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中醫院(450007)張萍
1.1 臨床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為我科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均根據貝政平等主編的《心血管病診療標準》[1]中相應標準明確診斷。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33~81歲,平均(57.6±5.4)歲;病程1~25年,平均(9.4±1.8)年;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32~80歲,平均(57.4±5.3)歲;病程1~24年,平均(9.2±1.7)年;兩組基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病情并指導患者準確用藥,加強環境維護,展開疾病知識告知。觀察組行中西醫結合護理:①情志護理:和患者經常溝通,主動告知疾病治療方案有效性、醫師治療水平、已康復患者的治療歷程等,引導患者積極看待疾病與治療。另外為患者講解七情內郁引發氣滯心胸等對疾病治療的危害,讓患者認識到保持積極情緒的重要性,使之主動調節情緒。②身心放松訓練:告知身心放松訓練意義、具體措施、原理、注意事項等,讓患者每日定時展開放松訓練,主要為松弛-默想法肌肉放松訓練。③飲食護理:對患者辨證施護,其中心血瘀阻患者每日以溫水泡2次腳,飲食上注意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禁食生冷、辛辣等食物。痰濁壅塞患者飲食中對糖分攝取加強控制,可飲用有化痰瀉濁功效的飲品(紫菜蘿卜湯),囑咐患者保持睡眠充足、心情舒暢,避免郁思氣結。若患者入睡困難,指導其將適量酸棗仁、夜交藤共煎為湯劑服用,教會患者按摩手心、足心的方法,促進睡眠。對于陰寒凝滯患者,建議少量飲米酒或生姜紅糖水來散寒溫陽,注意禁食溫熱屬性食物,如可將山藥、蓮子煮粥作為日常飲食。若患者心腎陰虛,將適量羊肉、當歸、生姜共煎,同時可適量飲用枸杞紅棗飲、蓮子紅棗飲。④中醫按摩:在患者心絞痛發作時,選取膻中、郄門、陰郄、內關、神門、至陽等穴位,按照至陽、內關、神門、郄門、陰郄、膻中的順序,為每個穴位行2min按摩。若為緩解期,每天對上述穴位中三個穴位展開2次按摩。按摩時先揉后按、以按為主、揉按結合,力度由輕至重。
1.3 觀察指標 ①對兩組治療效果展開評價,顯效:患者心絞痛癥狀發作次數或持續時間減少80%以上,心電圖缺血性ST段明顯改善,或恢復為正常狀態;有效: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或持續時間降低至少50%,心電圖缺血性ST可見下降;無效:患者心電圖、心絞痛均未見改善。以顯效、有效人數占比之和統計總有效率。②在患者出院前,以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統計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可情況,分為非常滿意、滿意與不滿意,以前二者人數之和占比統計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分析,計量資料(±s)以Z檢驗對比;計數資料以x2檢驗對比。P<0.05為差異顯著。
2.1 臨床療效分析 兩組顯效、有效、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對照組20例、18例、12例、76.0%;觀察組26例、21例、3例、94.0%;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差異顯著(x2=6.353,P=0.012)。

附表 護理滿意度情況(n)
2.2 護理滿意度 兩組護理滿意度差異顯著(P<0.05)。見附表。
中醫并無冠心病這一病名,根據其臨床表現和發病機制,可將之歸納入“胸痹”、“心痛”范疇,在治療與護理中應采取活血化瘀、理氣通陽的原則[2]。在中西醫結合護理中,我科護士對患者內關、神門的穴位進行按摩,這些穴位針對經絡,經絡以脈動形式運動,可有效調節、控制機體的臟腑功能、氣血及精神,對文中所選穴位按摩可發揮通利氣血、調節陰陽的效果。飲食調節有助于機體免疫能力的改善,對疾病康復有重要幫助。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證明這些護理方法在改善患者心絞痛癥狀方面效果明顯。護理滿意度調查顯示,觀察組比對照組更占優勢,說明通過密切的護理干預,護患之間的關系更為和諧。
綜上所述,為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行中西醫結合護理,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且可構建和諧護患關系,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