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先
摘要:足球作為高校體育選修課之一,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相對落后,教學內容也多為照本宣科,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即使對足球有足夠興趣的學生,也基本上將足球課程當作戶外游戲時間,并沒有給予相應的重視,這是高校足球教學普遍存在的難點。究其根本是缺乏“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沒有將學生的興趣、體能、意識作為教學重點,忽略了學生作為教學活動參與者的重要性和個體差異。可以說,以人為本的理念才是高校足球教學發展的核心思想。
關鍵詞:高校足球教學 以人為本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8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7-0206-02
足球是一項世界性運動,在我國也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各級培訓基地、學校為足球人才挖掘、足球愛好者培養、足球運動相關學者的輸送作出了重要貢獻。高校作為足球教學的重要基礎之一,旨在讓更多學生了解足球運動,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激發足球運動興趣,培養團結協作意識,以使高校生綜合素質有所提升。但由于足球在高校課程設置中普遍作為選修課模式,師生重視程度不夠,教學活動多流于形式化,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一、高校足球教學現狀
足球教學是高校教育體系的常規課程之一。且足球作為全球第一運動,在我國也具有良好的運動環境,很多大學生自幼愛好足球,但缺乏規模的足球技能訓練和文化知識。這也是高校開設足球課程的初衷。但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卻遠遠沒有達到教育初衷。
一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不高。足球是一門需要師生、生生互動的課程,無論是身體訓練、技能訓練還是對抗訓練,都離不開群體互動。但在實際教學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較少,學生的參與度不高,除個別對足球較為感興趣的學生外,其余學生在教學中基本抱以“足球游戲”的心態,并沒有提起足夠的重視。
二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足球是一門理論聯系實踐的課程,一些足球技能、技巧需要通過反復練習才能習得,而僅僅停留在理論學習階段,便成紙上談兵。但從實際教學經驗來看,實踐教學環節反而成為教學難點。不僅學生參與度不高,且參與實踐教學環節的學生也很難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訓練中去。加之一些原本對足球缺乏興趣的學生,無論對理論教學還是實踐訓練環節的參與度都不高。
三是教學方式方法流于形式化。足球是一項對抗競技運動,在對抗中才能學到知識、提高技能,但高校足球教學往往流于形式,教師按照大綱照本宣科地講授一些足球文化和知識點,而學生也沒有對所學內容進行探究了解,僅僅將這門課程當成游戲放松的課程;還有一部分學生因身體素質、意識品質等因素的限制,對足球課程產生了厭倦心理。
四是教學延伸不足。足球是一項運動,需要參與者具有主觀能動性才能學好這門課程。我們經常看到,愛好足球的學生會通過參加比賽、對抗賽等形式自主訓練,而缺乏興趣的學生,則處于被動學習的心理狀態下,因此對足球比賽和課程教學的參與度不高,即使參與足球運動中,也由于缺乏團隊協作意識或身體素質不夠等問題而被迫退出。
這一教學現狀代表了高校足球教學中的一些共性問題,也是當前高校足球運動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問題梳理,探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足球教學沒有運用好“以人為本”的理念。
二、高校足球教學呼吁“以人為本”教學理念
教學活動是圍繞教學對象展開的。要想提高教學效果,就必須充分了解教學對象的問題所在,對癥下藥,才能解決根本問題。那么,從以上問題梳理中不難看出,困擾高校足球教學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即承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對不同學生因材施教。
(1)重新定位教學目標。高校足球教學的目標不是培養專業的足球運動員,而是普及足球運動,培養普通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了解足球運動文化,達到強化體驗、磨煉意志、提升自身團隊協作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目的。這是高校開設足球課程的真正目標。明確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自然呼之欲出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的設定就圍繞教學對象進行,也就是圍繞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學習興趣和意志品質等因素制定適合普通學生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經過一定努力后能夠完成教學任務,而并非用足球運動員的技能進行考核,也就是要適當降低教學任務的難度。
(2)從興趣培養開始。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更是運動的動力。興趣決定了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度,甚至會影響教學質量。而在“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推進下,高校足球教學活動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不同學生的興趣點不同,不能要求每個學生都愛上足球運動,但足球課程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可以通過足球教學游戲,提升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和學生的參與度,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同時,游戲有助于學生樹立信心,特別是一些難度適中的游戲,學生在戰勝一個難度后,會樹立一定的信心,而這些信息的積累將成為學生走上足球場更大的自信。
(3)注重強化體能。足球畢竟是一項運動,參考者需要通過運動來體驗足球文化和運動的快樂。而體驗是運動的保障。體能不足,很難體會到運動帶來的快樂,也很難完成足球教學中的教學任務。如果班級內絕大多數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出現體能不足的現象,那么一方面則需要適當地降低課堂教學運動強度,視絕大多數學生的體能情況來選擇教學難度;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業余時間組織學生強化體能,比如晨跑活動,有助于改善學生的心肺功能,強化體能,保障學生在足球場上具備充足的體能,以體驗足球運動的快樂。另外,體能訓練還可與社團活動相結合,通過運動類社團組織活動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體能。
(4)以磨煉意志品質為目標。足球也是一項艱苦的運動,與其他運動項目相比,對抗性較強,特別在足球場上是允許合理沖撞的,一些學生在受到身體侵犯后很容易發生心態變化,滋生不良情緒,這正是磨煉學生意志品質的時刻;還有在足球場上實戰練習的過程中,由于全場往返奔跑對學生的體能消耗很大,在課堂教學的后半段,學生最容易出現身體和心理上的疲勞期,這正是磨煉其意志品質的最好時機,教師則需要通過一定的教學技巧鼓勵、監督學生堅持下來,主動磨煉自己的意志品質,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不斷增長個人閱歷、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可見,高校足球教學的另一項重要目的是磨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強化心理素質,為其日后參與社會競爭奠定基礎。
(5)強化學生的團隊精神。足球運動最吸引人的魅力在于團隊精神。足球不是一個人的游戲,而是一群人團結拼搏的結果。而高校學生的團隊精神恰恰是亟待強化的,這是高校足球教學的另一個教學目標。那么,如何通過足球教學來提升學生的團隊精神呢?僅僅通過以賽代練等方法是遠遠不夠的。在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之間相互傳球、進攻組織等基礎戰術配合的訓練。這些足球技巧學習起來不難掌握,也由于涵蓋一定的技術含量,也可以游戲互動環節為模式,使教學環節更具趣味性,學生的參與度也會大幅提升,有了足夠的參與度。通過足球技巧游戲,增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們相互了解,培養團隊精神,教學效果也自然而然地提升了。
在我國高校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足球作為群體性運動納入高校素質教育體系中,是我國發展足球運動、提升全民體質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意志品質、協作能力的重要課程,是高等教育走向全面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應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授足球技能的同時,傳播足球文化,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從興趣培養、體能強化、意識磨煉等不同維度提升綜合素質,以培養出優秀的高等教育人才。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