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耳邊傳來孩子一陣陣銀鈴般的笑聲,回頭一看,孩子們一個個排著隊正有序地從梯子上跳下來,梯子下方放著一塊藍色的墊子。“老師快看,我們在玩跳水呢!”原來梯子和墊子的組合這么有趣,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
然而隨著“跳水”游戲的不斷深入,問題開始接二連三地涌現(xiàn)。而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用他們的智慧解決了問題,收獲了自主游戲的喜悅,也體驗了同伴交往的樂趣。
結合材料特性,自主建構新玩法
當戶外自主游戲時間快結束時,原本在積木區(qū)的幼兒拿來了梯子和墊子。大家取來了圓形的積木,站在積木上依次排隊從梯子上往下跳。一時間,新的玩法吸引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到這個游戲中。
解析
幼兒對“跳水”游戲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他們自發(fā)地將梯子和墊子兩種材料進行組合,結合材料的特性,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游戲。而從1.5米高的梯子上跳下,對幼兒是有一定的挑戰(zhàn),這也說明幼兒敢于挑戰(zhàn)一定的難度。能在游戲的過程中自發(fā)地排隊輪流玩,也看出了中班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
作為中班的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能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游戲;敢于嘗試有一定難度的活動和任務;感受規(guī)則的意義,并能基本遵守規(guī)則。這些都是幼兒自尊、自主、自信的表現(xiàn)。

圖1 孩子們在排隊依次跳水
作為教師,我可以做什么?
新的創(chuàng)造性玩法尚在萌芽的初期,這個階段是需要教師去“呵護”的。
在這個階段,教師的呵護在于:
1.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幼兒新的游戲行為。
2.鼓勵幼兒的這種創(chuàng)造性玩法。
3.持續(xù)關注幼兒進一步的游戲行為。
游戲深入,問題涌現(xiàn)
幼兒繼續(xù)延續(xù)了上一次的游戲,依次排隊進行“跳水”的游戲。
而輪到涵涵時,她看到墊子上站著人,雙手握拳放在胸口,皺著眉頭喊了在旁邊錄像的我:“倩倩老師……”我湊上前去詢問:“怎么了?”“我害怕我會撞到他們。”我說:“那怎么辦?”她說:“我想讓他們在地上等我跳完。”我說:“那你跟他們說……”涵涵看著我默默地不說話。這時,對面的瑞瑞搖晃著軟棒,一邊倒數(shù):“10,9,8,…,2,1——跳!”涵涵等到墊子上的人都走開了,半蹲著身體往下跳。瑞瑞大喊:“39分!”涵涵笑著在墊子上蹦來蹦去。就這樣,孩子們聽著瑞瑞的指令依次往下跳,每一次跳完,瑞瑞都會給他們一個得分。

圖2 涵涵在等一如離開墊子
再次輪到涵涵時,一如正高興地在墊子上蹦來蹦去。涵涵收起往下跳的動作,等她離開后,才跳下去。瑞瑞大喊:“99分!”她笑著從墊子上爬了起來。
又一次輪到涵涵,有的孩子站在墊子的另一端、有的趴在那里。大家都在催促她往下跳,涵涵雙手握拳抱在胸口看著下面的孩子。她又雙手握拳放在兩側,站在梯子上跺著腳說:“可是他們一直站在那邊,我怎么跳啊!”她一邊說一邊看向我。歡歡仍然大喊:“5,4,3,2,1,跳!”涵涵雙手握拳彎著身體,說:“你們離得遠一點!”歡歡又往后退了一點,說:“我已經(jīng)這樣了!”這時,涵涵才往下跳。瑞瑞指著她大喊:“100分!”

圖3 涵涵叫小朋友離得遠一點

圖4 來自涵涵的游戲故事:梯子左側的是她,右邊是好幾個小朋友在墊子上,她不敢往下跳。
解析
游戲發(fā)展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新的角色身份——“裁判”,裁判通過倒數(shù)發(fā)令并計分。裁判的加入,使得幼兒的游戲更富有趣味性。然而在游戲的過程中,新的問題開始涌現(xiàn)。在整個游戲的過程中,有的幼兒還在墊子上時,梯子上的孩子就往下跳。或是有的孩子并沒有意識到危險,別人在跳時,直接從墊子上走過。
案例中的涵涵意識并判斷到危險,因此在游戲的過程中她很擔憂。她的擔憂顯然來源于她的安全意識。從最初一味地避讓到最后她大膽地向同伴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其他孩子遠離墊子。我們可以看到同伴交往中,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可貴。
作為教師,我可以做什么?
游戲中新的問題出現(xiàn)了,而多數(shù)孩子并沒有意識到游戲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因此在游戲結束后,教師以涵涵的行為作為切入點,引發(fā)幼兒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
分享討論時,教師將游戲情境再現(xiàn),和孩子們一起展開討論:涵涵在擔心什么?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別人跳的時候其他人站在哪里呢?
在幼幼互動、師幼互動中,新的規(guī)則產(chǎn)生了:跳的時候墊子上不能有人,裁判和其他人都站在平地上。正是因為新的規(guī)則來源于孩子,所以孩子都接受并愿意遵守規(guī)則。
隨著游戲深入,新的挑戰(zhàn)接踵而至
幼兒在墊子的兩側,分別放了四架不同高度的梯子。幼兒自己選擇相應高度的梯子往下跳。天麒和瑞瑞的梯子離得比較近,天麒向下跳的時候,瑞瑞也正往下跳。陳天麒先到墊子上,瑞瑞下來時踩到了他的腿,沒站穩(wěn),摔了一跤。若辰和語彤也爬上這兩個梯子,兩人同時跳下,又靠得很近,若辰?jīng)]站穩(wěn),手一下子推到了語彤身上。
這時,來了一個大班的哥哥,他也加入到孩子們的游戲中。天麒又在藍色的墊子上放了一塊綠色的墊子。大哥哥從最高的梯子上跳下來時,圓圓正從最低的一架梯子上跳下來,兩個人撞在了一起。

圖5 跳下來不小心踩到了別人的腳

圖6 跳下來一個沒站穩(wěn)推到了別人
這時,教師介入了,把這些孩子聚在一起,討論兩個問題:為什么大家總是會撞在一起呢?如何避免呢?
孩子七嘴八舌地說:“不能同時跳下來!““要分先后!”……于是,他們開始商量。
若辰蹲在梯子上說:“先讓大哥哥跳,因為妹妹要讓著哥哥,這樣才是懂禮貌!聽到?jīng)]!”
于是大哥哥第一個跳。
瑞瑞說:“男生要讓著女生好不!現(xiàn)在女生全部跳!”
這時,若辰從梯子上站了起來:“我先跳!因為不能再同時跳了。”
若辰第二個跳了下來。
瑞瑞指著語彤說:“你第二個跳!”語彤愣了一下,這時旁邊的圓圓已經(jīng)跳了下來。
于是瑞瑞跟語彤說:“那你第三個吧!”
天麒坐上最高的梯子對瑞瑞說:“你說‘預備,開始’!”瑞瑞說完“預備,開始”,天麒才往下跳。
之后孩子陸續(xù)往下跳,但是天麒和語彤還是同時跳了下來,撞到了一起。

圖7 裁判在給選手編號
這時瑞瑞提議:“這樣,1號是天麒!2號是若辰!3號是圓圓!4號是語彤!哦不對,3號語彤,4號是圓圓!”
排好號,瑞瑞說:“開始!若辰!”若辰往下跳后,瑞瑞計分:“1300分!”
“嗯……現(xiàn)在,天麒吧!我都忘了規(guī)則!”瑞瑞一邊甩著軟棒一邊說。
天麒跳下后,瑞瑞計分:“10分。”天麒又一次向瑞瑞伸手假裝收錢。
瑞瑞跑到趙語彤旁邊指了指:“該語彤了!”語彤跳下后,瑞瑞計分:“1000分!”圓圓和大哥哥先后跳下后,他也一并給他們計了分。
解析
隨著游戲的深入,隨著梯子數(shù)量的增加,新的問題隨之而來。幼兒之間的碰撞屢屢發(fā)生,此時教師介入,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支持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做事。
教師孩子聚到一起針對屢次相撞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圍繞兩個問題:相撞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幼兒在游戲開始關注到問題,并展開了討論。幼兒之間看似滑稽的討論,恰恰就是孩子在反思、協(xié)商并調整的過程。由一個孩子主動承擔了裁判的職責,先分好前后順序,大家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見分先后跳。但是只商量好了一次先后,后面仍然有一些碰撞。裁判再次調整,給每個孩子按順序編號,叫到號碼時再跳。孩子們相撞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明顯減少了。
在不斷涌現(xiàn)的問題情境下,孩子們有自己的判斷,能與同伴一起進行協(xié)商與調整。同伴溝通的過程中,孩子們能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觀點并說明原因,也能傾聽別人的發(fā)言。最終孩子們成功地解決了問題,與同伴一起協(xié)商并制定了規(guī)則。
相信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更深刻地理解到規(guī)則在社會交往中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