步,在花椒種植業發展的前期由于經濟利益誘惑,使農村大量的土地被開墾,以發展花椒種植業,大面積的綠山變成了荒山,水土流失也隨之加劇。再加之病蟲害的發生,為了維持正常生產,椒農必須大量大面積地使用農藥進行除害。而合陽縣花椒種植區緊鄰黃河,造成殘留化肥農藥流入黃河,造成生態環境破壞。
1.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盡快組織協調,通過各個方面籌集資金建立起當地花椒產品深加工的龍頭企業。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是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使花椒銷路有保障,降低農民的風險,調動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同時,也要適當地擴大城鎮化建設,促進鄉鎮企業的發展帶動花椒附加產品加工業的發展,使花椒的生產銷售形成一條龍服務,保證花椒種植業的持續發展,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2.注重“科技興農”,加強政府對花椒產業的資金及科研投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對于農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想要提高花椒產品的質量,真正打入到市場內部去,占據花椒市場的主導地位,就得加大科技投入,而科技的投入,就必須擁有大量的資金作為保證。構建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增強農民的競爭力,就可以有效地解決個體農戶投入高、組織費用高的實質問題[2],組建大型花椒產品的科研機構,開發花椒產品的內在潛力,增強花椒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3]。(1)培育良種,充分挖掘花椒本身價值,做大做強深加工企業。目前生產中比較常見的品種主要有大紅袍、大紅椒、小紅椒、豆椒、白沙椒等,合陽縣主產大紅袍、獅子頭、茍椒等,花椒種植存在著品種老化,產量較低。所以,培育良種勢在必行。首先與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建立了花椒深加工系列產品研發和人才技術培養,如此可以加強選苗栽種培育技術的提升[4],加強苗期管理可出圃造林然后進行培育良種[5]。(2)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努力實現經濟增長和保護環境的雙贏。
發展現代農業不能單純地用擴大耕地面積來追求產量的增加,應把更多的資金用于科技的投入上,用發展科技來增加花椒產品的產量,提升質量[6]。在花椒種植業前景不佳的情況下,要以市場為導向,發展農業的多元化經營,放棄單一經營,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降低花椒產業單一性對農民造成的風險負擔。同時,把農民對土地擴大開發的視線轉移出去,降低農民對土地的繼續開發力度。另外,運用適當的行政管理手段保護現有的林地不被濫開發,切實做到對當地資源環境的保護。政府應制定相應的產業政策及區域布局的長期規劃,明確在一定時期內農業產業鼓勵發展什么,限制發展什么,禁止發展什么,以及區域布局鼓勵或限制發展的政策措施。在不放松保護資源環境的前提下,積極引導農村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合理調整農業結構,保證農民收入的增加[7]。
花椒產于我國大部分省份,其木材有美術工藝價值,枯枝又可做防護刺籬,花椒皮是很好的調味佐料,可做花椒油,也可入藥,種子也能吃,也可加工肥料,提取食用油[8]。目前,花椒產業發展已經成為合陽縣農村經濟收入的支柱性產業。在國家政策支持下,發展花椒產業,對于經濟發展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1] 高敏芳.韓城花椒產業化及效益評析[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1,(11):15-17.
[2] 鄧菽蓮.基礎設施與經濟發展關系探討[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01,(4):36-39.
[3] 陳錫文.中國經濟轉軌二十年:北京:中國農村經濟改革[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8.
[4] 王媛,李志剛.花椒育苗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13(4):116-118.
[5] 王文明.淺談寧蒗縣花椒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林業調查規劃,2006,(3):12-13.
[6] 王忠林,薛智德.渭北黃土塬區地埂花椒林的水土保持作用與生態經濟效益調查研究[J].中國水土保持,2005,(6):21-23.
[7] 張曉山.深化農村改革促進農村發展[J].中國農村經濟,2003,(1):21-24.
[8] 史勁松.花椒資源與開發利用現狀調查[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3,(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