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企業在自身發展過程中離不開舉債,但負債經營優劣并存:一方面可以補充企業急需資金,發揮積極的“財務杠桿效應”,有效降低資金成本;另一方面,過度負債可能有損企業再籌資能力,引發債權人和企業所有者之間的矛盾。所以,企業負債經營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強化負債管理。
關鍵詞:負債經營;優劣;分析;管理
負債經營,是指企業通過對外舉債的方式籌措資金,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使企業資產得以補償、增值和更新的一種經營方式。負債經營的本質就是企業利用對外舉借的形式來取得債務資金,開展經營。
一、企業負債經營的優點
(一)有利于發揮節稅功能與杠桿效應
企業負債經營,支付給債權人的利息,不管計入資產成本,還是計入財務費用,最終大多會在不同會計期間計算所得稅之前扣除,使企業當期繳納的所得稅減少,這種節稅功能會給企業所有者留下更多的利潤。同時,不管企業盈利水平如何,債務利息都是一項固定支出。債務利息的這一特性,使得企業總資產報酬率在增長的同時,也會給企業所有者帶來相對更大的收益增長,這種效應就是“財務杠桿效應”。由于這種效應的存在,合理的負債經營可以使企業所有者權益實現較大幅度的收益增長。
(二)有利于降低企業資金成本
企業利用舉債籌集的資金從事相關經營活動,可以緩解企業的資金需求。因為籌集的資金不屬于權益性投資,所以對于債權人而言,企業只需要按照事先規定好的、固定的利率來計算利息,到期再償還本金。經驗表明,由于所有者投資要求回報的利潤,通常都會比債務的籌資費用和利息費用大得多,這就使企業為了提升內在價值,通過適度借債來調整資金結構,從而降低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三)有利于企業從通貨膨脹中受益
由于舉債與償還之間一般都有一段間隔期,在總體通貨膨脹的情況下,隨著物價上漲,市場上流通貨幣的購買力在不斷下降,但企業負債的本金和利息卻不變,這樣債權人就承擔了由于通貨膨脹而產生的貨幣貶值的壓力。所以,在通貨膨脹時期,企業全部資金中的負債部分所持時間越長,所占比重越大,對企業就越有利。
(四)有利于保障股東控制權
企業在籌資規劃時,如果吸收直接投資,或者對外發行股票,往往會分散原有股東的股權,影響到他們已經擁有的企業控制權。而負債籌資,在滿足企業資金需求的情況下,不會導致企業股權的變更,有利于保障股東的控制權。
二、企業負債經營的缺點
(一)收益的風險性
企業的稅前利潤只有在大于負債成本費用的情況下,負債經營才能為企業獲取收益;否則,將出現入不敷出、甚至虧損的局面。但由于企業所處市場環境的復雜性,產品的成本、價格、銷量等多種因素又會造成企業實際收益的不確定性,使企業負債經營面臨一定的風險。
(二)“財務杠桿效應”的負面影響
負債比重越高,規模越大,企業的財務風險也就越大。當企業面臨經濟衰退,或者企業處于經營困境時,“財務杠桿效應”就會發揮其負面影響。因此,可能導致企業喪失償債能力、甚至破產的可能性也大為增加。
(三)過度負債有損企業再籌資能力
如果過度舉債,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可能會超過安全標準、債權人的債權保障力度將會大幅度減弱。一旦經營形勢惡化,企業不能及時償還到期債務本金和利息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這不僅導致債務高企的資金結構,而且還使企業信譽受損。這種情況必然導致企業未來的舉債能力受限,籌資成本增加,再籌資難度加大。
(四)過度負債可能引發債務沖突
債權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必然要求企業的負債不能超過一定的限度。而股東則傾向于投資高風險、高收益項目,所以會大量舉債。債權人和股東之間的債務沖突,導致企業代理成本的增長和自身價值的下降。
三、企業加強債務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管理水平,確定適度的負債規模與結構
企業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解決如何確定企業最優資本結構的問題。而最優資本結構的實現必然要求合理適度的負債規模與結構。企業的負債規模取決于債權人的認同程度。對債權人而言,如果企業擁有比重過大的負債,債權人就要承擔相當大的風險,因此他們會想方設法采取措施來降低自己的風險。另外,企業還需要考慮自身的短期和長期償債能力,要善于利用衡量償債能力的定量指標來判斷企業的償債能力。從負債結構來看,企業需要考慮兩個內容:一是負債的期限結構,二是負債的來源結構。負債期限和來源的不同,會影響企業負債經營的風險差別。
(二)把握經濟政策,依據市場變化進行合理籌資
由于資本市場變化會帶來籌資風險,企業要認真研究國家的相關經濟政策。和負債籌資有關的一項重要指標就是利息率,企業要認真研判利率走勢,利用其趨勢做好債務籌資安排。在高利率時期,企業要做到不舉債或少量舉債。在低利率時期,企業要積極、合理舉債。在利率由低向高變化時期,企業應以長期借款、長期債券等方式籌集資金,利率形式則要采用固定利率。
(三)增強風險意識,利用風險機制強化經營管理
企業負債經營,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為了使企業經營者更好地承擔風險責任,行使控制風險的權利,并獲得風險經營收益,企業要引入財務風險機制。對于企業經營者來講,他們要具備、并且不斷強化正確的風險意識,努力改善企業財務狀況;給予企業經營者一定的有關融資與投資的權力,使他們享受相應的風險回報。通過明確企業經營者的責、權、利,來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完善的財務風險機制,還要求正確區分風險責任的承擔者,尋求降低風險損失的方式。
參考文獻:
[1]晉自力.企業負債經營及其風險控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0)
[2]魯曉雪.國營企業負債經營問題研究[J].中國市場,2017(03)
作者簡介:
孫玉慶(1973.3- ),男,漢族,河南武陟縣,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