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杰
(河海大學,南京 211100)
勞務派遣制度在我國始于20世紀70年代,因為能減少勞動生產成本,轉移風險,發展迅速。作為新的雇傭方式,勞務派遣以其靈活的勞動形式,給金壇市的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近年來,隨著勞務派遣量的急劇增長,勞務派遣的用工缺乏標準;違規操作越來越嚴重,帶來許多負面影響。
本文采用文獻法,以金壇市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以及私營勞務派遣公司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數據的直接分析,描述金壇勞務派遣公司的規模、類型、主營業務,并在此基礎上,深入挖掘勞務派遣崗位缺乏標準和依據等問題。
金壇勞務派遣市場的形成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勞務派遣市場取得長足進步,派遣公司的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
1.金壇市勞務派遣公司的規模。(1)公司數量。據金壇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僅僅只有7家勞務派遣公司在民政部登記備案,到了2015年,各種類型的派遣公司紛紛涌現,已經達到32家。(2)人員結構。根據對常州海瀚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常州匯邦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等12家公司的統計,截至2015年底,這些公司共有員工365人。其中,管理人員占17.1%,專業技術人員占18%,技能人員占48.8%,其他人員占16.1%。金壇32家勞務派遣公司的注冊資本總額為9 338萬元,占地總面積為3 840平方米,建筑面積1 628平方米,現有在冊職工1 256名,企業總資產2.76億元。
2.金壇市勞務派遣公司的類型。(1)政府部門投資創辦。在金壇市的勞務派遣市場中,政府出資興辦的勞務派遣企業占據一定比重。政府尋找閑置的勞動人員滿足引進企業的用工需求。起步階段,政府憑借其競爭優勢,幾乎壟斷了整個市場。現如今,政府的派遣企業已經形成一定規模,并且開始轉移目標。(2)國有企業投資創辦。經濟危機之下的國有企業大力裁員,為了幫助國有企業度過危機,消化下崗和剩余勞動力,成立勞務派遣公司不僅符合相關的政策條件,而且被派遣的公司員工在簽訂勞動合同之后,只要獲得勞動行政部門頒發的再就業優惠證,工資達到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前提下,就可以得到相應的社會保險的補貼。(3)民營資本投資創辦。這種類型的派遣公司作為平臺,為企業招聘所需要的勞務人員,其目的就是盈利。金壇市有近七成的勞務派遣公司屬于這種類型,它們擁有固定的勞動力來源來滿足用工企業的需求。
3.金壇市勞務派遣公司的主營業務。(1)以派遣業為主要業務的公司。以勞務派遣為主,業務相對比較集中,如常州海瀚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常州匯邦人力資源有限公司、金壇市現代勞務有限公司、常州金海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等公司。(2)業務多元化的公司。在以勞務派遣為核心業務的同時還會承包、勞務代理、中介等業務,其業務具有個性化和專業化:有異地派遣、就業服務專業咨詢、職業技能特定培訓、企業決策與政策的專業化咨詢。
金壇市勞務派遣公司近年來發展迅速,市場環境不斷改善,總體上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也突出存在一些問題,具體有以下四個方面。
1.業務范圍不明確。由于勞動法的不健全,一些資質不良的公司趁機鉆法律的空子,從事有損勞務市場環境的業務。在金壇市的勞務派遣市場中,沒有專門的部門對派遣公司的資質進行審核,一些公司渾水摸魚,從而導致整個勞務市場環境惡劣。此外,除了個別派遣公司營業資質合格外,有一批公司在經營場地、注冊資金、員工來源、設施設備方面存在問題,這與有關監管部門的缺位是密不可分的。
2.逆向派遣。所謂逆向派遣,就是原來企業在其員工不知情的情況下與其解除勞動合同,并將其派到合作的派遣公司,與派遣公司簽訂合同,再由派遣企業派回原來的公司進行工作。原用人單位用這種方式來逃避《勞動合同法》的法律法規的約束。“逆向派遣”使被派遣員工的工資待遇和社會保險等方面難以得到保障,一旦發生了勞動爭議或經濟糾紛,用人單位與派遣公司之間互相推諉責任,勞務人員很容易成為弱勢群體。
3.“勞務派遣勞動合同期限”不明確。(1)《勞動合同法》第58條規定,勞務派遣單位必須與勞務派遣人員簽訂兩年以上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這一問題很多勞務派遣公司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主要有如下幾點:一是很多派遣公司難以靈活調派勞動力,將合同強壓給用工單位;二是派遣的形式主要有登記型和常雇型兩種,登記型的派遣,必須簽訂兩年以上的合同,企業無法參加臨時性招聘,缺乏靈活性且不利于擴大促進就業;三是退回到派遣公司的員工與企業沒有達成一致的協議,則致使派遣企業無法正常解除勞動合同,同時對于補償金、社會保險等賠償沒有細致的規定。(2)有關勞務派遣工是否適用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問題。對于勞務派遣工是否適用規定第14條的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合同,無論是法律還是在應用上都存在極大的爭議。
勞務派遣作為一種新型的用工方式對于提高就業率有其獨特的功能,但同時也需要加強對于勞務派遣企業的準入性法規,嚴格限制勞務派遣企業的崗位及比例。具體建議如下:
1.加強對勞務派遣企業的監督管理。(1)制定勞務派遣企業管理辦法。頒布《金壇市派遣企業管理有關辦法》,明確規范勞務派遣企業的進入門檻和禁止性條令,明確被派遣員工、用人單位、勞務派遣企業三者的權責關系,并制定日常監督管理的辦法。(2)嚴格勞務派遣企業的準入。根據《公司法》的有關規定,除了公司的注冊資本不少于50萬元外,還可以創建保證金制度,規定勞務派遣企業根據勞務派遣的人數和發放的薪資總數,上繳固定比例的保證金,存入指定的銀行賬戶內,將其用于企業違反相關法律給員工的補償,如經濟糾紛、違約、侵犯派遣員工的合法權益等。(3)嚴格限制勞務派遣的崗位及比例。企業出于減少成本的考慮,降低對正式員工數量的使用,大量地使用成本較低的非正式工,這極不利于就業市場的穩定,易造成勞務人員的大量流動,且法律對勞務派遣人員的保護較正式工弱,所以須嚴格限定企業派遣人員的使用量,嚴格執行“三性”崗位,防止勞務合同對勞動合同的替代。
2.充分利用派遣行業協會的作用。勞務派遣行業協會作為政府與企業的橋梁,在構建良好的經營環境,推動行業健康發展,完善市場機制建設等方面有著自身的獨特優勢。我們要進一步在組織、人員、經費、措施等方面對協會給予大力支持,充分發揮勞務派遣行業協會以下幾方面的作用:(1)制定行業自律公約。通過行業協會這一特殊的社團組織形式,制定勞務派遣的行業標準、行業規章,形成行業自律公約,對勞務派遣企業實行資質認證和分級價格調控,以加強行業自律,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2)積極參與行業誠信體系的建設。承擔對勞務派遣企業的誠信監督、評價和信息公布的職責,在行業選優汰劣等工作上發揮作用。
3.引領勞務派遣企業合理發展。(1)建立勞務派遣誠信體系。在全市開展勞務派遣機構誠信評估活動,建立勞務派遣機構和從業人員誠信記錄檔案,扶持信用度良好的勞務派遣企業壯大規模,樹立品牌示范作用,創造良好的競爭環境,提高行業內整體競爭力和服務水平。(2)引導企業經營走向差異性和獨特性。激勵勞務派遣企業開展有特色的專業性服務,形成獨特的企業文化。例如,可以有針對性地推出短期工、小時工、周末工、月時工等各種派遣形式;搭建高水平的人才儲備庫,向有需要的公司定向派遣;制定針對事業單位的后勤服務和住戶個性化的服務,設立獨特的家政服務公司。
勞務派遣業務在現代社會中發展迅猛,為就業率的提升做出很大的貢獻,但只有合理正確地使用勞務派遣,才能體現出更大的價值,為更多的人提供就業的機會,實現靈活就業的最大化。本文通過對金壇勞務派遣行業的分析研究,發現勞務派遣行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并給出了相應的對策。
[1]李平,吳文龍.規范勞務派遣嚴格準入制度——江蘇常州市勞務派遣情況的調查與建議[J].社會調查,2011,(14).
[2]鄭東亮.勞務派遣的發展與規制——來自國際經驗和國內實踐的調查研究[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0.
[3]曹可凡.勞務派遣管理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4]蘭湖.論我國勞務派遣制度的完善[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
[5]許曉楓,張志越,劉曄.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中常州的機遇與應對[J].交通與運輸,2014,(5).
[6]段慧敏.勞務派遣政府規制研究——以常州市為個案考察[D].蘇州:蘇州大學,2013.
[7]姜穎.勞動合同法論[M].北京: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8]宋群英.關于勞務派遣相關法律問題的思考[J].湖南行政學院報,2007,(2).
[9]成之約.淺論非典型聘雇關系工作形態的發展與影響[J].勞工行政,2013,(39).
[10]胡錦陽.勞務派遣及其發展趨勢[J].企業導報,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