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科
近年來,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積極貫徹落實《山東省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實施指導綱要》《濰坊市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實施試點工作方案》文件精神,以“一個規范、二個體系、三項機制、三項活動”的“1233”工作模式,加強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統籌課程育人、實踐育人和文化育人,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全面提升寒亭區中小學生思想道德素養,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規范中小學德育工作,
推進德育工作制度化、系統化、規范化
寒亭區各中小學結合實際,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全面領導、協調學校的德育工作;建立了由校長、教務處和總務處、各任課教師組成,以及少先隊大隊輔導員、中隊輔導員和少先隊組織組成的兩支德育隊伍。教務處、總務處的所有成員結合德育工作,積極開展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全方位育人模式,使學校各項工作都形成了以德育為首的指導思想,形成了“一個小組、兩條主線、全面育人”的德育工作網絡體系。
現在寒亭區各學校都建立了導師隊伍,成立了家長委員會,為有效落實全員育人導師制、學情會商制度、班教導會制度、家長委員會制度、教師教書育人“一崗雙責”制度、活動育人課程建設制度、儀式教育制度等基本制度,倡導學長制、首見負責制、校外輔導員制度等十二項育人制度,推進現代德育工作制度的建設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寒亭區教育局也采取了電話咨詢、問卷調查等抽查方式,對各學校各項制度的落實情況逐一進行排查、了解。
二、構建兩個體系,確保德育一體化有效實施
一是構建結構合理的中小學德育隊伍體系。從選拔競聘化、培訓與研討科學化、工作考核職級化、表彰定期化、政治經濟待遇激勵化等方面,多舉措建設一支數量足夠、結構合理、素質良好的中小學德育隊伍,以充分發揮班主任、思想品德課和政治課教師、共青團干部、少先隊輔導員在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強化學科教師的育人主體作用,通過培訓等多種方式,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學科育人素養。加強對教師的教學計劃和教案的檢查和指導,經常性地組織學科滲透德育公開課、研討課和示范課活動,鼓勵教師積極擔任學生社團、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教師。充分依托優質人力資源,由學科育人示范標兵擔任負責人,分學段、分學科組建了22個“學科育人研究共同體”;利用云平臺、微信群、QQ群、公共郵箱等方式,采取個別輔導、示范課和專題講座等多種途徑,發掘、培養學科育人意識強、善思考、懂研究、能踐行的優秀學科教師,實時將其納入研究共同體,共同進行學科育人方面的實踐研究;各學科育人研究共同體認真研究并設計了學年度行動研究方案,每位成員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訂了個人行動計劃,實現了學科育人動力和技能的持續提升。
二是構建學段銜接的一體化德育課程體系。通過立德樹人標準課堂、課例展示等方式改革德育課程的內容與方法,深入開展學科育人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創新,探索全科育人的有效途徑,提高廣大教師的學科德育研究和實施能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通過傳誦經典、編制視頻課程,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日常教育之中,挖掘提煉了包括語、數、外等14門課程中蘊含的德育元素,緊密結合學科教學內容,使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構建學段銜接的一體化德育課程體系。
三、制定三項評價機制,
引領德育一體化發展方向
一是形成評議德育運行機制。以“父母大講堂”“家長義工”“千名教師訪萬家”等方式,公開學校立德樹人工作的舉措、教育教學情況、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以及師德規范建設等方面的教育信息,讓更多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監督、立德樹人主題實踐活動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對學校的德育工作與教育教學提出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密切學校與家長、社會的聯系,推動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網絡全方位、立體化、合作開放的德育工作體系,建立并完善了家長評議學校德育工作制度、家長評議教師德育工作制度、家長定期參與學校教育教學制度,形成了合力育人的德育運行機制。
二是建立科學多元化、個性化的評價指標體系。改革學生評價方法,進一步完善小學、初中和高中一體化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引導和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改革教師年度績效考核辦法,強化教師育人業績和育人工作內容的考核,調動教師立德樹人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三是完善中小學德育工作評價激勵機制。建立并完善中小學德育工作績效評估考核制度、學校德育常規管理工作體系,促進學校提高德育工作實效。開展中小學德育特色學校創建活動,定期表彰中小學優秀班主任、優秀德育工作者和德育工作先進集體。落實立德樹人重大問題行動研究機制,完善“基于問題解決,致力創新共享”機制。加強師德建設,創新師德考評機制。
四、開展三項活動,
滿足學生的自身發展和個性需求
一是開展“微德育”活動。引導學校關注學生個體成長中的“微德育”,推動全區中小學以“本校傳遞—緊密型學區傳遞—緊湊型學區傳遞—松散型學區傳遞”為路線,從細處、小處、實處和適處入手,開展滲透式、生活化的育人活動,利用“微時間”,為學生搭建“微平臺”、創設“微機會”、加強“微體驗”,全面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自身發展、身心健康和個性需求,實現“在校一分鐘,德育六十秒”的目標。全區各學校利用“微時間”,通過開展“國學三浸”創新教育,在微課堂中有效滲透德育、利用校園廣播宣傳“微德育”等不同形式,對學生進行品德修養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是開展校內德育實踐活動。強化和改進活動育人課程建設,促進德育實踐活動制度化、規范化、經常化、特色化。如今,全區各中小學共開發開設了262門活動育人課程。
三是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全區各中小學通過調查、參觀訪問、親身體驗等形式,讓學生用腳步丈量祖國的大好河山,用眼睛觀察歷史的滄桑變化,用心靈體驗新時代的美好生活,在實踐中拓展視野、增長知識、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的體驗,使課本知識與實踐操作融會貫通,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
德育課程一體化的實施,構建了家校一體化育人網絡,形成了具有寒亭特色的中小學德育工作創新模式,進一步密切了學校與家長、社會的聯系,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促進了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