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零售,就是企業以互聯網為依托,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并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是對以零售環節為前端的整個供應鏈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以商品條碼為代表的編碼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從生產、物流、倉儲到銷售環節的產品管理和追蹤的整個供應鏈過程。
關鍵詞:編碼技術;零售;應用
一、科學應用物品編碼提高企業供應鏈效率
物品編碼的應用貫穿于整個供應鏈過程,不同的標識代碼對應不同的應用場景。生產企業作為產品的源頭,科學準確地使用物品編碼能夠帶動整個供應鏈的條碼應用效果。在產品包裝設計階段,要確保產品包裝上的GTIN作為商品特定信息標識的唯一性。按照國家標準規范設計,確保條碼印刷質量,方便供應鏈各端點對物品編碼的掃描、識讀。在倉儲物流環節,使用箱碼對產品進行標識,實現物流信息的自動化采集、共享與傳遞。供應鏈上各參與方可以對箱碼承載的產品數據進行錄入、采集、跟蹤、讀取和統計,在商品分裝、物流、批發、配送等各環節中實現條碼標識自動化識讀,實現數據高效率地交換,產品信息無縫式交換,提高整個供應鏈的轉運效率。在零售環節,當最小的便利店不僅只是售賣窗口,同時也成為電子商務活動中的產品展示和小型倉庫,物品編碼能夠滿足消費者更加精確、更加個性化的消費需求。
二、標準化的產品信息是大數據應用的基礎
新零售的核心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會員、支付、庫存、服務等方面數據的全面打通。有了數據,才能實現對消費者的可識別、可洞察與可服務,才可以重構零售活動中的人、貨、場,形成不同于傳統零售的新生態。標準化的產品信息是新零售中數據處理分析的基本條件。中國商品信息服務平臺以權威準確、翔實、全面的標準化商品信息為基礎,商品信息由生產企業自主填報,可以幫助企業做網上渠道的管控工作,能為電商提供優質的信息服務,使電商與貿易伙伴之間保持信息的高度一致,保證貿易各方及時分享最新、最準確的數據。由于具有標準化、通用性強的特點,物品編碼已成為各種平臺重要的流量入口。但各電商平臺間存在數據差錯率較高,數據不通用等問題。為使來源可靠、準確及時、數據結構標準的商品信息提供給供應鏈各相關方,通過標準化商品信息數據采集和加工服務、協助貿易各方進行信息交互而建立的數據服務實體。對商品包裝的檢測,條碼檢測,包裝測量稱重,產品拍照,包裝數據采集,標準化轉換,導入數據池等步驟,為供應鏈上各個環節提供標準化商品信息數據服務、協助貿易各方進行信息交互,為大數據技術應用創造基礎條件。
三、實現商品信息的可追溯性和追溯數據的通用性
新零售的核心是用數字化實現線上線下交易的數字化管理,從而達到整個管理過程、銷售過程可量化、可追溯、可評估、可優化。商品的可追溯性是新零售不可或缺的內容。快速提升供應鏈信息化水平,完善對商品的追溯和流通結構的監測是新零售的基本要求。物品編碼全球追溯標準規定了實現食品產品追溯所需的基本要求和信息管理所用的物品編碼標準,能滿足各行業、各規模企業的追溯需求。物品編碼全球追溯標準能使用自動數據采集技術對食品/商品的生產、加工等供應鏈環節的管理對象進行標識,促使各貿易參與方實現追溯信息的快速交換和無縫對接。國家食品(產品)安全追溯平臺采用模板技術對追溯單元、追溯時間進行自定義,實現對不同類別各個階段的完整追溯。平臺主要面向國內生產企業在原料進貨、生產加工、質量控制、產品檢驗和產品銷售等環節,實現產品追溯、防偽及監管,完成對產品信息的順向跟蹤和逆向溯源。
四、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的移動微門戶
新零售的目的是使線上的互聯網力量和線下的實體店營銷高效融合,從而完成電商平臺和實體店面在商業維度上的優化升級。改善商品銷售的交易結構,提高從工廠到用戶的連接效率,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開辟道路。條碼微站是基于中國商品信息服務平臺與移動互聯網應用研發的企業綜合型營銷媒介,基于條碼、二維碼等自動識讀技術,提供多維度解決方案,可以降低消費者對產品信息的獲取難度,為企業打通線上與線下溝通渠道,幫助企業建立官方移動微門戶。企業通過條碼微站實時發布商品信息、精準投放廣告,使營銷信息直達目標客戶。條碼微站匯聚了多家網購電商平臺,能夠向消費者提供購買、咨詢等一站式服務。通過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介的鏈接,實現消費者和企業的有效互動,實現宣傳與銷售功能的結合;通過“產品查詢區域情況”和“最受歡迎的集中產品的大數據分析”數據的統計整理,為企業營銷、管理決策提供數字支持,幫助企業為不同區域的商品進行有效的調節和區域性促銷。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掃描,輕松獲得產品的防偽信息,并深入地了解產品生產、銷售過程的全鏈條信息,如材料采購、產品加工、分銷運輸、銷售等狀態。
零售業的未來離不開標準的產品數據和商品的身份證,無論從制造商、供應商、零售商還是消費者來看,整個供應鏈對產品數據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對數據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數據標準化的過程中,由編碼體系、數據載體體系、數據交換體系構成的物品編碼體系作為重要的信息化、標準化產品和信息管理的基礎技術,在未來還會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通過科學運用物品編碼技術,可以改善企業供應鏈管理,提高供應鏈的反應能力,實現對人、貨、場的數據化管理,提高信息化水平,將線下物流、服務體驗等優勢與線上上流、資金流、信息流融合,拓展智能化、網絡化的全渠道布局,進而適應融合發展的標準規范、競爭規則。
作者簡介:
崔澗(1979.12- ),男,漢族,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