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471000)何莉
1.1 臨床資料 從醫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惡性腫瘤放化療患者中篩選出140例,均符合放化療指征。隨機分為精細化組和參照組,前者男性46例、女性33例,年齡46~79歲,平均(61.5±8.1)歲;后者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齡45~80歲,平均(61.3±7.9)歲。組間臨床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參照組均實施常規護理。精細化組均另給予精細化護理模式,①心理疏導:評價患者的心理狀態,了解其出現負性情緒的原因,向其明確指出堅持配合放化療對預后的改善作用,采用既往典型的成功案例給予鼓勵;②安全控制:對每位患者各種常見的不良反應發生風險均進行評定,采用分層級護理方法對所有患者的治療安全性進行管理,除了給予常規藥物預防和控制不良反應外,還應當指導患者控制不良反應的技巧,如多飲溫開水,放療時做好防護,多呼吸新鮮空氣,多曬太陽,注意飲食等;③其他護理:對患者做好生活起居護理,為其創造一個良好、溫馨的住院環境;對其做好個體化的膳食指導,保證營養攝入;定時開展健康宣教活動,改善患者的健康認知情況;做好家屬的情緒安撫工作,并提醒其及時給予患者情感安慰。
1.3 觀察指標 對比不良反應發生率,放化療依從性和護理質量評分。
1.4 統計學分析 借助SPSS18.0分析數據,將t、x2作為工具分別計量(±s)和計數(%)資料,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精細化組惡心、嘔吐、腹瀉、便秘、脫發、骨髓抑制、放射性損傷發生率均遠低于參照組(P<0.05),見附表1。
2.2 放化療依從性對比 精細化組放化療依從性中優50例、良16例、中3例、差1例,優良率為94.29%(66/70);參照組放化療依從性中優30例、良23例、中13例、差5例,優良率為75.71%(53/70)。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9.468,P=0.002)。

附表1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例;%)
附表2 兩組服務質量評分對比(±s;分)

附表2 兩組服務質量評分對比(±s;分)
組別 n 護理態度 操作技能 責任感 全面性精細化組 70 90.6±6.1 91.7±4.6 93.4±3.4 95.8±3.1參照組 70 82.4±5.4 83.4±3.5 85.6±3.9 90.1±3.6 x2 8.421 12.014 12.613 10.038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服務質量評分對比 精細化組對護理態度、操作技能、責任感和全面性方面的服務質量評分均高于參照組(P<0.05),見附表2。
常規護理模式下,護理人員雖然意識到惡性腫瘤放化療患者不良反應多,依從性差,且服務質量低,但是仍缺乏科學合理的護理服務方案。本研究中,精細化組各項不良反應發生率均遠低于參照組,提示精細化護理模式能夠顯著降低惡性腫瘤放化療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同時也是改善配合度和依從性的前提條件;精細化組放化療依從性優良率明顯優于參照組,證明該護理模式的確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放化療依從性。此外,精細化組各項服務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參照組,提示該護理模式能夠顯著提升服務質量。精細化護理模式包括心理疏導、安全控制及其他一系列放化療患者所必需的護理服務措施,將惡性腫瘤患者放化療期間的護理需求盡可能包羅其中,并且符合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原則,其根本作用在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和依從性,提升臨床治療期間的安全性,提高護理服務質量[1][2]。與常規護理模式相比較,精細化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優勢更為明顯,價值也更高。
綜上所述,建議在惡性腫瘤患者放化療期間給予精細化護理模式服務,不僅能夠降低各項不良反應發生率,改善患者的配合度及依從性,并且還有助于提升各方面的服務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