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471000)施紅麗 王寧波
小兒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見的臨床病,該病的發生多是病毒引發,若病情較輕,出現呼吸道癥狀,若病情較重,則會伴有發熱,甚至出現高熱癥狀[1]。而若未得到及時的治療,就會導致小兒出現高熱驚厥的情況,對小兒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2]。在小兒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的臨床治療中,護理服務尤為重要,恰當的護理工作對治療起到了促進作用[3]。本次研究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的小兒患者84例,分為兩組后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和綜合性護理,對比護理實施的效果,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的小兒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兒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42例,對照組中男患兒22例,女患兒20例,年齡6個月~7歲,平均年齡(3.4±0.9)歲,研究組中男患兒21例,女患兒21例,年齡5個月~8歲,平均年齡(3.5±0.8)歲。統計學軟件對比分組后患兒的一般資料,得出的結果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護士加強巡視,盡早發現患兒體溫異常情況,及時通知醫生處理,避免患兒持續高熱導致高熱驚厥。生活上為避免患兒因高熱出現的脫水情況,要及時補充水分,及時為患兒清潔身體,更換衣物,防止患兒出現再次感染的情況,做好保暖措施,避免患兒受涼后感冒加重病情。飲食上以增加患兒機體抵抗力為原則,指導家長為患兒準備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禁止患兒食用肥膩的食物,可讓患兒食用水果、蔬菜等增加微量元素[4]。用藥上為避免患兒出現耐藥性等不良反應,要叮囑家長遵醫囑為患兒用藥,不隨意更改或停止使用藥物,防止患兒體溫下降后再次升高,產生更大的危害。
研究組采用綜合護理方式:①環境護理。病房環境干凈,空氣清新,定時消毒,濕度保持在50%左右,溫度控制在25℃左右,對患兒家長說明降低室內溫度的必要性,讓家長配合醫護人員進行環境降溫。②體溫控制。使用浸過冷水的毛巾或用毛巾包裹降溫冰塊放置在患兒的頭部、前額等位置,并定時更換位置,防止頭部冰傷。將患兒的小腿、手及前臂浸泡在40℃的水中,1次20min,1日3次,使用溫水擦拭患兒的腋下、掌心、腹股溝等部位,降溫過程中讓患兒多飲溫水。若上述降溫效果不理想,可遵醫囑為患兒使用適量的安乃近、百服寧、小兒布洛芬等藥物降溫。用藥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的反應,發現異常,及時告知醫生處理。③口腔護理。高熱導致患兒口腔黏膜干燥,從而使口腔黏膜受到損傷引發細菌感染,因此,要叮囑家長為患兒喂適量的白開水,必要時使用生理鹽水擦拭患兒的口腔。④心理護理。護士要給予患兒家屬心理疏導,告知家長,高熱是常見病癥,針對治療,有效護理能夠緩解,解答家長的疑問,傾聽家長的想法,緩解家長焦慮、焦躁的心理。護理過程中,與患兒多交流溝通,互動,做小游戲等方式,并給予患兒一定獎勵和鼓勵,緩解患兒對醫院和醫護人員的恐懼感。⑤預防并發癥。加強對患兒的巡視,特別是夜間巡視,可采用一對一專人護理進行檢測,護理服務臺準備好急救物品,一旦患兒出現驚厥,要及時處理并上報醫生。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兒的體溫恢復時間,住院時間,統計兩組一周內的恢復率和家長對護理效果的滿意度。護理效果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數據借助于SPSS19.0進行總匯處理,其中:①用率(%)來代表計數資料,行χ2檢驗,②用±s來代表計量資料,行t檢驗;若檢驗結果為P<0.05,則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附表1 兩組患兒體溫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附表2 兩組患兒一周內恢復率和家長對護理效果滿意度比較[n,(%)]
2.1 兩組患兒體溫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研究組患兒體溫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1。
2.2 兩組患兒一周內恢復率和家長對護理效果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一周內恢復率高于對照組,家長對護理效果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2。
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兒常見病,該病發生后若未有效控制,則會引發高熱,而高熱未有效控制,則會使患兒出現高熱驚厥,若高熱驚厥未及時治療,則會使患兒的腦部受到損傷,而且對患兒的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因此,患兒家長和醫護人員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在對小兒高熱進行的相關研究中,認為發生高熱后,若未采取有效處理,小兒非常容易出現癲癇等后遺癥,若情況嚴重會導致死亡。此外,也有研究表明,小兒高熱會導致電解質失衡,使小兒發生脫水現象,進而導致酸中毒,對小兒健康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因此,對于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導致高熱的現象,要在積極治療的同時,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使小兒體溫盡快降低,維護小兒健康。
本次研究以我院接收的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患兒為例,分析臨床護理要點,總結護理效果,對比了常規護理和綜合性護理的實施情況,結果發現,采用綜合性護理的患兒體溫恢復時間早于常規護理的患兒,住院時間短于常規護理患兒,一周內恢復率高于常規護理患兒,且家長對護理效果滿意度高于常規護理的患兒,與常規護理方式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進一步分析發現,綜合性護理的實施,能夠從多方面降低患兒體溫,如環境降溫、物理降溫、藥物降溫等,幾種降溫方式配合使用,對患兒體溫下降起到了促進效果。而且護理中給予患兒心理干預提高了患兒的配合度,減少了患兒的恐懼感,減輕了家長的焦慮和急躁心理,從而提高了家長的滿意度,同時給予患兒飲食護理,增加了患兒的機體抵抗力,口腔護理降低了感染的發生率,并且預防了并發癥的發生,因此,護理效果顯著。本次研究結果與國內同類研究[5]結果具有一致性,表明有效護理干預對于小兒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具有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小兒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的臨床護理采用綜合性護理方式,能夠盡快控制患兒的體溫,適合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