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昕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西安710119)
我國進入到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之后,經濟得到了全面的發展,我國商業銀行為了有效適應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積極引進新的操作技術并創新新的服務模式以及開拓新的市場等多種金融創新方式,來進一步提高自身在市場發展中的競爭力,獲取更多更高的利潤,在外在壓力與內部動力共同作用的形勢下,全面實現我國商業銀行展開金融創新工作[1]。但是通過已有金融創新的實際過程可以得出,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存在極大的風險,對于商業銀行來說金融創新是一個全新的事物,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與分析。因此在這種實際的金融創新情況下,商業銀行必須結合時代發展特征,立足于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以增強風險防范能力。只有做好這些工作,才能良好實現金融創新的實際發展目標,減少金融創新為商業銀行帶來的風險,從而有效推動我國商業銀行得到健康而穩定的運行與發展。
現階段,我國中國銀行及工商銀行等都提出了具有高度專門性的產品創新機制,目的是為了全面探索出一條符合時代發展并提升自身業務效益的金融產品,例如資金托管、投資銀行、多種不同形式的理財產品及企業年金等形式。
1.實現了中間業務中的金融產品的全面創新。我國商業銀行在對票據承兌業務、國際及國內結算業務等傳統中間業務進行全面鞏固與發展的同時,積極結合時代發展需求實現了對代理證券、代理保險等新型業務的開發與發展。除此之外,還進行了遠期利率、利率互換、遠期外匯買賣、利率調期以及比重互換等多種可行業務的開發工作[2]。通過新型業務的開發與發展進一步提高銀行的資金流動,對客戶信息進行全面掌握,對客戶資源實現充分的利用,從而有效地規避風險業務。在對分支行需求進行收集及市場運行情況的全面掌握基礎上實施國內結算線條,并通過充分論證的方式,積極創新并研發出三款國內結算的新產品,進一步為收入來源的創新及結算種類的豐富拓展了渠道。
2.促進了負債型業務的進一步創新。我國商業銀行在進行業務手段創新過程中,實現了對金融業務科技含量的全面提高,并對不同市場之間相互關聯的業務進行了有效的開拓。在科技上進行了資金的投入,根據社會發展實際需求建立起電子支付、清算以及轉賬系統,并推出了具有多功能的金融工具,實現資本市場中資金回流,進一步為銀行發展拓展了資金的來源渠道[3]。
1.缺乏自主研發性的金融產品,推廣產品較為雷同?,F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在新產品的推廣數量較多,但是自主研發的產品還是十分缺乏,有些創新產品雖然已經得到了研發,但是卻沒有展開實施與辦理。除此之外,還有些創新產品是通過市場發展機遇引進一些較為簡單的國外金融產品,在很大程度上這類金融產品缺乏較高的創新層次,具有極高的同質性。在商業銀行的實際經營中,因為沒有對市場的運行與發展展開深入研究,對客戶的具體需求也沒有進行深入的了解,導致我國商業銀行的金融業務在功能上存在同一性。
2.缺乏教高的風險管理能力。因為供應鏈金融自身具有較高的金融技術性、整體性與創新性等特點,在很大程度上對我國商業銀行在風險控制管理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4]?,F階段,我國有部分商業銀行已經開始展開了供應鏈的融資管理工作,但是還沒有全面建立具有單獨性的運營機構,也沒有高度專業化的技術操作平臺與相關的管理部門,造成我國商業銀行在供應鏈中的押物處理、審核、評估等環節上缺乏較為專業化的管理手段與運營機制。與此同時,我國商業銀行在授信管理、信用調查以及動產擔保等多種方面都沒有形成較為體系化的運行風險預防控制機制,對核心企業的交易風險、信用風險以及外部的機構監督管理風險等多種方面都不能很好地進行統籌與識別。
1.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一個商業銀行想要得到生存與發展,就必須全面保持并提高自身的信用程度。商業銀行進行金融創新及推出的金融產品,都與銀行的信用有著很大的關系,存在很大的信用風險。金融類產品與傳統的貸款以及儲蓄等業務相比較自然存在更大的風險性,尤其是對于表外業務及創新透明度不高的業務來說,這些業務的自由度較高并且業務杠桿性較強,在實施辦理的過程中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5]。除此之外,因為商業銀行的金融類業務沒有嚴格而完善的監督管理手段,對于業務的約束力不夠,在辦理與實施過程中一旦出現了風險,會直接威脅到商業銀行的發展與生存。
2.商業銀行存在技術與操作上的風險。我國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推動了金融領域對互聯網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全面應用,對于我國商業銀行服務信息化以及金融管理數字化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我國金融產品以及金融上的創新就是在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上實現。但是,計算機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必然存在安全問題,尤其在廣泛應用之后,這種安全問題甚至會轉移到其他領域[6]。在我國商業銀行的技術操作上,因為沒有完全掌握操作技巧很容易引發風險性問題。除此之外,因為科技的迅速發展推動了技術更新的速度,導致原先技術過時,在這種新舊技術交替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技術摩擦風險。有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利用新技術中存在的業務缺陷而展開非法詐騙以及盜取等活動,極大地影響了商業銀行運行與發展的安全性。
1.全面提升員工的風險管理意識,實現對創新機制的優化。我國商業銀行必須對金融創新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性問題給予充分的認識,不能只在意眼前的短期效益而忽視了銀行的長期長遠發展,立足于銀行發展實際情況及時代發展特征全面樹立正確的風險管理意識。在金融創新工作進行決策時,商業銀行必須展開全面而系統性的調研,充分規避決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問題[7]。與此同時,在金融產品的營銷過程中需要及時采取合理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積極分散并有效轉移相應的風險問題。在金融創新的業務實施過程中,對風險實施高強度的控制才能夠有效規避義務中存在的風險。市場發展與政策對金融創新產生的影響必須做到全面地考慮,多方面、多層次、全方位地提高商業銀行的風險防范意識。
2.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健全風險評估體系。我國商業銀行在進行金融創新的過程中,必須及時結合計算機技術實現對相關防線信息的獲取,在商業銀行內部實現電子化的管理,保證信息的有效性與真實性。對于商業銀行中的會計信息而言,有效利用計算機技術加強對其相關風險的監管與處理,對金融創新業務進行科學性的風險評估,從而為相應的決策任務提供合理的參考。除此之外,商業銀行及時結合自身業務辦理情況建立健全風險預警系統也是十分關鍵的,及時發現金融創新中存在的風險問題,并找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與消除,確保整個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業務得到順利的展開與進行,全面減少因為風險問題帶來的損失[8]。商業銀行還應當與時俱進,定期結合新政策與新技術加強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他們風險防范意識與能力,為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工作展開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
綜上所述,在我國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得到了全面的發展。本文圍繞著我國現階段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具體情況、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過程中存在的金融風險,以及加強商業銀行金融創新中風險控制的有效措施四個主要方面展開了論述與分析,目的是為了全面結合時代發展特征,推動我國商業銀行在金融業務發展上實現有效的創新,為人們日常生活及生產活動的實際需求提供優質服務。
[1] 王永海,章濤.金融創新、審計質量與銀行風險承受——來自我國商業銀行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14,(4):81-87.
[2] 中國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課題組,李曉虹.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及其風險防控的研究[J].浙江金融,2014,(9):4-10.
[3] 孫天一,左悅,陸筠庭.上海自貿區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現狀研究——基于區內銀行的實地調研[J].亞太經濟,2016,(3):24-29.
[4] 蔣雨亭,史彥澤.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動力與監管制度的構建[J].財經問題研究,2016,(11):51-58.
[5] 李棟,王洪禮,李勝朋.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發展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6,(8):53-54.
[6] 伊志宏,宋華,于亢亢.商業銀行金融供應鏈創新與風險控制研究——以中信銀行的金融創新服務為例[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8,(7):54-60.
[7] 賈清顯,陳妍.商業銀行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內部控制——基于雷曼的案例分析[J].生產力研究,2010,(3):85-87.
[8] 中國農業銀行重慶市萬州分行課題組.個人理財:金融創新之路——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現狀、問題及發展舉措[J].中國金融電腦,2006,(10):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