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克梅
摘 要:創新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活的靈魂,創新要求教師不僅要革除不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舊”,還要創造符合社會歷史發展的“新”,即“敢探未發明之新理,敢入未開化之邊疆”。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更新自己的創新觀念,拓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創造創新環境,打造創新課堂,讓沉淀的創新流光溢彩。
關鍵詞:創新教育;創新觀念;創新能力;創新課堂
中國學生的考試和學習能力很強,他們的理論知識很強,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要明顯低一些。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社會更需要有創造性的人,創造性教育不能不說具有時代性、現實性,值得每一位老師認真學習、實踐。
小學是學習的啟蒙階段,在小學教育過程中貫穿落實創造思想,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對學生的后續發展也有極大的幫助。最近筆者靜下心來仔細研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選》,收獲甚多,尤其是對他的創新教育,頗有感悟。
一、更新觀念是教師創新教學的靈魂
有的教師教了一輩子的書,到了臨近退休時,回頭一看才發現,剛參加工作時是怎么教的,現在還是怎么教的。如果我們不改變自己的觀念,那么教育還有什么希望?我們暫且不說自己是否問心無愧,就自然法則來說,我們遲早是要被社會淘汰的。下面我列舉幾個國內外高效獨特的例子:河北的魏書生,一年中有近一半的時間有外事活動,而他的學生依然能自主學習,學得又快又好;湖北的何文浩,即使在高三也不給學生留物理課外作業,學生高考成績照樣名列前茅;在國外,沙塔洛夫創造的綱要信號教學法可以用幾周時間完成一個學期的教學任務;還有保加利亞有個心理學家創造了一種教學暗示法,可以使教學效率提升若干倍……
所以,現在的教師,不再是舊私塾里的“教書匠”,也不是洋學堂里的“教習”,更不是應試教育下、題海戰術里的“教練員”,而應該是兒童的知識啟蒙者、智慧開發者、道德情操的楷模、人生路途的引路人。我們只有重視教育、重視學習、重視創新,能夠為學生創造出寬松、民主、富有創新精神的學習環境,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學習。
二、打造創新課堂是創新教育的主要任務
作為一名創新型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為己任,大膽改革課堂教學。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直線、射線和線段”這一節時,我拋開原有教材的束縛,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了一個故事作為新課的開始:小狗畫了這樣三條奇怪的跑道(教師邊講解邊畫線),它先畫了一條線段,線段有兩個端點,我們以前學過的。接著它把線段的一個端點無限延長,得到第二條線,最后它又把線段的兩個端點無限延長得到第三條線。這時,大公雞(跑線段)、小黃鴨(跑射線)、小花貓(跑直線)已各就各位,準備比賽。隨著裁判的一聲槍響,大公雞和小黃鴨就像離弦的箭一樣“嗖”地一下跑了起來。大公雞很快跑到了終點,小黃鴨跑啊跑,越跑越奇怪:咦!我怎么還沒到終點呢?小花貓呢,它還在原地打轉,糾結該往哪邊跑呢。同學們,你們能解釋這三條線各是什么線?各有什么特征嗎?
以故事導入,以“奇怪”引出懸念,這樣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線段的特征是“有始有終”,所以大公雞很快就跑到終點;射線的特點是“有始無終”,所以小黃鴨跑啊跑,怎么也沒能到終點;而直線的特征是“無始無終”,因此小花貓不知道該往哪邊跑。通過這個小故事,再配以多媒體演示,這三條線的特征孩子們一下就記住了,這比起教師們苦口婆心地講要高效得多。所以,教師要有創新意識,并時時刻刻想到要在課堂上創新,那么就不愁上不好課,不愁學生不愛聽講。
三、拓展學生的能力是創新教育的根本目的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數學知識發生、發展情況的呈現,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中去,才能把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落到實處。
1.重視學具操作,提高動手能力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在課堂上,我們要多讓學生動腦、動手、動筆,親自操作感知,尤其是在抽象的幾何知識的教學中,要多讓學生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在操作中豐富感性認識,有助于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2.大膽思考,培養求異創新能力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但是想象力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是無限的。”因此,在數學課上,老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思考,讓學生在鼓勵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樹立起自信,展開豐富的想象。
3.發散思維,培養多方位地思考問題的能力
總之,教育是培養人的創造性素質的最佳途徑,而課堂教學是主渠道,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我們要適時適度地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學習,發展創造性素質,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會在數學學習中得到培養和發展。
參考文獻:
周洪宇.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