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450000)王風霞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病主要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肝細胞內發生嚴重的脂肪堆積而導致。目前已經成為一種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臨床第二大肝臟類疾病,屬于隱蔽性肝硬化的一個最為常見的原因[1]。本文主要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患者的肝功能酶學與血脂四項指標變化的基本特征。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確診患者66例,同時抽取同期接受健康體檢的健康人資料66例,分別將其定義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研究對象年齡34~72歲,平均(51.7±6.4)歲;男性36例,女性30例;體重41~73kg,平均(53.8±5.5)kg;研究組研究對象年齡38~71歲,平均(51.3±6.9)歲;男性38例,女性28例;體重44~76kg,平均(53.2±5.7)kg。兩組一般指標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附表1 兩組研究對象ALT、AST、GGT水平比較(U/L)

附表2 兩組研究對象TG、TC、LDL-C、HDL-C水平比較(mmol/L)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采用真空非抗凝管抽取晨起空腹狀態下的肘靜脈血液5ml,在標本采集之后的2小時內通過離心方式提取血清,防止在零下75℃的冰箱內待檢,應用我院現有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兩組研究對象的ALT、AST、GGT等三項肝功能酶學指標和TG、TC、LDL-C、HDL-C等四項血脂指標水平進行檢測。對比相關指標的測定結果和測定結果陽性例數。
1.3 正常值參考范圍 A LT、A S T:0~40U/L;GGT:5~50U/L,TG:0.40~1.70mmol/L,TC:2.84~5.7mmol/L,HDL-C:0.91~1.81mmol/L,LDL-C:1.55~3.36mmol/L[2]。超出或低于正常值范圍,均可以認定為檢測結果陽性。
1.4 觀察指標 ALT、AST、GGT、TG、TC、LDL-C、HDL-C水平和上述指標檢測結果的陽性例數。
2.1 肝功能酶學與血脂四項指標水平 研究組研究對象的ALT、AST、GGT等三項肝功能酶學指標和TG、TC、LDL-C等三項血脂指標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HDL-C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詳見附表1、2。
2.2 檢測結果的陽性例數 研究組肝功能酶學與血脂四項指標水平檢測結果陽性例數為61例和64例,均明顯多于對照組的3例、8例,組間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屬于一種可逆性的疾病,在發病的早期階段進行準確診斷,并接受及時有效的治療,通常病情能夠恢復[3]。ALT、AST、GGT屬于臨床上較為常用的三種肝功能酶學指標,ALT水平的升高是對肝功能進行客觀反映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AST在肝細胞線粒體內存在,當肝臟發生病理學變化的時候,其水平會呈現顯著升高狀態。肝內GGT在肝膽管上皮和肝細胞漿中存在,當肝部受到損傷之后,GGT水平會異常升高[4]。此外,肝臟屬于人體機體正常代謝的一個重要樞紐,對于脂類的消化、吸收、運輸、合成、分解等多個過程,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脂肪肝病理學狀態的存在,會導致患者的血脂水平出現明顯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