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生
?
從第十三屆全運會運周期看江蘇羽毛球振興之路
徐炳生
南京體育學院訓練處,江蘇 南京,210014。
通過專家訪談、文獻資料、數據統計等方法,對江蘇羽毛球隊的輝煌歷史,十三屆全運會周期江蘇隊的成績,近幾屆江蘇省運會成績進行了整理與分析,發現江蘇傳統優勢遺失,雙打項目后繼乏人,后備人才培養、基層業余訓練競賽等方面存在不足,球隊需進一步完善制度,理順關系,擺正觀念、創新思路,才能早日重振江蘇羽毛球雄風,再創事業輝煌。
全運會;羽毛球;訓練;人才培養
在2009年第11屆全運會上,江蘇羽毛球隊獲得3枚金牌;2013年第12屆全運會上,又有三個項目殺入決賽,卻都屈居亞軍,爆出了較大的冷門。其時,業內人士發現,江蘇羽毛球已從巔峰就此走下神壇。第13屆全運會上,江蘇羽毛球隊共收獲1金、2銀、5銅,成績有了喜人進步,但離之前的輝煌還有很大差距。筆者試從江蘇羽毛球隊在十三屆周期的表現入手,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見解和建議,希望能為球隊的振興和項目的發展提供些許參考。
十三屆全運會周期伊始,江蘇著名男單運動員陳金、李昱、邱彥博退役轉教練,在備戰的第一年,新人陸光祖進入前八,最終并列第五;2015年全錦賽,石宇奇16進8時輸給了浙江隊黃宇翔,陸光祖第二輪輸給了北京隊喬斌,徐一鳴輸給了解放軍的吳昕;到2016年時,該三名運動員均進入前八;全運會時,分別取得了亞軍、季軍和第五名的成績。女單盧蘭退役,在國家隊二王一李等一線女單未參賽的情況下,江蘇女單蟬聯2屆冠軍,2016年繼續保持在前5;全運會時獲得了第2、3、5名??傮w來說,單打項目上,銜接較好,幾位老隊員退役后,年輕隊員得到了鍛煉和展示的機會,成績穩步上升。
而雙打項目上,周期伊始,蔡赟、徐晨、湯金華仍作為巴西奧運會的有力競爭者進行奧運備戰。2014年獲得了男雙和混雙兩塊金牌;2015年三個雙打項目沒有一項進入決賽,2016年更是跌入低谷,僅一對男雙、一對女雙出線進正賽,且均非雙打選手組合,實屬十多年來未見。而第13屆全運會資格賽時,男雙無隊員出線,女雙僅成淑/孫曉黎、湯金華與湖南跨省配對出線、混雙徐晨/湯金華積分靠前,直接出線。最后也是靠這幾對組合取得了2個季軍、1個第5。而這幾名隊員均為老隊員了,其中徐晨、孫曉黎是第4次參加全運會,湯金華是第三次參加全運會,可見這幾年江蘇雙打項目仍靠老隊員苦苦支撐著,雙打后備人才的培養沒有跟上,出現了斷層。
2014年團體賽,江蘇隊派出了全盤主力陣容,男女團體分別取得了第4、第3。2015年蔡赟、徐晨缺陣,男團成績下跌;女團在王適嫻未參賽的情況下,年青隊員何冰嬌、惠夕蕊、高昉潔得到了很好的鍛煉,一直殺入了決賽,并最終獲得金牌。2016年,男女團體均取得第四,為全運會預賽抽簽占據了很好的位置;男團因陸光祖未參賽,小將徐一鳴、白玉鵬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女團王適嫻、孫曉黎未參賽,成淑、惠夕蕊中途因傷等緣故不能出場。在隊伍非常困難的情況下,讓何冰嬌既打單打,又兼雙打,整個賽程共6場比賽,共出場了7場單打、5場雙打;與此同時,在女團二隊中擔當主力的夏玉婷同樣兼場,共打了7場單打、6場雙打,使其雙打技戰術得到很好的鍛煉,雙打又中分別跟3-4名隊友配對,得到了充分的鍛煉,緩解了女雙項目的壓力,為全運會決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7年全運會,女團奪冠,男團創造了本周期的歷史,均離不開單打選手實力的大增。

表1 13屆全運會周期江蘇羽毛球參賽成績[]
江蘇的第一位世界冠軍孫志安出自羽毛球男子雙打,中國第一枚羽毛球奧運會金牌獲得者葛菲/顧俊為江蘇女子雙打選手,人稱“天下第一雙”[1]、中國第一枚羽毛球奧運會混雙金牌獲得者張軍為江蘇雙打隊員,中國隊第一枚羽毛球奧運會男雙金牌獲得者蔡赟為江蘇男雙隊員。截止目前江蘇培養和出自江蘇的羽毛球世界冠軍共25人(江蘇隊有19人),其中單打項目的有8人(江蘇隊7人),雙打項目的有17人(江蘇隊12人),雙打項目占比重過半,為68%(江蘇隊63%)。據隊史數據統計,從1976年至今,參加全國一二類以上單項比賽,江蘇羽毛球隊所獲冠軍數,男單11人次,女單5人次,男雙15次、女雙5次、混雙11次,單打項目共16次,雙打項目31次,雙打冠軍是單打的近1倍。由以上數據可見,雙打無疑是江蘇羽毛球的絕對優勢項目,獨領風騷若干年。
但從2009年全運會備戰開始,江蘇女隊陣容雙打項目就一直是短板,直至2017年13屆全運會,都沒得到根本性解決,不得以讓已從國家隊退役的成淑和已當媽媽的孫曉黎復出,成為“全運會羽毛球賽場現媽媽級選手”、“唯一一個媽媽選手”[2]。而男雙短板也成了天津全運會男團殺入決賽的攔路虎,最后屈居第三。而相對而言,單打項目則銜接較好,陳金、李昱、盧蘭、王適嫻之后,又培養出石宇奇、陸光祖、徐一鳴、何冰嬌、高昉潔等小將,并在天津全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
江蘇羽毛球隊建于1971年,4年后參加第3屆全運會即獲得男團亞軍。1979年,孫志安獲得了第1屆世界杯男雙冠軍,成為江蘇世界冠軍第一人,閆玉江獲得全運會男單冠軍,隨后涌現出包括徐蓉、吳建秋、楊陽、趙劍華等一批優秀運動員。與福建、湖南相比,江蘇隊因建隊遲,雖缺席了1屆全運會,但截止到第12屆全運會,江蘇羽毛球隊成績位列第1,與福建隊同屬第一集團,遙遙領先于第3名湖南隊。最鼎盛時期,在第6屆蘇迪曼杯與丹麥隊的決賽中,共出場6人,其中5人為江蘇隊選手,以3:1的成績獲得冠軍,因勝負已定,不再比賽,還有一對未出場的女雙仍為江蘇選手[3]。當時羽壇曾有戲言,“江蘇隊即代表著國家隊”。1987年江蘇男團問鼎第6屆全運會,1993年女團問鼎第7屆全運會,男團于1997-2013年連續5屆殺入決賽,實現了四連冠;2009年,男女團體包攬全運團體金牌創造了全運會歷史,達到了頂峰狀態。

表2 第2-12屆全運會羽毛球比賽成績前十名隊伍成績統計表(1965-2013年)
羽毛球運動員的成材周期長,其實從第11屆周期開始,后備力量培養就已經滯后,其中、孫俊、劉永、蔡赟連續多屆參加全運會,2013年全運會男團決賽,上場的7人中,有6人已經是教練員。連續的輝煌成績和對明星球員的過度使用,一方面使得對年青后備球員的培養力度減小,關注度不高,另一方面,年青隊員缺少大賽的鍛煉機會,當需要獨當一面時,卻無法挑起大梁。
1971年,兩名網球教練和14名體育苗子拼湊成了江蘇羽毛球隊。作為一個“新生兒”,球隊沒有溫暖的搖籃,甚至沒有固定的家。[5]建隊初期因無訓練場地,在南京市南郊岔路口的空軍氣象學院租借了一個破舊的健身房,建成了六片水泥場地;住的是部隊倉庫改成的宿舍,沒有窗戶密不透風,冬天冷夏天熱,更糟糕的是,還有老鼠在房間里竄來竄去,沒有浴室,在汽油桶里燃木屑燒水,每人分一盆熱水沖澡。當時的艱苦條件讓先輩漸漸養成了無畏的“岔路口”精神,在這種精神的鼓勵下,四年后就殺入了全運會決賽,開始創造出一個又一個輝煌。
據筆者觀察,目前球隊中運動員獨立性差,依賴性強,自我要求不高,嬌氣、柔弱者居多,拼搏精神沒有,意志品質不強,凝聚了江蘇羽毛球隊前輩們辛勞開拓,飽含了創業激情的“岔路口”精神沒能得到和好的傳承。離開傳統文化的傳承,球隊就沒了靈魂,沒了風格和特點,那又如何去開疆拓土,重塑前輩們的輝煌。

表3 第16-19屆江蘇省運會羽毛球比賽設項統計[ ]

表4 第16-18屆江蘇省運會單打比賽前八名運動員輸送情況統計
截至2017年12月,我省參加江蘇省羽毛球注冊業余體校運動員有1680人,參加全國注冊有719人,為全國之最。江蘇13個地級市均設有業余羽毛球運隊,少兒羽毛球訓練很受重視。從2006年16屆至2018年19屆省運會,金牌數從17塊升至22塊,最小年齡從11周歲降至10周歲(見表3);最小年齡組的金牌數也在不斷增加。省運會設項最小年齡組的下移,其初衷是讓各市業余體校早抓、緊抓,重視啟蒙訓練??蔀榱私鹋?,基層教練傾向追求比賽能力和身體能力的鍛煉,而忽視了基本功的打造與積累,導致更多接受啟蒙訓練的小運動員能力勝過技術,基本動作欠規范,基本技術不合理,發展空間有限,不利于向更高層次的優秀運動員培養,從江蘇近3屆省運會單打前8名輸送情況統計,不難看出,17屆、18屆的最小年齡11歲組的輸送率明顯低于16屆的最小年齡12歲組(見表4),這些都是過早抓比賽能力而忽視技術基礎原因所導致。
3.1.1 提高認識,合理布局,單雙均衡發展 國內最高水平的全運會比賽中,男女團體項目的影響力最大,深受各省重視。而團體賽中,有3單2雙共計5場比賽。團體賽中,單打比雙打多出了一場,且單打僅需培養一名運動員,一對雙打要培養兩名運動員,單打的培養代價低于雙打,因此一般說來,教練員重視單打甚遠雙打,厚此薄彼的現象時有存在,“全國各省(市)隊普遍對雙打項目重視不夠?!盵6]從本周期運動員后備人才培養來看,江蘇的雙打隊員已遠遠落后于單打,后繼乏人,無論江蘇想要在團體項目上保持優勢地位,還是想在團體、單項上多點開花,必須引起教練員的重視,提高認識,彌補雙打培養的不足,合理布局,均衡發展,切不可重單打,輕雙打,以致變成球隊振興的瓶頸。
3.1.2 打好基礎,因材施教,適時分項 在啟蒙訓練及青少年訓練期間,還是要打好基礎,以體現個人技戰術能力的單打培養為主。在到三線訓練第二年后,要開始融入雙打技術細節的培養,諸如雙打發接發、抽檔等以爆發力為主的快速反應技術,這些對運動員將來無論從事單打還是雙打都有互為補充和提高的作用;在此過程中,要擅于發現運動員的特點,并加以引導和培養,為今后的分項做準備。“但是在具備了一定的單打基礎后,初露雙打天賦的運動員應及時分項,專攻雙打訓練。”[7]就目前江蘇羽毛球隊的實際情況來看,早日挖掘到具有雙打潛質的選手,并加快培養是關系到球隊今后兩個周期整體實力發展的關鍵。
3.2.1 豐富選材標準,完善后備人才選拔機制 蘇州酒店江蘇羽毛球隊現有的規模已經遠遠落后于兄弟省隊。隨著當前國際、國內羽毛球運動形勢的發展,和目前江蘇后備人才缺乏的現狀,要積極爭取擴大球隊規模,在現有編制的基礎上適度擴編,夯實后備人才基礎,加強隊伍梯隊建設。在后備人才的選拔上,要健全選拔機制,建立起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選拔機制,不斷完善和修訂《江蘇省羽毛球隊三線運動員選拔辦法》、《江蘇省羽毛球隊優秀運動員選拔辦法》。
同時,一方面要增加選材的科學性,不能單一的追求諸如身高條件,只青睞身材高大者,也要兼顧諸如爆發力強、步法靈活性者,網羅多類型人才,講究百花齊放。另一方面要增加選材的前瞻性,要增加技術選材比重,不能光看眼前,僅憑時下的比賽成績和競賽能力,唯成績論;要兼顧那些有特長、技術特點明顯、而暫時成績不突尖;和一些因發育較晚、技術較好、而力量、速度素質發展較遲的,有發展潛力和前景的“后發型”技術選手,要加大關注,避免天才夭折和提前退出考察視野,從而彌補選拔機制的單一,增加選材的科學性。
3.2.2 恢復二線建制,健全隊內競爭機制 二線隊伍主要由剛從三線進隊年青隊員組成,二線教練繼續狠抓年青隊員的技術細節,對他們進行更精密的鍛造和磨練,打造成一線隊伍需要的可用之才。因受教練員編制所限,江蘇羽毛球隊已經超過12年未設二線隊伍,有過二線經歷的最后一批運動員為蔡赟、徐晨等,由于基本技術扎實,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連續打了三屆,甚至四屆全運會,并都殺入了決賽。沒有二線隊伍,年青隊員直接由三線進隊后,訓練的要求、對抗的強度與一線相去甚遠,由此可見二線隊伍訓練的重要性。
其次,在一二線之前采用流動升降級制度,定期進行兩隊間的交流對抗,一線末尾掉入二線隊伍,二線尖子升入一線隊伍,利用鯰魚效應來帶動一二線隊伍的競爭,激發活力與勇氣,以此在隊員中樹立起良性的競爭氛圍,不斷提升訓練積極性。再次,在教練員隊伍內部進行分組,嘗試采用“讓運動員選教練”、“教練訓練跟蹤制”等一些嘗試性非常規做法,打破現有格局,讓運動員選教練,由該教練一直跟蹤訓練,從三線、至二線、再到一線,教練員的獎金待遇也是與此同步享受,以此來提升教練員的危機意識,提高工作積極性。
2017年常州大師賽女單決賽是日本選手之間的內戰。針對這一現狀,謝杏芳發微博感慨:“女單決賽是日本內戰,中國的優勢都跑哪去了?”世界冠軍龔睿直言:“還真的只有把基礎打好,最初的規范性很重要,可是現在12歲以下的孩子教練都已經以出成績為主了(開始練能力,不要求技術,一天練五六個小時),這樣會毀了多少孩子,其實體育是終身體育,培養孩子們有健康的人格和健全的體魄,隨著年齡和時間的增加,如果真的是這塊料,怎樣都能出來的?!边€強調“科學和規范有體系是多么的重要,自己打過兩年球和有一個好奇心,不要把孩子當白鼠了!”。龔睿甚至在微博中直接@中國體育總局,并強調“中國隊要真想重回巔峰,不從源頭抓起就沒戲?!盵8]這兩位世界冠軍所指,皆是當前我省羽毛球基層訓練的實質和現象。
目前,國家體育總局舉辦的13周歲以下年齡組的全國少年乙組比賽中,將技術考核和評定作為競賽項目,與身體素質一起,各占比賽總成績的40%,而羽毛球比賽成績僅占20%。作為省內最高水平賽事的省運會,可借鑒于此,在規范技術動作,打好發展基礎的關鍵年齡段,尤其是11歲及以下年齡組,采用技術、身體、和比賽綜合評分的辦法,發揮好省運會指揮棒的作用。促使基層教練去下功法抓基本技術的打造,從而從根本上扭轉當前基礎訓練重能力輕技術的現象,為啟蒙訓練打下扎實的技術基礎,為省隊提供優秀的源頭活水,為進隊后的運動員走得更高、走得更遠奠定技術基礎。
3.4.1 文化先行,打造江蘇羽毛球核心文化 體育運動文化是提高運動成績的重要驅動期,是第一“競爭力”[9],“表面的比較是運動競賽成績的比較,中層的則是體育運動事業管理水平的比較,二較深層次的是思想觀念的比較?!盵10]因此,要振興江蘇羽毛球,必須要重視羽毛球運動文化,可利用社會力量和江蘇羽毛球的厚重積淀,深挖羽毛球運動文化內涵,建成“中國羽毛球歷史博物館”,營造良好的項目文化氛圍,從各個層面、各個環節,加強管理人員、教練員、運動員的羽毛球運動文化熏陶,認識理解羽毛球運動文化,并形成文化自覺,成為江蘇羽毛球人的“基因”和隱藏在血液中的內在動力。
3.4.2 重溫先輩奮斗歷史,加強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以及接班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毙聲r期運動員的思想政治工作跟以往相比,有著很大的迥異,也面臨了較多挑戰;我們要充分利用黨團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回顧江蘇羽毛球隊的創業史,重溫老一輩教練員、運動員的創業艱辛,整理、總結和繼承其不畏艱難,不怕吃苦,敢為人先的拼搏精神,不斷發揚光大,并以此來激勵一輩又一輩的羽毛球人為振興江蘇羽毛球事業爭做貢獻。
縱觀第13屆全運會周期,僅從全運會決賽成績而言,江蘇羽毛球隊打破了上屆全運會的冠軍荒,成績有了進步。但我們應清醒的認清當前亞洲列強強勢崛起,常有歐洲鐵騎門前嘶,和中國羽毛球整體實力下滑的形勢;不能因金牌掩蓋掉第13屆周期備戰中暴露出的問題,要直面現狀,充分發揮復合型團隊的作用,從零開始,大力實施二次創業,合理梯隊建設,打造新的鐵軍,譜寫出新的篇章,為國家羽毛球事業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1] 鳳凰江蘇:回顧江蘇羽球輝煌路曾出左手三劍客[ol]. https://www.sohu.com/a/195126617_415090,2017-9-27.
[2] 騰訊體育:全運會羽毛球賽場現媽媽級選手曾拿全國冠軍[ol]. http://sports.qq.com/a/20170901/088772.htm,2017-9-1.
[3] 騰訊體育:歷屆蘇迪曼杯英雄榜及中國羽毛球隊戰績[ol]. https://sports.qq.com/a/20060422/000281.htm, 2006-4-22.
[4] 中羽在線:歷屆全運會羽毛球前三名[ol]. http://bbs.badmintoncn. 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1085, 2017-9-2.
[5] 新浪競技風暴韓飛周游:江蘇羽毛球隊成立40周年 17世界冠軍聚首李永波出席[ol]. http://sports.sina.com.cn/o/2012-02-08/ 08175934332.shtml,2012-2-8.
[6] [7] 程程勇民:中國羽毛球男子雙打項目技術診斷[j].中國體育科技.1999(6):
[8] 搜狐體育:坐看日本人在中國爭冠羽毛球世界冠軍.現在的教練毀了多少孩子[ol].www.sohu.com/a/135963066_755361, 2017-4-24.
[9] 任 海,王慶偉,韓曉東.國外大眾體育[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10] 盧元鎮.體育運動的化學斷想.體育與科學,1986年05期:1~2.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during 13th National Games Period, and Seek for Solutions for Revitalization of Jiangsu Badminton Team
XU Bingsheng
Nanjing Sport Institute, Nanjing Jiangsu, 210014, China.
Through expert interviews, literature, data statistics and other methods, the glorious history of Jiangsu badminton team, the performance of the Jiangsu team during the 13th National Games period, and the scores of the recent Jiangsu Games were sorted out and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traditional advantages of Jiangsu were lost. There was no successor in the doubles project. Besides, there were shortcomings in reserv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grassroots amateur training competition. Therefore, the team ne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ystem, straighten out the relationship, put right the concept and innovate the ideas, which in order to regain virility of Jiangsu badminton team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create brilliant career.
National Games; Badminton; Training; Personnel training
G847
A
1007―6891(2018)06―0076―05
10.13932/j.cnki.sctykx.2018.06.19
2018-08-16
2018-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