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倩
【摘 要】在現在的大學藝術專業教學中,視唱練耳變成了一項很重要的聲樂學習的基礎內容,這些年我國很多高校重視視唱練耳學科也投入了較大的力度,提高視唱練耳的教學質量能夠對整個聲樂教學產生積極的輔助和影響作用,在聲樂教學質量方面,以及在聲樂教學中,很多學生唱詞與聽覺的判斷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這都是視唱練耳的功勞,本文將著重以教學實踐為基礎,仔細分析視唱練耳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視唱練耳;聲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7-0208-01
通過對視唱練耳課程的學習可以逐步培養學生的聽覺能力,增加學生對于音樂的感知。在后續的聲樂學習過程中良好的音準、樂感以及敏銳的聽覺,都可以在聲樂教學中發揮作用,有利于老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視唱練耳的學習是從事音樂學習的基礎,它猶如左膀右臂一般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音樂學習者的音樂素養。
一、提高學生的聲樂技巧
聲樂的組成部分其實很簡單,在發音練習以及對作品視唱方面,都需要非常重視視唱練耳的作用。發音練習也是對聲音有著很高要求的,并且要提高學生聲音的發生音色和發聲位置在音域方面也有著很高的要求,對于換氣點的一些技巧也要求能很好地掌握才行,而且如果不能把握聲音技巧方面的關鍵部位,也是不能很好地掌握練習曲目的,這個是很重要的,很多老師的教學方式不同,給學生練習的方式也就不同,這對學生進行視唱練耳是有比較大的影響的,如果想進一步提升這方面的能力,就要在教學中,聲樂中對音樂進行的合適的旋律處理,在難度,歌詞方面都要有很好的把控才行。演繹能力方面也要能控制好。
二、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加強學生對視唱練耳的重視,通過學習可以提升學生在演唱聲樂作品時的二度創作能力。通過對聲樂作品音樂特性的感知,分析譜例的音符、節奏、速度變化,提升聲樂學習者的基本音樂素養,可以輔助演唱者在學習過程的審美能力以及音樂鑒賞能力。視唱練耳是音樂學習的基礎,學生在良好基礎的情況下,在學習聲樂作品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積極地配合老師的教學,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投入到聲樂作品的演唱中,從而增加了對聲樂作品的二度創作能力,也更能夠打動聽眾。創造力和表現力對于學生來講,對其今后的各方面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思維方面的訓練一直是各個學校所關注的重要的點。由此可見,音樂教育是能對學生很大幫助的,這也能觀察出作為視唱練耳對于音樂學習的巨大的幫助。
三、提高音準
音準對于聲樂學習者來講十分重要。在唱歌的時候,其實耳朵更重要,我們往往在演唱時忽略了用耳,要認真地聽自己唱出來的本聲,才可把握音準和情感。再就是要多在鋼琴上彈奏譜子,學會自己開譜要用耳朵認真聽每一個音符的聲音,人耳天生就有分辨能力,只有將準確的音符音高固定在心中要有固定聽覺,不是一朝半夕就可以練好的,主要問題是音準和呼吸法。音準的練習主要是要通過練習聽力。這個需要天賦或者是長時間的苦練。如果沒有鋼琴,也可以在網上下載電子鋼琴或者鍵盤軟件,跟著練習,來提高學習者的音準。一方面在學習中要依靠耳朵的聽,另一方面心中要有固定的音高概念。這對于聲樂的學習來講是如虎添翼。對于聲樂教學來講音準有問題的學生,是很難培養的,如果是五音不全的學生后續的音樂學習是很難進行的。如果學生是先天音準不好的話,可以通過視唱練耳的學習來提高學生的固定音樂思維,通過長時間的耳濡目染是可以培養出固定音高的,所以視唱練耳對于聲樂教學來講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起到了基礎性也是全局性的意義。
四、把握音樂節奏
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音準、節奏、咬字吐字是比較重要的三個方面。就音樂節奏來講,它是聲樂作品的骨架,將音符連接起來,構成了一部部動人的樂章。老師在聲樂教學中也很重視學生對于節奏的準確把握與理解。這時視唱練耳的訓練就尤為重要了,節奏的練習由最簡單的開始逐步增加難度,一方面培養學生學習的信心,一方面也有利于學生全面的分析、把握和學習。只有準確無誤的練習才能在演唱聲樂作品時,準備地表達音樂內容。在實際的演唱過程中初學者容易受到來自外界的影響,對于聲樂作品的歌唱速度、節奏的把握有時候會有所偏差,這樣就影響了歌唱的效果。老師在平時的教唱環節,就應特別注意鍛煉和培養學生對于速度的把握,只有這樣鍥而不舍的練習,才可以在演唱作品時準確無誤地進行二度創作。
五、結語
身為老師要學會發現學生的潛在能力,去樂觀積極地引導孩子在這方面的能力,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發現自己學習的能力和成就感,這樣對于之后才能更好地打下基礎。總的來說,一定要在教學中去重視到視唱練耳的學習,給學生更有趣的課堂,讓學生更樂意去學習,更愿意去參與,更主動,更熱愛視唱練耳這門學科。
參考文獻:
[1]視唱練耳[M].長安出版社,2009.
[2]馮往前著.簡譜視唱與聲樂練習[M].2011.
[3]趙萬幸著.視唱基礎練習曲105首[M].1999.
[4]任達敏著.基本樂理[M].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