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征球 王培 馬國棟 曾夏萍 覃思乾
【摘 要】為了符合地方性高校人才培養的要求,結合玉林師范學院目前線性代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互聯網+傳統教學模式、優化教材,調整教學內容與編寫合適線性代數教材等設想的教學改革模式。
【關鍵詞】地方性高校;線性代數;教學反思;改革設想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21-010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1.045
地方高校一般是由原來的專科學校、教育學院等合并升格而來的,其教學水平相對于老牌的本科高校要弱。但1999年的高校擴大招生,高等教育已從精英培養變成了大眾化教育。此時的地方高校不僅承擔著大量普通學生的培養任務,而且由于其師資水平、研究能力以及社會發展的要求,促使地方高校普遍轉型應用性大學,專注于培養高技能的普通勞動者。玉林師范學院是2000年升本的一所地方院校,2015年列為廣西自治區首批綜合改革試點院校與整體轉型應用性大學的試點院校,涵蓋了經濟學、理學、管理學等10大學科門類,共59個普通本科專業,目前在校生近2萬人。學校正遵循“厚德博學、知行合一”的校訓,堅持“地方性、應用型、師范性”的辦學定位,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國內知名、區內領先、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高水平地方應用型大學。
線性代數是許多高校開設的一門基礎課程,也是教育部工科數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列出的重點基礎理論課程之一,它是學習相關專業課程的數學基礎與工具,對于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推理與計算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玉林師范學院在理工科等多個專業開設有線性代數這門公共基礎課程,每學年選修的學生近2000人,但教師普遍覺得課程難教、學生感到難學。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證教學質量和達到培養目標,已有許多作者在不同的視點下進行研究[1-3],這里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目前“互聯網+”熱點,談談線性代數課程的教學改革設想。
1 “互聯網+”的概念
自1987年起,互聯網進入中國已有31年,特別是近幾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模式。在這種情形下,“互聯網+教育行業”[4]也不例外地融入到這種模式之中。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是對原有的教學結構進行創新,課堂環境與課堂結構發生了新的變革,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轉變,而教師僅是這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
2 線性代數課程的教學現狀
1、內容多課時少。玉林師范學院目前所用教材為梁燕來主編的《線性代數》[5],包含行列式、矩陣、線性方程組等五章內容。由于社會需求人才類型的導向和學校轉型發展的需要,以及英語社科等公共課程不能壓縮減少課時的原因,學校只能通過縮減專業基礎課程的課時來為應用性課程的開設提供時間保證,線性代數也不例外,從以往的3學分縮減到2學分,48課時縮減到32課時,造成教師上課常有教材內容無法完全展開講授的苦衷。這樣一來,導致許多學生對線性代數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特別是基本計算掌握不夠,此類問題的存在對學生學習其他課程造成了嚴峻的挑戰。
2、重理論輕應用。目前大多數學校使用的線性代數教材都是偏重理論而輕應用的,基本上遵循“定義概念-性質定理-計算應用”這一格式編寫,而且大量篇幅用于性質定理的證明,專注于公式的推導而忽略計算本身的奧妙,缺乏應用性,這不符合應用型高校的培養目標,還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該課程時普遍覺得難學而無法提起興趣,另外也造成教學時間的嚴重不足,不利于學生的自學與復習。
3、教學模式未能與課程改革相匹配。線性代數課程內容較為復雜,高校中承擔這門課程教學的教師大多具有較為扎實的理論基礎與教學經驗,但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當的教學方法。主要表現有:(1)基本是采用“教師+黑板+PPT課件”的教學模式,教師重視知識的傳授,卻忽略了學生自主思維能力的鍛煉。(2)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并未明顯提高教學效率,而且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主要還是把原來該在黑板上板書的內容搬到投影屏幕上,并不能及時突出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教師講解與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同步,這也造成了學生更大的不適。(3)由于課堂上學生思維能力與教師使用PPT課件的時間不一致,導致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交流漸漸減少,造成了課堂上的學習氛圍不深厚。
3 地方性高校線性代數課程教學改革的設想
1、采用“互聯網+傳統課堂教學”方法,優勢互補
“互聯網+”應用于線性代數課程的教學當中[6],是順應了時代的要求,也是大勢所趨,不僅有效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而且建立起良好的師生溝通平臺,進而促進師生溝通與交流。因此,傳統的文字板書使用PPT演示,讓抽象的教學形象化,但計算推理過程則提倡黑板演算。師生間交流、學生間交流可以通過社交網絡實現。為了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同時避免信息技術的過渡使用,建議采用“PPT+板書”與“課外社交網絡+微課、慕課”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實現“互聯網+傳統課程教學”,優勢互補。這樣,不僅節約了板書時間,又能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優化教材,調整教學內容
目前線性代數的教學普遍以理論知識講授為主,注重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的學習,多側重于課程內部概念,不區別不同專業對線性代數的需求。因此,首先課堂教學中必須多花時間講清各個概念的內涵,這樣才能使學生知其所以然。其次應加強學生計算能力的訓練,這是由于地方應用型高校學生的數學基礎普遍不好,而且還有一年不如一年的下降趨勢,因此課程教學必須訓練學生的計算能力。最后,降低課程的理論要求,對于定理結論的證明可以留給有能力的學生課外自學。
3、編寫合適的線性代數教材
目前線性代數的教材多種多樣,而且作者編寫這些教材的出發點與使用人群也不盡相同,大多都不適合地方應用性高校學生的使用。因此,必須根據各個學校學生的水平與專業要求,編寫出合適使用的教材就顯得非常必要。
4 結束語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地方高校本科教學改革的一項艱巨而又有意義的事情,也是學校轉型發展的一大挑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互聯網+”應用于線性代數的教學也提到議事日程。總之,地方高校的線性代數課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因校、因時、因地、因人而異。應有所區別地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方法改革,逐步提高線性代數的應用性,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運用線性代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成長為適應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元旦等.地方高師院校《線性代數》教學內容改革的設想[J].新課程研究,2014(04):59-60.
[2]王鑫.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線性代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J].科技與創新,216(21):131-132.
[3]蘭瑞平,雒曉良.應用型本科院校“線性代數”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9):45-46
[4]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 2015-07-04/2017-02-20.
[5]梁燕來等.線性代數[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4.
[6]邰志艷.“互聯網+”背景下線性代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0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