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綜觀2018年安徽省初中學業水平的數學考試試卷,與前兩年相比,題型結構穩定和常態化,試卷中沒有出現偏題,怪題,突出了重點知識的考查,試卷沒有多大創新和改動,中規中矩,著眼于夯實基礎.
關鍵詞:安徽中考;中考題型;數學
作者簡介:楊長青(1978-),男,安徽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
二、試題總體評價
1關注基礎,重視基本技能
從全卷來看,試卷以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和基本題型為命題的出發點,基本覆蓋了初中數學必學內容,結構穩定,三個學習領域比例恰當.強調知識的直接應用,淡化特殊技巧,避免繁雜的運算和幾何證明,試卷知識點分布合理,覆蓋面廣,難度適中.試卷注重考查基礎概念,坡度小、學生容易得分.體現了命題的低起點原則,讓不同類的學生都有題可做,有分可得,如選擇題的第1,2,3,4,5,6,7,8題均是為學生設計的基礎題,選擇題中第2題的科學計數法,第4題的三視圖,第5題的因式分解,第6題的增長率,第8題的統計,都是中考指定題型,學生做起來既熟悉又輕松,只要平時計算認真,不馬虎,得分容易,失分難,第9題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應用也是較為基礎題,第10題動態圖形,以分段函數形成對應變化圖像,雖然有的學生解決有困難,但這種題型是中考的??停處熎綍r講解的較多,學生早已熟悉.好學的學生解決起來應該得心應手.第11題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主要考查學生對初中基礎知識點掌握程度.
2關注理解,凸顯理性思考
第12題以菱形和圓為背景,求角的度數.命題人較好地控制了幾何圖性的綜合難度,降低了計算難度;第13題以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為背景,求直線對應的函數表達式也是中考常態化的題型,是學生熟練的題目;第14題以矩形為背景,利用矩形的性質及相似性,等腰三角形進行綜合分析,觀察圖形的變化,利用分類討論思想完成,對學生思維的縝密性作了深刻的考查,學生只要熟悉掌握尺規作圖就能迎刃而解.要求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標高,抓好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基本能力.
3聯系實際,突出數學應用
解答題中的第15題是最為簡單的計算題,做題時只要不馬虎,可輕松搞定;第16題在考查學生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弘揚了中華文化,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經典素材,體現了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第17題簡單尺規網格作位似圖,利用網格對線段進行旋轉,利用網格圖形計算四邊形的面積,此類題目是中考每年指定考題;第18題規律變化題,是數式規律及其證明,該類型題目從初一就開始訓練,學生非常熟悉;第19題以測量豎直旗桿為背景,利用三角函數求旗桿的高度是中考每年指定考題,學生不陌生,做題按常規方法進行,比較順手,得分較容易;第20題作圖及計算題,作角的平分線,運用圓和勾股定理的相關性質完成計算,是一個創新點,命題者費盡心思,巧妙地通過尺規作圖考查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此題構思新穎,創意精妙,尺規作圖是本次中考試卷的一大亮點.
第21題的統計概率題也是中考每年指定考題,也是教師必教,學生必學,必會的題目;第22題在關于函數題的考查中,命題以常有的二次函數銷售利潤問題作為背景,(1)利用大學生創業為背景構造函數的表達式;(2)利用利潤的定義,求W與X之間的函數表達式;利用二次函數的性質求利潤的最大值較系統考查了二次函數、一次函數的關系,此題想要做好,做完整,一定注意平時的知識積累,練好自身內功,方能獲得好成績,說明二次函數考查的重點還是在基礎和生活實踐中的應用.
4引導教學,著眼核心能力
在圖形變化題的第23題中,以三角形為背景:命題者巧妙地通過分層設問,題設層層遞進,由易到難,一環緊扣一環,使學生經歷了問題探究的全過程,將數學活動探索性、綜合性充分展示出來,(1)先利用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來完成證明線段相等;(2)利用平角,外角及等腰三角形完成求角的度數;(3)利用SAS判定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來完成證明.解決此題不需要太多數學知識,難度較17年中考23題難度系數大幅度降低,但對學生的數學表達,運算求解,推理論證等能力均在該題中有所體現,對課堂教學起到了較好的引導作用.有效的考查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此次中考數學試卷仍然以中考固定題型為方向,結構穩定,命題組著眼于基礎,本著讓不同類的學生有題可做,有分可得,學生開心,低起點原則,試卷沒有多大創新,中規中矩,此次中考數學試卷提醒學生想獲得高分一定要夯實基礎!腳踏實地!穩中取勝!
參考文獻:
[1]孫軍 青島新中考改革聚焦“減負”[N].中國教育報,2018-06-22 (003).
[2]慈鑫 深圳體育中考遭質疑事件仍在發酵[N].中國青年報,2013-05-13 (011).
[3]王井影中考與高考中的數學開放題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