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471000)陳慧
產后出血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產科并發癥,其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致死率。而導致患者發生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宮縮乏力。因此,在產科護理中對宮縮性產后出血患者的預防和護理尤為重要。本研究選取60例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為例,對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臨床護理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間60例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為例,根據患者的入院序號將患者分為兩個小組,分別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患者。對照組患者年齡在21~3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8.62±2.61)歲,其中有26例為初產婦,4例為經產婦,產婦孕周33周~41周,分娩13名男嬰,17名女嬰。觀察組患者年齡在22~3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8.95±2.81)歲,其中有25例為初產婦,5例為經產婦,產婦孕周33~41周,分娩14名男嬰,16名女嬰。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可以在臨床護理效果方面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包括產前教育、心理護理、產后監測和預防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之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其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產前護理。產前護理人員應該加強對患者的產前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孕婦保健等護理措施,促進患者在產前保持良好的身體情況以及心理情緒。比如護理人員要嚴格篩選羊水過多、前置胎盤、合并妊娠高血壓等孕婦,加強對孕婦的各項檢查和監測[1]。此外,在產前護理人員要耐心向產婦講解有關分娩的知識,提高患者對分娩知識的認知度,同時耐心緩解患者恐懼、緊張等心理情緒。②產時護理。在產婦整個產程當中,護理人員要加強對產婦密切觀察,比如第一產程應該觀察產婦宮縮以及胎心等情況,第二產程應該合理指導產婦正確用力等。③產后護理。產后護理人員要加強對產婦的子宮護理、陰道護理、心理護理等,比如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壓出宮腔積血,如果發現患者子宮下段收縮不良,要適當幫助患者進行子宮按摩,促進子宮恢復正常。很多產婦在產后都會出現緊張、抑郁等情緒,這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子宮收縮效果。對此,護理人員需要耐心向患者講解產后出血知識,緩解患者的心理情緒,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對照組有25例患者對護理工作表示滿意,總滿意率為83.3%,觀察組有29例患者對護理工作表示滿意,總滿意率為96.7%,結果對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對產婦有著嚴重的影響,其不僅會威脅到產婦和胎兒的身體健康,嚴重情況下,甚至可能導致產婦死亡[2]。因此,對于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除了要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之外,有效的預防和護理也十分關鍵。綜合護理干預是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優化的一種護理方案,其注重以產婦為中心,給予產婦更加全面、科學、細致的護理措施,從而有效改善產婦臨床癥狀,并縮短出血時間,同時促進護理滿意度得到提升。此外,通過有效的心理護理可以使得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產后出血的發生,同時也能提高產后出血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對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是一種全面、科學、安全的護理方案,將其應用在宮縮乏力產后出血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護理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