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華
摘 要:美術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科學合理、恰如其分的評價,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創作的激情,啟迪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美術評價;激勵性;多樣性;層次性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指出,評價標準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鼓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能力。這樣才能實現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然而,反觀我們的美術課堂,評價語言空洞、評價方式機械、評價主體單一的現象普遍存在。
美術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科學合理、恰如其分的評價,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創作的激情,啟迪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那么,如何提高小學美術課堂作業評價的有效性呢?
一、評價語言的激勵性,激發學生的激情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在實施新課程的背景下,我們應該采取更加新穎、更具時代感的作業評價方法,讓學生帶著興趣、帶著自信地上好每一堂美術課,完成好每一次美術作業。試想,當學生的作業受到老師和同伴的稱贊,特別是作為優秀作業展現給大家看時,他們該是多么高興啊。這將產生巨大的推動力,促使他們以更大的興趣和激情投入到下一次的學習活動中去。
我們教師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和評價標準來衡量孩子的美術作品,應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以欣賞的態度對待那些呈現在眼前的或簡單,或拙劣,或稚嫩的一個手工、一張剪紙、一幅圖畫,多給他們一些贊美,一些鼓勵,一些引導,一些啟發,讓孩子在自己的作品中體驗成功的喜悅。“色彩非常好!”“構圖很飽滿”“想象真奇妙!”“創意很獨特!”……這些看似簡單的鼓勵,處處體現出人文的關懷,閃現人性的光輝,讓學生感受到新穎和成功的喜悅,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悄然增強。
二、評價方式的多樣性,啟迪學生的思維
課堂教學評價形式多樣,可以是學生自評與師生互評相結合,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等。評價方式的多樣性,有利于學生在不斷完善作品時,思維能力不斷得到培養和提高。
1.學生自評與師生互評相結合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作品講一講:是怎么想的?為什么要這樣畫?自己認為最滿意的是什么?哪里還需要改進?這樣在自評,啟發學生由感性思維上升到理性思維,讓學生在自評中促進發展。通過學生對評價過程的全面參與,使評價過程成為促進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激勵、自我調整的過程。而在師生互評中,教師可以選擇技法、形象、構圖各有千秋的作業,讓學生進行評價,將個人的認知審美表現出來:你認為他的作品有哪些可取之處?有沒有新穎的創意?有沒有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師生互評恰如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從更加廣闊的視角給予幫助啟迪。
2.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相結合
傳統教學往往只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學生作業剛完成,教師往往會憑主觀意識給出一個等級評價,或優秀,或良好,或及格,不滿意的甚至是不及格。這種“一畫定成績”的做法不利于學生美術素養的提高,三維教學目標也難以達成。我們更應關注學生學習活動的整個過程,建立課堂教學“全程式”評價機制。對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興趣表現、構想創意以及課堂作業進行全面評價。在美術課的初始階段,重點評價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參與興趣,有助于學生以飽滿的情緒投入學習過程中,將主動參與意識貫穿教學始終。進入深入學習階段,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其積極的思維和豐富的想象,鼓勵其不拘一格,張揚個性,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而在一堂課的終結階段,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審美尺度,從作品中去發現和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審美能力。美術教學的過程評價對實現美術教育價值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評價標準的層次性,促進學生的發展
傳統的作業評價標準,僅僅以“畫的是什么”“像不像”等來評價學生的美術學習成績。這樣的評價表面上看能顯示教師的技術水平,也能使作業水平整齊劃一。然而,卻壓抑了學生的發展。我們必須遵循新課標的理念,突出評價標準的層次性。
1.關注學生美術技能的提高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1)構圖是否飽滿;(2)線條是否流暢;(3)造型是否準確;(4)色彩是否豐富;(5)創意是否新穎獨特。為鼓勵學生美術技能的提高,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根據不同的作業特點分別設立“最佳創意獎”“最佳色彩獎”“最佳造型獎”“最佳構圖獎”等等。
2.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如對學生是否帶齊材料用具,是否遵守課堂紀律,完成作業的態度怎樣,保持室內整潔如何,以及參與意識、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評價。
3.關注學生個體成長
學生發展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學業評價應體現分層教育、因材施教,少一點橫向比較,多一些縱向衡量。特別要保護學生的個性特長,充分挖掘學生自身的潛能。這樣的評價,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成長進步和閃之處點,從而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并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得到提高。
總之,小學美術作業評價,是反饋學習成果的一面鏡子,更是提高美術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抓手。在美術教學中,什么樣的美術作業評價才是最合適的呢?我覺得“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始終堅持“以生為本”。在極具人文性質的美術學科中,讓“以生為本”的理念貫穿學生作業評價乃至整個課堂教學的始終,學生美術素養的提高才能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陳康樂.小學美術作業評價的多元性[J].新課程學習(下),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