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原陽縣人民醫院(453500)張超旺
急性腦梗塞是臨床常見的由局部腦組織缺氧缺血所引起的腦血管疾病,重型急性腦梗塞具有較高的致殘率、病死率,其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危害[1]。依達拉奉為自由基清除劑,其在減輕腦水腫,保護神經功能方面具有較好的效果。本院對重型急性腦梗塞患者應用依達拉奉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重型急性腦梗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標準》[2]中的急性腦梗塞診斷標準,并經實驗室檢查確診;達到重型急性腦梗塞診斷標準(MESSS評分31~45分);首次發病,且發病時間<72h;患者無精神障礙或意識障礙;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本研究通過了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精神障礙者;合并嚴重心、肝、腎疾病者;出血傾向者;合并感染者;腦疝形成者;深度昏迷者。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患者分為兩組(n=45):對照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44~69歲,平均(62.5±6.7)歲,MESSS評分(40.2±5.7)分,其中合并糖尿病10例、高血壓13例、心房纖顫6例、高脂血癥8例;觀察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46~74歲,平均(63.3±7.9)歲,MESSS評分(41.6±6.2)分,其中合并糖尿病7例、高血壓12例、心房纖顫7例、高脂血癥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采取降顱壓、吸氧、降血糖、降血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等基礎治療措施,并向患者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劑量0.4ml,每日2次,持續用藥2周。在此基礎上,對照組加用吡拉西坦(安徽鳳陽科苑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3748),將8.0g吡拉西坦與250ml生理鹽水混合后,靜脈滴注,每日1次,持續用藥2周。觀察組加用依達拉奉(國藥集團國瑞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056),將30mg依達拉奉與100ml生理鹽水混合后,靜脈滴注,在30min內滴完,2次/d,持續用藥2周。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前及治療1周、2周后,分別行顱腦CT檢查,采用田氏血腫計算法計算腦水腫體積(最大長徑×最大寬徑×陽性層數×π/6),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腦水腫體積變化。②治療前后,分別使用NIHSS(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評估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成都,評分越高表明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③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情況。
1.4 療效評價 根據患者治療2周后NIHSS評分變化進行療效評價:治療后的NIHSS評分減少90%以上,神經功能缺損相關癥狀完全或基本消失為治愈;治療后的NIHSS評分減少46%~90%,神經功能缺損相關癥狀顯著改善,為顯效;治療后的NIHSS評分減少18%~45%,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好轉,為有效;治療后的NIHSS評分減少不足18%,神經功能缺損癥狀無好轉甚至有加重,為無效。總有效=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附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腦水腫體積比較(cm3,±s)

附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腦水腫體積比較(cm3,±s)
組別(n) 治療前 治療1周后 治療2周后觀察組(45) 38.36±10.29 29.36±6.16 9.43±2.37對照組(45) 37.52±9.83 35.62±5.63 22.59±3.26 t 0.396 5.032 21.903 P>0.05 <0.05 <0.05
附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NIHSS評分比較(分,±s)

附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NIHSS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5 27.92±5.26 13.31±2.14對照組 45 27.46±4.86 17.91±3.38 t 0.431 7.713 P>0.05 <0.05
1.5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運用SPSS20.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s)比較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腦水腫體積 兩組治療前的腦水腫體積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治療1周、2周后的腦水腫體積均較治療前明顯縮小,并且觀察組治療1周、2周有的腦水腫體積均明顯比對照組更小(P<0.05)。見附表1。
2.2 NIHSS評分 兩組治療后的NIHSS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并且觀察組治療后的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2。
2.3 臨床療效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75.5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8.89%(P<0.05)。
急性腦梗死是一種十分嚴重的腦血管疾病,目前臨床對本病仍無有效的特殊療法。溶栓治療被公認為是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有效手段,在急性腦梗死發生早期實施溶栓治療,盡快疏通血管,重建血液循環,對于減輕神經功能損傷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該治療方式會受到時間窗的限制,所以僅有極少數的急性腦梗死患者具備溶栓治療條件,而絕大多數患者在入院時都已錯失了溶栓治療時機[3]。因此,臨床需要尋找一種有效且適用性更廣的治療方式。
隨著臨床對急性腦梗死病理生理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自由基在急性腦梗死的發生、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發現[4],在急性腦梗死發生后的3~6h,梗死部位會開始發生缺血性壞死,梗死中心部位會出現缺血半暗帶,引起缺血再灌注損傷,產生大量自由基(如超氧陰離子、脂溶性自由基、羥自由基等)。這些自由基會引起核酸、脂質、蛋白質過氧化,從而損傷細胞。自由基介導引起的惡性缺血級聯反應,還會加重腦細胞損害,自由基是導致急性腦梗塞腦水腫形成和神經元死亡的主要因素。急性腦梗塞患者的預后狀況與自由基毒性密切相關,清除自由基,對于改善急性腦梗塞患者預后具有重大意義。依達拉奉是一種自由基清除劑,其具有極強的抗脂質過氧化和自由基清除作用,通過清除自由基可有效減輕缺血造成的血管內皮損傷,增強神經細胞的耐缺氧能力,同時還能抑制缺血性腦水腫,縮小梗阻面積,抑制神經元凋亡,發揮腦神經保護作用。有研究顯示[5],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顯著,但也有研究顯示,依達拉奉治療腔隙性腦梗塞的療效相對較差。
在本次研究中,將依達拉奉用于治療重型急性腦梗塞,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1周、2周有的腦水腫體積均明顯比對照組更小,治療后的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依達拉奉能夠有效減輕重型急性腦梗塞引起的自由基損害,促進腦水腫吸收,減輕神經功能損傷,提高臨床療效,這一結果與國內相關文獻報道[6]相符。
綜上所述,依達拉奉治療重型急性腦梗塞能夠有效減輕腦水腫,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提高臨床療效,其臨床應用優勢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