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莉
摘要: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錘煉,是新時代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支柱和精神源泉。高校全體老師要利用多形式、多陣地,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踐中,廣大學生在生活學習和日后的工作當中將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關鍵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陣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7-0145-02
改革開放的四十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以市場經濟為取向,一些人開始泛化、扭曲傳統的價值觀,開始崇洋媚外,逐漸形成拜金主義,一切向錢看,拋開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難覓蹤影,在精神層面社會病了。近十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價值日益受到社會各方的重視。2013年11月,《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教育,完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對于傳承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新時代文化建設的著力點。一言以蔽之,當今和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秉承中國的文化價值理念,堅持中國的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的文化發展現狀,思考和解決當代中國人關心的文化問題,提出中國的文化方案。
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價值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精練,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源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引入對于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巨大的教育價值。
“立德樹人”是百年教育大計的育人理念,仍是新時代的教育之本。立德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已延續千年。德是正人之本,是信仰之源,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中華民族逐漸走向富強的今天,社會建設需要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汲取豐富精神財富。把文化文明建設緊密結合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倡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大力加強學生個人的思想品德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要讓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要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廣大學生要為全社會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引導和推動全體人民樹立文明觀念、爭當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豐富的教育資源。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理論、實例教育資源。儒家所講的治國平天下的愛國精神,把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放在首位。在歷史中涌現出文天祥、岳飛、林則徐等仁人志士成為愛國精神的經典寫照,在近代抗日戰爭無數先烈用生命譜寫愛國篇章。新時代弘揚愛國主義教育仍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內容。“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成為很多高校的校訓,是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精華。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更應該繼承這種剛健進取、堅韌不拔、兼容吸納的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如出一轍。我國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和諧共處,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和諧發展的理論資源。
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而言,青年是國家的希望,大學生是國家的砥柱。利用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學生崇高的人生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在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入優秀傳統文化,增進大學生群體對文化的認同感,在生活學習和日后的工作中踐行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從而實現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二、如何應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是思政課教師的任務,更應是全體教師共同的責任。高校教師既教書又育人,教育者要先教育。作為高校教師要提高個人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理解和認同。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結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授知識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教師要充分應用優秀傳統文化,利用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活動、新媒體技術手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課堂是高校開展教育的主渠道,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引入課堂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形勢下的重要任務。思想政治課作為主渠道將中國歷史、中國精神更為精練地傳授給學生,專業課教師也應將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結合實例融入課堂教學。充分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深入學生的心里,產生共鳴,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認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發揮教師主體責任和作用,利用課堂融入優秀傳統文化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將愛國情懷、民族文化、民族自信心、祖國認同感,個人道德、社會公德,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等精神傳授給學生,通過在教學中進行中西比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使廣大同學認識到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中國現在已經強大起來,我們對黨和國家充滿自信和自豪。
學習分為多種境界,學懂弄通并不代表銘記于心。單一依靠課堂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實踐是檢驗學習的最好方式,實踐也是教學理解的最好方式。通過開展社會實踐,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其中,充分調動學生自我學習能力,通過實踐,學生將優秀傳統文化牢記于心踐于行。通過社會實踐充分調動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積極性,通過了解歷史、了解國情,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是利用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能夠吸引學生參與自發的學習。校園文化活動是分為多層次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學生通過各種活動能夠將優秀傳統文化與活動緊密結合,快樂學習。在活動中相互影響,共同進步,將優秀傳統文化根植于心。優秀傳統文化蘊含博大精深的民族智慧和有價值的思維經驗,可以提取很多方面作為青年學生的行為指導,有利于學生養成理性平和的心態。
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微博、微信等新平臺的利用大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新媒體作為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有利于高效地利用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可以結合國內外大事熱點強有力地融合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利用微博、微信平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抓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融入至學生教育的方方面面,貫穿于學生生活的點點滴滴,教育的內容做到貼近學生生活,內容生動活潑,學生易于接受。
三、結語
總之,在新時代新形勢下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應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重大教育課題,也是一項時代使命和政治任務。這需要高校教師高度重視,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以及傳授能力,通過多平臺多形式的融入,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貫穿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過程,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促使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生中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融入現代大學教育之中,更利于學生的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1).
[2]劉藍藍.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黃河之聲,2018(8).
[3]錢穆.中國文化精神[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
[4]王承慶,許昌斌.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