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頤和醫院(450000)安晶
在神經外科患者護理過程中,存在部分風險因素會影響臨床護理質量,甚至對患者生命健康產生威脅[1]。為進一步控制神經外科護理風險因素,我院從2017年1月開始在神經外科護理服務過程中融入了護理風險管理,獲得了一定成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對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間(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后)神經外科收治的患者345例進行回顧性分析,設為研究組。另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間(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前)神經外科收治的患者323例作為對照組。研究組中男201例,女144例,年齡為19~68歲,平均年齡為(42.5±4.7)歲,包括腦卒中81例、顱內血腫89例、腦血栓78例、腦出血97例;對照組中男192例,女131例,年齡為18~71歲,平均年齡為(43.1±4.9)歲,包括腦卒中75例、顱內血腫84例、腦血栓73例、腦出血9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癥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管理,根據責任制明確護理人員職責,開展相應的護理服務工作。研究組在此基礎上融入護理風險管理:(1)構建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由科室護士長擔任組長,部分經驗豐富的骨干護師作為組員。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對以往護理缺陷進行總結分析,針對護理缺陷問題,查閱相關文獻,并進行小組討論,獲得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將其融入到護理風險管理當中。(2)強化護理風險管理。通過總結發現以往神經外科護理缺陷主要包括意外脫管、褥瘡、意外跌倒等,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強化風險管理。①對于留置導管、長期臥床的患者,責任護士要與患者家屬密切溝通,讓患者家屬協助看護患者,避免出現非計劃拔管。要求責任護士及時向主治醫師反映病情,提供拔管動態信息,符合拔管條件者盡早拔管。②護理人員每日協助患者進行溫水擦浴,盡量保持皮膚干燥、清潔。若發現皮膚出現破潰時,可使用潰瘍粉。每日協助患者定時翻身,足踝與足跟處采取保護墊保護。此外,可用大浴巾、水墊等緩解局部受壓部位壓力[2]。③在患者床頭懸掛警示標志,并向患者詳細介紹病房環境及相關安全設施。將呼叫鈴置于床頭,指導患者正確使用呼叫鈴。將患者日常所需物品置于伸手可及之處。對于部分年齡偏大且活動能力較差者,可增強床欄,協助入廁,在護理人員或家屬陪同下才允許其下床活動。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護理缺陷事件發生率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中,采用SPSS15.0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其中計量數據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表示數據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

附表 兩組患者護理缺陷事件發生率對比[n(%)]
研究組護理缺陷事件發生率(5.22%)要低于對照組(12.69%),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如附表所示。
在神經外科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一些風險因素,導致護理缺陷事件出現,如意外脫管、褥瘡以及意外跌倒等,這些事件可能會影響患者術后恢復,甚至對其生命安全產生一定威脅。因此在神經外科護理服務期間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來控制相關風險因素,預防上述護理缺陷事件出現。結合本次研究結果來看,研究組護理缺陷事件發生率要低于對照組(P<0.05),與相關報道結果相似[3]。護理風險管理實施過程中,護理風險管理小組會對以往臨床護理中存在的護理缺陷問題進行分析,通過小組討論,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持續改進護理質量,盡最大程度消除風險漏洞,對護理風險進行針對性地預防及處理。
總體上來看,通過實施針對性的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有效降低護理缺陷事件發生率,保證患者治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