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471000)張靜
1.1 基本數據 選擇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0月80例行PICC置管的急性白血病患兒,將其均分各組40例,分組方法為隨機數字表法。實驗組中,男女比例為27∶13,年齡5~13歲,其年齡均值為(9.57±2.34)歲。參照組中,男女比例為25∶15,年齡4~14歲,其年齡均值為(9.68±2.57)歲。對比兩組患兒基本數據,不存在差異性(P>0.05)。
1.2 方法 對參照組采取基礎護理,主要包含病情監控、健康指導、給藥干預等。對實驗組采取綜合護理干預,護理內容如下:①心理干預:護理人員需熱情與患兒進行交流,針對患兒的心理情緒予以針對性干預,改善患兒的心理情緒,提高護理效果。②置管護理:護理人員需耐心詳細地向患兒和家屬介紹PICC置管的相關知識(如自我護理方法和注意事項等),對患兒日常導管維護工作予以加強,對皮膚出口的藥物予以定時更換,并使用透明敷貼進行固定。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予以適量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對患兒的臨床反應進行詳細觀察,將其上報醫生。③并發癥干預:護理人員需重視感染情況,在整個護理過程中需嚴格遵循無菌操作,避免靜脈炎發生;現使用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對導管予以浸泡,并選擇合適的部位進行穿刺,避免靜脈炎發生。④飲食干預:建立合理的飲食方案,需保證營養平衡,可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

附表 分析80例行PICC置管急性白血病患兒的生活質量評分(分)
1.3 判定指標 對80例行PICC置管急性白血病患兒的并發癥發生情況、生活質量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進行判定。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處理數據,使用(±s)表示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使用(%)率表示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P<0.05時組間數據對比有統計學意義。
2.1 分析80例行PICC置管急性白血病患兒的生活質量評分 實驗組80例行PICC置管急性白血病患兒的生活質量評分相比于參照組,明顯較高,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性顯著(P<0.05),具體詳情見附表。
2.2 分析80例行PICC置管急性白血病患兒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實驗組患兒中,出現1例血栓、2例靜脈炎,并發癥發生率為7.50%(3/40);參照組患兒中,出現2例血栓、4例靜脈炎、3例皮膚過敏、3例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30.00%(12/40);經統計學軟件分析,X2=6.6462,P<0.05。
2.3 分析80例行PICC置管急性白血病患兒的護理滿意度 實驗組行PICC置管急性白血病患兒的護理滿意度為97.5%(39/40),相比于參照組的80.00%(32/40)明顯較高,組間數據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綜合護理屬于心理護理模式中的一種,護理人員需明確護理模式的中心理念,將其疾病自身護理作為護理重點[1]。護理人員還需密切觀察和記錄患者的心理狀態、所處環境以及致病原因,進而為患者實施科學、合理、系統化以及全面化的護理服務。對于患兒臨床癥狀護理人員需予以密切觀察,保證病房干凈整潔,增加巡視次數,對穿刺部位重點監護[2]。在治療后,需對患兒尿的酸堿值、形狀、量等進行檢測,并進行詳細的記錄,每周測量1次患兒的血常規。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兒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患兒的生活質量評分,實驗組較高,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證實,將綜合護理應用在行PICC置管的急性白血病患兒護理工作中,可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使患兒得到較優的護理服務。
綜上所述,對行PICC置管的急性白血病患兒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提高護理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