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
摘要:伴隨著互聯網通信技術的發展,手機銀行業務的前景空前凸顯。各大金融機構在網絡的時代浪潮中,以手機銀行為載體,加速提高企業的經濟運營能力。但可以看到的是,盡管手機銀行為資金的流轉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但同時顯露出了一些潛在的經濟風險。本文圍繞手機銀行的運營價值、存在風險及其防范策略進行探究,供大家借鑒參考。
關鍵詞:手機銀行;風險;策略;前景
手機銀行也稱為移動銀行,指的是通過移動網絡通信技術和終端辦理業務,實現對銀行服務的精簡和整合。這一服務形式交之傳統的網絡運營模式,不但更加便捷,而且為用戶提供了一種將電子貨幣與移動通信相互結合起來的嶄新服務,這一技術體驗使人們無論在任何的時間、地點、都能夠方便迅速的處理多種金融業務,進一步豐富了銀行服務的深度,使手機銀行能夠加速對現代經濟模糊額影響,為客戶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經濟體驗。
一、手機銀行的價值意義
據了解,手機銀行業務最早出現在捷克,之后迅速席卷歐美和亞洲。手機銀行發展至我國后,以完善的服務體系,在用戶群體中實現了驚人的傳播效率,發展時間雖然相對短暫,但是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從當前傳統行業的發展利用上看,手機銀行的普遍應用同時也給傳統銀行業務帶來了極大的沖擊。一方面,手機銀行中蘊含的風險問題較多,在手機銀行的業務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技術風險、信用風險和法律風險等等;從另一個方面上看,手機銀行服務也已經成為保障銀行業服務形象,維護客戶忠誠度、提高業務總量的重要途徑。亟待廣大金融從業者做好相關管理工作,確保銀行自身的業務質量能夠更加高效穩固。
二、手機銀行的風險分析
(一)技術風險
對于手機銀行的發展來說,最為關鍵的發展核心就是技術。每一筆手機銀行業務的開展都需要軟件設計者和研發者以相應的硬件支持、軟件支持締造發展平臺,因此在技術解決方案上,必須要具備的技術研發水平,保持高度的科學研發狀態。逐漸彌補其中存在的各項漏洞、缺陷。但是,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各類手機銀行解決方案上具備眾多的選擇。這些技術方案適合不同的銀行業務和產品,在具體的銀行合作上,如果采取方案不適宜,那么就會使銀行業務面臨更多的風險。如果選擇出現偏差,那么就會使銀行業務出現較大的技術問題,對于一些商業機遇來說,也存在著較大的風險。
通過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交互,在提供虛擬銀行的過程中,既需要完善的技術支持好防護,也要盡可能規避銀行服務中存在的風險。在手機銀行的修繕上,如果存在著疏忽和漏洞,那么在設備運營和網絡故障上,容易產生更多的技術故障。除此之外在技術風險上,網絡病毒、病毒的入侵;手機銀行網絡業務的崩塌;信息數據的修改與盜取,都會導致手機銀行存在風險。
(二)法律風險
法律風險指的是在手機銀行業務中,因為法律制度不健全所造成的各類風險。從整體上看,我國手機銀行業務發展較晚,對于法律義務、消費者權利業務沒有進行具體的規范,所以導致手機銀行的開展面臨著較大問題。手機銀行業務在保護客戶隱私和信息的開放上,這一問題導致法律風險問題突出,亟待重點防范。再加上手機銀行作為商業銀行近些年來逐步拓展的新領域,在整體范圍上沒有進行明確的法律層面和配套制度。甚至在用戶和手機銀行業務之間,法律的界限不夠明確、相應條款存在模糊,所以導致手機銀行和用戶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尤其是在法律協調上,對于虛擬貨幣的交易涉及了訴訟、協調、合作等多方面,其中潛在的法律風險也不容忽視。
(三)信譽風險
信譽風險指的是銀行因負面公眾輿論所引發的各項危機和危險,尤其是在銀行客戶或者資金流失的過程中,信譽風險使社會大眾對銀行的整體產生了負面輿論,從而嚴重地影響了銀行的整體形象。同時,也嚴重損害了銀行所建立的維系客戶關系的能力。對于手機銀行本身來說,如果沒有堅實的信用保障作為后盾,那么就會嚴重地損害了銀行和客戶之間的關系,從而因為監管問題導致銀行的大量客戶出現流失,其運營經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同時,這種不良的行為也會影響銀行和客戶之間的關系,在引發信譽風險的同時,使銀行的信譽受到損害。在很大程度上妨礙客戶訪問其資金的通暢度,造成客戶對手機銀行和實體銀行的不信任。
(四)操作風險
手機銀行的服務需要人為的操作,因此無論是對于銀行的業務服務人員還是對于用戶本身而言,這一操作都有可能呈現出一定的操作風險。如,因為所打了一個“0”所導致的金融問題、多加一個小數點所形成的交易問題等等。有些用戶對于相關的技術了解的較少,所以其操作的失誤會導致客戶面臨較大的威脅和阻礙,從而引發更大的金融危機。
三、手機銀行風險的防范對策
(一)加強監管,防范技術危機
在手機銀行的運行過程中,銀行及相關金融部門應該通過技術操作,來防范手機銀行運行中面臨的各項數據危機。尤其是在網絡加密技術、防密碼盜用技術、防病毒木馬黑客攻擊等網絡服務技術上,進行充分的匹配和全面的保護。通過對無線傳輸結構的技術優化,在具體的計算機應用層面上,努力應用在國際上最為領先的高新科學技術。通過加密信息、規避病毒等不同的手段。進一步強化服務質量,尤其是要以技術為核心,優化手機銀行防火墻、監控系統、防入侵技術等等,從而增加手機銀行信息的安全性。除此之外,要通過多種高新技術的優化,在手機銀行操作指令上進行提升,進一步減少手機用戶對個人信息的更改和處理。通過各項技術,確保信息質量的恢復處理,從而以技術支撐,弱化因為數據丟失存在的各類信息技術風險。
(二)完善立法,防范法律危機
面對手機銀行這一愈演愈烈的金融平臺,國家及相關職能部門要通過出臺各項規章制度及法律法規,進行相應的法律監督,通過開展有針對性的法律管理內容,將眾多法律條款作為依據,從最大程度上保障用戶和銀行之間的利益關系。對于因不同手機銀行所呈現的風險,銀行及相關金融部門要開展一系列有針對的法律監管,從《合同法》《票據法》《會計法》等多多法律法規上進行司法防護,以此實現對于手機銀行的虛擬運用和開放經營。我國中小金融機構也應進一步做好法律寶行,通過出臺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防護、互聯網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確保手機銀行法律制度更加健全、法律風險逐步弱化。
(三)樹立品牌,防范信譽危機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銀行要想獲得更好的收益,就必須要極大對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通過各種科學的經營管理方法,樹立品牌意識和品牌觀念,通過人民銀行牽頭建立的社會信息平臺,進行網絡金融信息的發布、檢索、整理和歸納,以此實現對不同銀行服務主體的口碑傳播。尤其是要在服務質量上,手機銀行要學習和借鑒西方先進金融機構的發展理念,進一步優化企業服務質量,使企業能夠在手機銀行的品牌建設上下足功夫,多方入手增加企業的信譽度。使手機平臺在安全運行的同時,獲得更多用戶的信任和贊賞。
(四)熟練掌握,防范操作風險
在技術標準上,為了防止各項操作風險,手機銀行要以工作人員為中心,對用戶在手機銀行APP下載指出就進行提醒和講授。通過提高客戶的安全防范意識,引導他們認識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尤其是在具體的操作技術上,在行業內部銅鼓技能大賽、操作比賽等形式,進一步解決對手機銀行技術的優化。在提高銀行工作人員的同時,逐步提高手機銀行在不同終端上的適用性。在具體的操作上,銀行應該在做好全面維護的同時,確?;A運轉功能的安全運轉。其次,銀行要在具體的操作上,進行宣傳和管理,注重對手機銀行內部、外部的危機公關處理,在手機銀行運作出現突發問題時,能夠將各項危機降低在最小的狀態。在具體的業務性能上,要求銀行工作人員和用戶嚴格依照相關法律標準進行操作,最大程度上減少違規操作帶來的諸多負面效應。要建立一支更加專業、嚴謹、穩定、健康的銀行服務隊伍,為用戶帶來更加全面和完善的經濟運營體驗。
總結
綜上所述,手機銀行作為智能手機及其相關移動設備的衍生品,在具體的運營過程中,主要依靠移動智能設備與終端,形成了一套虛擬化+實體化的金融業務形式。這一金融業務形式立足銀行業務的新興模式之上,為辦理僅金融業務的擁護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服務。為此,廣大金融管理者要立足當前發展形勢,通過改進技術、健全法律等形式,在滿足用戶金融辦理業務需求的同時,加速多不同產業的相互融合,使金融業務的服務范圍不斷拓寬、服務質量逐步優化。
參考文獻:
[1]黎筠竹.如何加強手機銀行風險防范[J].大陸橋視野,2016(02):188-189.
[2]繆爾寧.發展手機銀行業務的困惑與思考[J].中國金融信息科技主導,2011(07)
[3]李維華.智能手機風險分析與安全防護[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5(09):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