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元科
摘要:“棍棒出孝子,嚴師出高徒”。在很長時期內幾乎被成人看作對兒童品德教育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則。每一個學生有缺點或犯錯誤時,教師對其進行幫助、教育以至嚴肅批評都是必要的,但必須抱著平等的態度,才能被學生所接受。如果,教師不經意或習慣性的使用命令、警告、訓誡、諷刺、責難等語言,往往導致學生的反抗。要么學生被訓得服從、依賴和沉默,這樣的結果違背了教育本身的初衷。
關鍵詞:遵循;初衷;發展的眼光
引言:
我們都知道“好話心中暖,話不投機六月寒”這是一個毋容質疑的事實。如果我們在這些方面做得不好,我們就可能無意識的傷害了一些學生。作為教師,在與學生和孩子的溝通中要一貫理性地對照教育的目的,反思自己的言行。有意識地改變與孩子溝通的方式與方法。
一、要賞識學生
在我們的工作中,學生學習,并不是單單地把知識從教師的頭腦里移到學生的頭腦里,而是先跟學生之間建立和諧的相互關系。學生要尊重老師,老師也要尊重學生,這就要求我們,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的時候,不能挫傷學生的自尊心。也就是說:教師要公正、真誠地接納每一個孩子,平等地愛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學生都生活在老師期待的目光中。老師既要有發展的眼光,要看到孩子的發展變化,看到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又要學會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積極的評價,使學生在老師的贊揚聲中感受到愛。遇到問題的時候,作為教師就更要增加與學生的溝通,要用一顆童心和學生經常進行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溝通,并且根據學生的要求和意見,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讓學生時刻感到老師的關懷和對自己的重視。
二、把發言權交給學生
我們要利用好培養學生說話能力的主渠道——課堂,把發言權還給學生。課堂是屬于每個學生的,教師在課堂上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權。讓學生積極、大膽地發言。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調動每個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在課堂提問時,教師除了顧及“舉手生”外,還要顧及“不舉手”的學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生,建立良好的提問觀,促進學生的發言積極性。培養正確的競爭、求勝意識,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課堂提問不僅是一個知識的探究過程,更是一個公平地給予每個學生發言權的過程,必定能使課堂更為融洽,使學生學習氣氛熱情高漲。
三、以寬容之心理解學生
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對此,教師所采用的教育方法至關重要。要知道該如何寬容理解學生,這是教師必須擁有的內涵和基本功。寬容是師生關系的粘和劑,是縮短師生心理距離的一劑良方。在教學活動中,有的學生經常違反紀律,這就要求老師心胸豁達,對待學生的錯誤應采取冷靜的態度,不應橫加指責,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地替他們想一想,采取恰當的方法解決問題,卸去學生的心理負擔,給其改正錯誤的機會,使其有勇氣糾正錯誤。沒有錯誤就不會有成功。所以,應該給學生一個犯錯誤的空間,并充分尊重他們、理解他們、相信他們,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問題,解決問題。
四、用客觀公正的語言評價學生
公正是人類的始終追求。在教學中也是一樣的。對學生平時的思想行為、學習、勞動和在各項活動中的表現,要及時給予評價或正確引導,便于學生及時改正。對每個學生的情況要全面分析。不僅要看學習態度,學習效果,還要看在各項活動、體育鍛煉和勞動中的表現;不僅要看思想認識,還要看其行為習慣;不僅要看課內、校內,還要了解課外、校外的行為表現。對每一個學生的評價都要實事求是,恰如其分,既不擴大也不縮小。這樣對學生做出的評價,才能全面準確。不要把學生講得“十全十美”,也不要把孩子說得“一無是處”。要寬嚴適當,既不抬高也不貶低,評價時更不能摻雜個人好惡。要以積極的情感,從關心每一個同學成長的愿望出發,用發展的眼光,正確中肯地評價每一個學生。要充分肯定每個學生身上的優點,并及時適當的給予表揚,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從而促進每個學生都更加努力的去發展自己。
五、不以成敗論英雄定格學生
成功,是我們每個人的目標。在現實生活中,一帆風順的事情并不多,我們想要實現理想與愿望,往往總會伴隨一個又一個失敗。因此,給學生創造體驗機會,既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也要允許他們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應當引導學生正視自己,讓學生拿自己的長處與優秀者的短處相比。比如,對方的解題能力比我強,可記憶能力卻不如我;對方的成績比我好,但自控能力比我差等等。通過這樣比較,讓學生明白在生活中,兼具各種能力的人是比較少數的,人各有長短,要揚已之長,補已之短。不能一看到學生的缺點,就加以批評。這樣可能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也可能讓這個學生產生怨恨情緒。一個成績再落后的學生,我們也要找出他的“發光點”而加以贊美。字寫得好,贊美他;體育好,贊美他;插嘴,贊美他反應敏捷。同時指出適時回答就更好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不管一個學生成績的好壞,我們都要關注他 。正確地對待孩子考試的成功與失敗:孩子學習、考試比較順利的時候,應該在對孩子給予適當肯定的同時,引導孩子總結成功的經驗,并對孩子提出進一步的目標要求,但要求要切合實際。孩子學習、考試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應該對孩子給予鼓勵,幫助孩子盡快地擺脫低落的情緒,尋找失敗的原因,改進學習方法,爭取下一次取得好成績。如果孩子經常遭受考試的失敗,應該給他多多鼓勵,要幫助他修正學習目標,并幫助他分析失敗的原因,改進學習方法,讓他體驗成功,增加學習的自信心。
總之,多年的教學實踐讓我們明白教師應處于什么樣的角色。對于學生來說,平等、有趣、有效、有用的學習才是真正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