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禪城高新區醫院(528000)歐紅梅 張怡萍
一氧化碳中毒也稱為煤氣中毒,為短時間內吸入大量一氧化碳所致急性缺氧癥狀,以腦缺氧最常見,其在日常生活和工業場所中發生率均比較高,和含碳物質不完全燃燒,產生一氧化碳氣體相關,在門窗緊閉和煙囪堵塞、倒風、通風不良浴室中燃氣熱水器使用時發生率高,且火災現場也容易出現一氧化碳中毒,多數一氧化碳中毒可合并不同程度神經系統損害,可危及生命安全,需及時救治和護理[1]。本研究探討了一氧化碳中毒急救護理措施及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一氧化碳中毒患者61例,分兩組,常規組男20例,女11例。年齡16歲~72歲,平均年齡為(34.61±2.12)歲。研究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17歲~73歲,平均年齡為(34.21±2.3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
1.2 方法 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研究組采用急救護理措施。①院前護理。先指導家屬或現場人員將患者搬至空氣流通場所,對其意識進行密切觀察,并監測生命體征和瞳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讓患者平臥,頭偏向一側,松解衣領和褲袋,清除口鼻分泌物或輕叩背部促使分泌物排出。醫護人員到現場后,對有義齒者摘除義齒,避免誤咽。舌后墜者可用舌鉗拉出舌頭,解除呼吸道阻塞;嚴重者可給予氣管插管,并用呼吸機或呼吸囊輔助呼吸。②轉運護理。轉運中保持呼吸道通暢,快速將患者搬運到救護車,救護車上通知醫院急救組快速建立綠色急救通道。轉運過程需加強對患者的鼓勵和安慰,以減輕其心理顧慮。并做好家屬的心理護理,告知加速入院治療可降低中毒所致遲發性腦病的發生,以提高患者和家屬的配合度。③院內急救措施。盡快糾正缺氧,保持病房通風良好,給予面罩供氧或高濃度吸氧,在搶救蘇醒后需指導患者臥床靜養,有條件者給予高壓氧治療。昏迷者需加強口腔護理,預防口腔潰瘍。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維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將口鼻分泌物清除,保持呼吸道通暢。對昏迷情況下眼睛無法閉合者給予凡士林紗布覆蓋保護角膜。對抽搐和情緒躁動者加用床欄,預防墜床,定時為患者翻身,按摩受壓皮膚,預防褥瘡。對尿失禁者給予導尿管留置并每天沖洗膀胱,每周更換導尿管,保持會陰清潔。無法進食者給予鼻飼,給予豐富維生素、蛋白質、高熱量流質飲食。④心理護理。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發病突然,心理上無法適應,容易存在較大情緒波動,需以親切的態度、嫻熟的操作和溫柔話語減輕患者焦慮感,提升其信任感和安全感,更好配合治療。⑤健康教育。對患者和家屬進行一氧化碳中毒知識的講解,并說明后果,提高其對煤氣安全使用的重視和安全意識,宣教過程需注意掌握溝通技巧,確保宣教工作效果。⑥預防腦水腫。在中毒后2~4小時可出現腦水腫,48小時內可發展至高峰,需給予脫水劑治療,并給予利尿劑和地塞米松,以緩解水腫。加強對輸液過程的嚴密監測,對液體流量進行控制,避免輸入過快引發肺水腫。腎功能不全或老年人可用甘油果糖靜脈點滴[2]。

附表1 兩組患者從入院到搶救時間、患者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

附表2 兩組患者急救效果比較

附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附表4 兩組護理前后患者心理狀態評估(±s)

附表4 兩組護理前后患者心理狀態評估(±s)
注:與護理之前相比較,#表示P<0.05;與常規組護理之后相比較,*表示P<0.05。
組別 時期 焦慮 抑郁研究組 護理前 54.20±3.90 54.25±4.41護理后 33.15±3.40#* 37.31±3.33#*常規組 護理前 54.14±4.19 54.22±4.14護理后 45.25±3.72# 49.35±3.94#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從入院到搶救時間、患者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和急救效果、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以SPSS19.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計量數據采用t檢驗,P值低于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從入院到搶救時間、患者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患者從入院到搶救時間、患者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如附表1。
2.2 兩組患者急救效果比較 研究組急救效果高于常規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附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其中,常規組2例腦水腫,3例心動過緩,3例內出血。研究組僅1例心動過緩。見附表3。
2.4 護理前后患者心理狀態評估 護理前兩組患者心理狀態無顯著差異,P>0.05。在護理后,研究組患者心理狀態顯著改善,優于常規組,P<0.05。見附表4。
一氧化碳中毒發病急,患者病情復雜多變,對護理服務的要求高,要求護理人員具備嫻熟護理技巧和良好心理素質,充分掌握一氧化碳中毒的護理急救知識,并對患者病情進行密切監測,加強和醫生的有效溝通,及時將潛在危險因素消除,以促進患者病情的改善,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促進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除此之外,還需要做好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減輕其焦慮情緒,通過嫻熟操作和溫和態度,消除患者恐懼情緒,使其更好克服焦慮情緒,樹立戰勝疾病信心[3][4]。
一氧化碳中毒早期自救是關鍵,是提高搶救成功率和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因此,有必要加強社會一氧化碳中毒急救知識的普及,并開展急救培訓,使家屬掌握在現場對危重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救的方法,并等待醫護人員到達后繼續開展下一步有效救護,以縮短急救時間,改善患者預后。對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來說,氧療是治療重點,經高濃度吸氧,可加速碳氧血紅蛋白解離,促進患者機體組織缺氧的改善,以提高救治成功率[5][6]。
本研究中,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研究組采用急救護理措施。結果顯示,研究組急救效果明顯高于常規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患者從入院到搶救時間、患者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護理前兩組患者心理狀態無顯著差異,P>0.05。在護理后,研究組患者心理狀態顯著改善,優于常規組,P<0.05。
綜上所述,一氧化碳中毒急救護理措施及護理效果確切,可有效穩定患者不良情緒,縮短從入院到搶救時間,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改善患者預后,提升患者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