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玉
摘要:當前共享經濟如火如荼,共享經濟的迅猛發展為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力,近幾年共享經濟已輻射到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即探究共享經濟的內涵與發展歷程,重點分析我國當前共享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給出我國共享經濟發展的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共享經濟;發展現狀;發展建議
一、共享經濟概述
(一)共享經濟內涵
1978年美國教授馬科斯·費爾遜、瓊·斯潘思提出“共享經濟”這個學術名詞,其內涵是以盈利為目的,基于陌生人之間就某項特定物品(此處的物品包括閑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等多種)的使用權發生的暫時性轉移的經濟行為。
(二)共享經濟所涉及到的主體
共享經濟涉及到三大主體,即需求方、供應方與共享經濟平臺。
供應方是指既有閑置資源且為獲利能接受閑置資源使用權暫時轉移的機構或個人,供應方在獲利的同時也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
需求方是指為獲得相關物品暫時使用權(或服務)而愿意付出經濟報酬的經濟或個人,任何機構或者個人可以成為需求方;
交易平臺是整個共享經濟的核心,交易平臺能夠解決供需方信息不對稱的難題,當前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興起,共享經濟也迅速崛起,借助上述技術,交易平臺日益智能化,能夠精確實時的對接供應方與需求方,智能化的交易平臺是共享經濟成功的最后一張拼圖。
(三)共享經濟的發展歷程
共享的概念故而有之,親朋好友對物品或者信息的分享就是早期的共享經濟,此時互聯網等相關科學技術尚未普及,共享的觀念也未深入人心,該階段所共享的資源或者服務無論是種類上還是數量上都是較少,且共享中盈利較少甚至沒有盈利,更多的是一種非營利性的互助;上世紀70年代到上世紀末,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類進入信息時代,信息呈現出爆炸式增長態勢,人們之間的信息交互日益頻繁,此時的共享資源主要集中到信息上,而且盈利的空間也很小,但是互聯網的普及為共享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自本世紀初開始,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等飛速發展,共享經濟的發展日益壯大,各類共享平臺層出不窮,且共享的價值觀日益被廣大群眾所接受,共享經濟的盈利空間顯著提升。
二、共享經濟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一)當前我國共享經濟發展現狀
1. 發展非常迅猛
2010年共享經濟的市場規模尚不足1000萬人民幣,涉及的企業不足20家,2015年共享經濟的市場規模已經突破了100億元人民幣,投身到共享經濟中的服務人員更是超過了5000萬人,超過3億借助共享經濟平臺享受各類服務,參與共享經濟的人數更是超過了5億人。
共享經濟的興起催生了一大批共享性企業,該類企業雖然出現的時間不長,但是其發展速度遠超過同行業內的傳統企業,例如物品租賃的在線短租,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1.4億元迅速飆升至2015年100億元,這是傳統企業所不能比擬的發展速度。
2. 共享經濟輻射范圍廣
一般認為2010年滴滴與快的打車的成立是我國共享經濟正式出現的標志,交通領域是共享經濟最早嘗試的領域,隨后共享經濟滲透到了房租租賃、快遞物流、P2P網貸等領域,至此共享經濟進入了發展快車道,其輻射范圍也延伸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共享單車有力解決了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難題;房屋租賃的“小豬短租”將閑置房屋所有者與短租客戶聯系起來,解決了住宿問題;物流領域,共享經濟催生出的“人人快遞”則是一種空閑時間的共享,人人皆可為快遞員,有效減少了物流行業運營成本,同時也推動了物流行業的體系革新;在金融領域,“人人貸”的共享經濟平臺為借、貸雙方確定借貸關系,實現了資金共享,有利于資金的市場流通。
不僅僅是生活中的物品或服務可以共享,在工業生產領域,同樣也可以存在共享經濟的情況,例如沈陽機床廠的“I5智能化數控系統”就是對機床的共享,有效解決了高價設備與低效利用方面的矛盾,也為無力購買高端設備的中小型企業接了燃眉之急。
從輻射領域的廣度上講,當前共享經濟已經由單純的衣食住行延伸到了金融、高端生產設備,甚至信息、計算力等都是共享經濟的輻射范圍;從輻射深度上講,共享經濟已經從單純的物品滲透到了產業鏈的上下游,并且引起了相關行業的體系變革。近年隨著我國網絡科技公司的發展,我國共享經濟企業已經走出國門,影響世界,例如wifi萬能鑰匙的使用用戶已經遍布全球223個國家,已經由最初的模仿發展到引領世界共享性企業的發展潮流。
共享經濟的發展實質上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提高了閑置資源的利用率,同時也創造出了顯著的經濟效益,這也是共享經濟如水銀泄注般迅猛發展的原因。
(二)我國共享經濟所存在的問題
1. 相關法律法規尚未完善
共享經濟這一新經濟形態的獨有特征與現行法律法規之間不匹配的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由共享經濟所引發的法律糾紛層出不窮,例如P2P信貸平臺發展迅猛,但該領域的監管制度尚未完善,尚無明確的立法監管機制,導致P2P信貸在迅速發展的同時存在諸多經濟糾紛,現行法律法規對于信貸平臺的監管力度不夠,例如對信貸平臺的法律義務尚無明確界定,很多信貸平臺不能保障交易風險,在交易過程中存在諸多交易漏洞;再比如當前共享經濟的盈利目的越來越明顯,但是對于共享型企業的逃稅漏稅、逃避社保等問題仍存在法律漏洞。這些問題都會導致無法厘清法律責任。因此共享經濟的迅猛發展對于法律部門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2. 個人信用體系有待完善
完善的個人信用體系是共享經濟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性因素,但是我國當前的信用體系極不完善,首先在國家層面,相關法律的缺失導致了沒有有力武器去推動信用體系建設,社會中的信用文化與信用氛圍不足,相關監管的法律法規不完善,導致犯罪在成本低,對于各類共享經濟中的違法犯罪行為沒有足夠的震懾力,一些共享經濟從業人員或者共享性企業毫無信用可言,知法犯法。例如共享單車,部分騎行者肆意破壞、藏匿共享單車,騎行過程中無視交通法規要求,闖紅燈、逆行、隨意停放等現象頻發,這些都是限制共享經濟進一步發展狀態的重要因素。
3. 共享經濟對傳統經濟的沖突
共享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對于傳統經濟的從業人員產生了嚴重的利益沖擊,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例如共享專車自出現以來,就遭到了傳統出租司機的強烈抵制,我國先后爆發了多次出租車司機聚眾所引發的惡性群體事件。
4. 技術壟斷導致行業壁壘
共享經濟中交易平臺是核心,而交易平臺的基礎又是以大數據為核心的互聯網技術,共享經濟的整個運營過程都是以大數據運算為基礎展開的,通過對大量數據運算分析得出科學結論進行用戶匹配與價格動態調整,用戶會享受更好的服務,進而會成為固定客戶,固定客戶的增多帶來了交易金額與利潤的增長,利潤的增長會反哺大數據分析系統,這樣形成良性循環。
在這種模式下,先進入共享經濟領域的企業優勢明顯,往往會占據壟斷地位,甚至惡意操控市場,形成行業壁壘。
(三)我國共享經濟發展建議
1. 建立健全個人信用體系
針對信用體系建設,首先應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例如個人失信獎懲制度,加大失信的懲罰力度,形成足夠的法律震懾力;其次就是發展一批信用評價機構與征信機構;三是加強個人信用的宣傳教育工作,營造社會信用氛圍,提升國民素質,使信用成為國民日常生活中約定俗成的習慣準則。
2. 完善相關監控法律法規
政府應深入研究共享經濟的特點,根據其交易特點、交易模式等特點制定合理的監管法律法規,例如強制實行保險制度,從而在對共享經濟進行監管過程中有法可依;除此之外,行業也應該制定行規,提高共享經濟的準入門檻,最終形成政府立法監督、業內行規自律的兩級監管機制。
3. 加強共享平臺的信息安全管理
當前信息泄露問題嚴重,共享交易平臺在交易過程中會存儲下海量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包括身份證號碼、聯系方式、消費喜好、居住地址等,這些信息一旦泄露將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因此對交易平臺信息安全的管理必須要加強。
參考文獻:
[1]馬強.共享經濟在我國的發展現狀、瓶頸及對策[J].現代經濟探討,2016(10).
[2]溫天力.簡論我國共享經濟的發展[J].長白學刊,2017(06).
[3]張加順,安秀榮.共享經濟在我國的發展現狀與建議[J].經營與管理,2018(02).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