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佳麗
摘 要:審題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貫穿于整個數學學習活動中,數學審題能力的獲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個學習、積累、反思、再學習、積累、鞏固的長期過程。這就需要教師一直關注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培養與訓練,采取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審題習慣,形成較強的數學審題能力。
關鍵詞:審題;解決問題;能力
合理、有效解題的第一步就是審題了,在我們平常批作業或者批試卷中不難發現,很多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解題錯誤的原因是拿到題目就做,根本沒有看清題目,或沒有讀懂題目的意思瀏覽一遍就做了,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仍處于記憶、模仿,甚至猜謎的層面,如果我們幫學生把題目稍微讀一讀、理一理,學生馬上就能做對,那如何才能培養低年級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呢?我認為可以嘗試從幾個方面做起。
一、正確讀題,促進學生理解題意
1.圈讀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經常要求學生在讀題目時用鉛筆輕輕畫出或圈出一些重點詞、字、句,這樣既可以提醒學生注意關鍵詞,又可以對題意的理解有所幫助。例如,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材第28頁,關于花的朵數問題,這類習題學生的錯誤率是相當的高,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里面包含了太多的信息,幾與第幾,左與右的知識等等,所以我引導學生先在圖中花盆上寫出花的朵數,再邊讀題目邊圈出關鍵詞,逐一解答。
有了這樣長此以往的訓練,學生自然而然就能圈出關鍵詞找到解題思路,得出解題的方法,增加解題的正確率。
2.指讀
低年級的學生,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一定的默讀能力,用手指讀能幫助他們不漏字、不添字,讀懂意思,讓學生在讀題目要求時放慢速度,并用手指指著所讀的部分連讀兩遍。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手與眼的有效結合,能夠詳細理解題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讀題能力。
二、仔細看圖,找出隱含條件
低年級題目大都是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出來,有時不將所需要的條件都用文字陳述出來,而是將部分條件隱藏在圖中,只有通過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后才能得到。例如,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95頁第8題,本題告訴學生的梨樹只有9棵這一個已知條件,那么要求兩種果樹一共有多少棵?要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必須還要從圖中仔細數出還有多少棵蘋果樹,用蘋果樹的棵數加上梨樹的棵數,求出兩種果樹一共的棵數。所以在教學時我讓學生把隱藏的條件,蘋果樹有7棵找到并標在圖中,讓學生把題中的條件與隱藏的條件連起來讀,分析解題思路,最后列式解答,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三、借助畫圖,幫助學生理解關系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數形結合百般好,隔裂分家萬事非。”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由于低年級的學生對抽象的數量關系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難,不能正確理解題意,如果教師適時讓學生自己在紙上畫一畫、寫一寫,引導學生借助圖來理解題意,幫助學生分析理解抽象的數量關系,理順題中的數量關系。例如: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83頁的習題,這道題中的文字多,數字也多,二年級學生理解題意的能力還比較薄弱,這時我們可以讓學生畫一條線段表示列車總座位數,在這條線段中表示出一等座與已經有乘客的二等座,那么剩下的自然就是二等座的空座位了,教師在教學中注意滲透畫圖和操作的訓練,培養學生畫圖操作的意識,使他們學會通過畫圖和操作整理發現數學信息中復雜、隱形的聯系,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還有這樣一道思維拓展題,小紅家離學校300米,小明家離學校400米,那么請你求出小紅家離小明家有多少米?我在教學時讓學生畫出線段圖幫助我們理解,在這里就有兩種畫法:一種是小紅與小明分別在學校的兩邊,那么列式為300+400=700(米),還有一種畫法是小紅與小明在學校的同一方向,那么列式就應該是400-300=100(米),在幾次教學實踐中發現,如果這道拓展題不讓學生畫圖,能考慮出兩種方法的學生比較少,而讓學生把圖畫出來之后基本上兩種解決方法水到渠成的就得到了。
四、加強對比練習,破除學生思維定式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思考性很強的學科,但通過反復練習也可以形成一定的解題技能。讓學生在對比練習中思維得到鍛煉,形成一定的解題技能。
例如:(1)白兔有32只,黑兔比白兔多17只,黑兔有多少只?(2)白兔有32只,比黑兔多17只,黑兔有多少只?這兩道例題已知條件中的數字都是一樣的;(2)題的出錯率是比較高的,原因是學生只看到多17只就以為加17,而沒有理清解題思路,白兔比黑兔多17只,求黑兔有多少只?其實應該反過來考慮,黑兔比白兔少17只。有了這樣的對比練習,就學生容易出錯的題,或者具有逆向思維的題,經常出對比練習,讓學生在對比練習中思維得到鍛煉,形成一定的解題技能。通過這樣經常地訓練,寫錯題的概率就少了些。
總之,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各種能力培養,審題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學好數學是非常重要的。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審題能力,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根據低年級學生認知和思維的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加以引導。真正幫助孩子們提高審題能力,為他們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穆蘭.審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J].小作家選刊,2015(25).
[2]汪利剛.淺談一年級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