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職業病防治院(518020)董娉
塵肺病是一種職業病,致病原因主要為長期吸入生產性粉塵,致使粉塵潴留在肺中[1]。現階段,塵肺病尚無確切的治療方法,臨床治療與護理以延緩或者阻止疾病進展、改善呼吸功能為主。經臨床研究表明,對塵肺病患者實施綜合肺康復治療與護理,可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但出院后患者未得到持續治療與護理,致使反復感染,病情加重[2]。為此,一定要加強延續性護理的實施,以此持續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文現對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72例塵肺病患者予以探究,分析個體化延續性肺康復護理的實施效果。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72例塵肺病患者選為研究對象,依照隨機抽簽法分為常規組(n=36)、延續組(n=36)。常規組患者中男、女分別為28例、8例,年齡范圍38~68(59.2±5.2)歲,疾病分期:Ⅰ期13例,Ⅱ期16例,Ⅲ期7例;延續組患者中男、女分別為28例、8例,年齡范圍39~68(59.9±5.5)歲,疾病分期:Ⅰ期11例,Ⅱ期17例,Ⅲ期8例。借助統計學軟件SPSS18.0對患者性別、年齡、疾病分期等數據資料進行處理,兩組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
附表1 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肺功能(±s)

附表1 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肺功能(±s)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常規組干預后比較,b:P<0.05。
組別 FVC(L) FEV1(L) PEF(L/s) MMEF(L/s)常規組(n=36) 干預前 1.53±0.72 1.02±0.22 2.74±0.71 0.86±0.15干預后 2.00±0.85a 1.20±0.37a 3.24±0.83a 1.13±0.28a延續組(n=36) 干預前 1.51±0.73 1.02±0.23 2.78±0.76 0.87±0.14干預后 2.57±0.94ab 1.54±0.33ab 4.63±0.91ab 1.65±0.30ab
附表2 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分,±s)

附表2 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分,±s)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常規組干預后比較,b:P<0.05。
組別 軀體功能 物質生活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常規組(n=36) 干預前 56.54±3.56 58.16±3.71 57.33±3.45 55.37±3.61干預后 70.25±4.16a 72.14±4.32a 71.41±4.71a 70.01±4.05a延續組(n=36) 干預前 56.12±3.45 58.25±3.60 57.22±3.81 55.48±3.59干預后 81.65±5.12ab 83.24±5.12ab 83.31±5.51ab 81.11±5.25ab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即叮囑患者注意保暖、避免感冒、禁煙禁酒等。在此基礎上,延續組患者給予個體化延續性肺康復護理,內容如下:①建立患者個人檔案,安排專人負責,詳細記錄患者姓名、性別、年齡、聯系方式等內容。②出院前1d評估患者病情,根據患者情況制定個體化延續性肺康復護理方案。同時,給予電話回訪,1次/月,并詳細記錄回訪結果,回訪內容主要有是否延續進行肺康復訓練、訓練方法及時間、是否合理飲食等,之后根據回訪情況調整護理方案,以此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肺功能與生活質量。③呼吸功能訓練與運動訓練:呼吸功能訓練方式主要為腹式呼吸、縮唇呼吸,2次/d,10~20min/次;運動訓練主要包括步行、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1次/d,10~20min/次,主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科學的訓練方案。此外,叮囑患者戒煙戒酒,科學飲食,預防感冒,并定期復診,以此保證病情穩定,不會加重。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后6個月肺功能及生活質量進行統計比較。①肺功能指標: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氣量(FEV1)、呼氣峰流量(PEF)、最大呼氣中段流量(MMEF)。②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74)評估患者生活質量,主要包括軀體功能、物質生活、心理功能、社會功能,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3]。
1.4 統計學分析 借助統計學軟件SPSS18.0對患者觀察數據進行處理,用(±s)形式表達數據,并予以t檢驗,若數據對比結果P<0.05,表明兩組有統計學差異。
2.1 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肺功能 兩組患者干預前FVC、FEV1、PEF、MMEF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干預后FVC、FEV1、PEF、MMEF明顯增大,相較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延續組大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 兩組患者干預前軀體功能、物質生活、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干預后軀體功能、物質生活、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評分明顯升高,相較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延續組高于常規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2。
很多職業病尚無確切治療方法,患者只能通過減輕臨床癥狀、改善機體功能,達到延長生命年限的目的[4]。而塵肺病作為一種發病率高、普遍存在的職業病,臨床治療情況并不理想。從塵肺病病理進展角度分析,其主要特征為肺功能不斷減退,同時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5]。所以,要想增加塵肺病患者生存年限,一定要注重患者肺功能改善。
通過個體化延續性肺康復護理的實施,能夠讓患者得到持續的肺康復訓練,如呼吸訓練、運動訓練等,以此增強患者呼吸功能,保持氣道順暢,再加上科學飲食,能夠進一步提高患者抵抗力,改善患者肺功能與生活質量。本文研究表明:兩組患者干預后FVC、FEV1、PEF、MMEF明顯增大,相較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延續組大于常規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干預后軀體功能、物質生活、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評分明顯升高,相較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延續組高于常規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以說明,通過個體化延續性肺康復護理的實施,可以顯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臨床應用價值非常高,與相關文獻報道[6]基本相符。其原因可能為:在塵肺病患者個體化延續性肺康復護理中,可為患者提供持續肺康復訓練,提高患者呼吸肌肌力與耐力,改善肺功能,減緩病情進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塵肺病患者實施個體化延續性肺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十分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