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溦
摘要:在不斷深化的國際化背景之下,中國社會對于高校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長期以來存在教學目標大而空,人才培養學用分離等問題。“產出導向法”以學以致用為根本目標,旨在根據我國國情改革大學英語教學中長期存在的一些列問題。其輸出驅動、輸入促成等環節高度契合高校大學英語職業化人才培養目標,為職業化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改革路徑,具有極強的可行性。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 高校 職業化 英語能力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7-0042-02
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之下,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整個社會對于高校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各大高校,尤其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應用型本科大學更是承載著為社會輸送高素質高應用能力型人才的使命。大學英語教學也因此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這種機遇與挑戰指的是新的人才培養目標促使我們發現長期以來教學中的不足,并通過反思不斷探尋新的教學方法,摸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之路,在改革中逐步完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一、大學英語課堂職業化教育的缺失
從整體的高校專業設置情況來看,英語專業學生數量遠低于其他專業,但是從人才英語能力需求的角度來看,卻遠遠不止局限于外語專業。目前社會的高等人才需求明顯指向了既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功底,又要具備極強的外語能力,尤其是使用外語作為工具進行專業業務處理的能力。近年來,盡管相關的大學英語教育從業者一直在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但從所輸出的人才水平來看還遠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改革的實操中對于英語的職業化教育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
目前的應用型大學非英語專業的大學英語課堂,多數還是側重于傳授英語語言知識,而非培養英語應用能力;側重于眼前的等級考試通過率,而非對學生的全人素質培養;側重于跟著教材走,而非跟著需求走。這樣的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在走出校門時雖然手握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卻很難將學習過的語言知識運用到職場中,使用英語進行專業業務操作的能力極差,根本無法做到學以致用。因此,如果去解決“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仍然是困擾著高校大學英語教育者的首要問題。
二、“產出導向法”的教學理念
經過近十年的不懈鉆研,由北京外國語大學知名英語教育專家文秋芳教授提出的“產出導向法”在其團隊的合作努力之下得以不斷推進與完善。“產出導向法”建立在“輸出驅動假設”“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的基礎之上,以“學習中心”“學用一體”和“全人教育”為人才培養的核心理念,通過利用合理的產出任務設置為驅動使學生進行有目標有目的地學習,再通過有目標和目的性的輸入來促成語言學習,促進語言的產出。通過“輸出”——“輸入”——“輸出”來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
“產出導向法”的教學理念決定了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目標和方向,為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提供了明確的方法和實施的理論依據。要實現“產出導向法”的教學目標,就必須遵循相應的教學步驟和教學手段。可以說,“產出導向法”是課程論和二語習得理論的有機融合,是根據中國外語教育的特殊情況提出的特殊的、有針對性的改革策略。“產出導向法”不僅僅是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評價方式等的改革,更是對教材、教學方法方式手段和學習方法、師生關系等方面的改革。
三、“產出導向法”對于職業化英語教學的作用
基于“產出導向法”在大學英語教育教學各環節中的有效作用不難看出,它為尋求應用型本科大學職業化人才英語能力培養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新路徑,通過“產出導向法”在此類高校大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力爭能夠實現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尤其是將英語語言與本專業知識和技能相結合,培養出滿足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首先,根據“產出導向法”的要求,我們要明確并細化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步驟實施過程和實施效果評價的根本指導思想,因此,教師必須以單元為單位設置明確而具體的教學目標。目標中應既包括語言和知識目標,也要包括情感目標,而且三目標要有機融合,不能相互割裂。然而,在長時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較容易忽略不同單元主題內容所要實現目標的不同,往往容易造成換湯不換藥的結果。“產出導向法”將教學目標置于教學流程之中,通過對單元主題場景的呈現引出單元教學總目標和子目標及相應的產出任務。因此,這種教學目標的設置針對性強,具體而明確,使學生更容易重視和把握。學生們帶著目標去學習,使得整個學習過程更具有針對性,獲得的成就感也就越強。
其次,在輸出驅動和輸入促成的環節中突出體現“職業化”特征。在輸出任務的設計和輸入材料的選取過程中,必須將培養學生的職業化能力放在首位。實現“學習中心說”,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學什么。也就 是說,通過一個單元的主題學習,我們要求學生達到什么樣的語用成果,他們應如何通過學習將知識與工作結合起來。因此,在設計單元的輸出目標時,應突出學以致用的理念,盡量將單元主題有機融入不同專業學生的職業需求中,為不同專業學生設置不同的產出目標和產出任務,提供更有針對性的輸入材料。例如,在驅動環節,教師可以通過課前驅動任務的設置,要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查閱本單元主題和與自己專業背景相關的資料,如文章、視頻、詞匯等,并在公共平臺將這些資料分享;課上驅動任務主要是教師在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情況和職業需求所設置的教學目標之下設計真實的職業交際場景,以使學生在輸出不力的情況下產生強大的驅動力量去學習,進行有針對性的輸入,以更好地實現輸出目標。
四、結語
“產出導向法”以“產出”和“使用”為根本的教學目標,這在極大程度上契合了當今時代背景和中國國情對于高質量人才英語能力的需要。它不僅是對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的改革,更對學生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產生了巨大影響力;它不僅是對老師、學生的雙重推動,更促進了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的平等和交融。在“產出導向法”的指導之下,教師和學生互為教與學的中心,在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和共同評價的體系中溝通融合、共同學習、互通有無,為長期以來形成的較為壓抑的英語學習環境帶來了新的生機,在大學英語職業化教學中具有極強的可行性。與此同時,在職業化的英語教育中實施“產出導向法”也存在諸多困難,如驅動任務的設置如何與職業場景相關聯、如何在同一主題下體現不同專業特點的產出目標等問題。這些都需要大學英語教學工作者的不斷探索與實踐。只有通過對“產出導向法”的深入研究和教學經驗的積累,才能更好地使其為大學英語職業化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但漢彪.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應用型本科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6).
[2]劉小杏,宋敏.“產出導向法”視域下的大學英語讀寫教學設計與實踐[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7(2).
[3]文秋芳.建構“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4).
[4]張文娟.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6(2).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