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衛華
中圖分類號:F272.9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3—184—01
摘要 行政事業單位的收支業務與單位資金流轉緊密相關,是各單位的核心業務,也是各單位內部控制管控的重點。本文通過對行政事業單位收支業務存在的問題、產生原因進行分析,并結合行政事業單位實際提出加強收支業務管控的建議。
關鍵詞 行政事業單位 收支業務 內部控制
收支業務作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六大業務模塊之一,在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中占據較高比重,體現出收支業務管控的重要性。近些年從行政事業單位發生的各項違法違紀中可以看出,多數案例都與收支業務管控不利有關。
一、行政事業單位收支業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風險
(一)收入業務存在的主要問題及風險
1.擅自增加收費項目、擴大收費范圍、提高收費標準,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以上“亂收費”問題為單位違法違紀提供了資金來源,嚴重的還會影響企業和人民群眾利益,影響政府形象,引發政府信用危機。
2.收入不入“大賬”,隱匿、轉移、挪用、私分收入,造成單位、個人違紀違法,主要風險在于國有資產的流失,擾亂了正常的收入分配機制,給單位、個人提供了貪腐的溫床。
3.未按內控要求設置收入崗位、設置崗位不合理,未嚴格執行收入制度,導致核算錯誤或者舞弊風險。
(二)支出業務存在的主要問題及風險
支出業務是單位預算執行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單位最基本的業務和共性業務,存在的主要問題及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支出業務相關崗位設置不合理,未實行不相容崗位相分離,或者未嚴格執行,導致付款、核算錯誤或舞弊的風險。支出業務出現的問題不僅僅在財務部門,在人力資源工資核算、工程項目造價管理、計量等方面都易發上述問題。
2.利用單位報銷業務把控不嚴,使用假發票或者虛假業務套取單位資金,形成“小金庫”或出現違法違紀現象。出現此類現象除了因財務部門把控不嚴,多數因為報銷業務人員受部門領導指使或者財務部門與報銷部門沆瀣一氣,發生單位窩案。
3.支出事項未經事前審批流程,支出范圍及開支標準超預算或者不符合規定,導致單位預算執行不力,甚至發生開支業務違規違法的風險。
二、收支業務內部控制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從行政事業單位收支業務內部控制出現的上述問題可以看出,除了各單位在收支業務制度上設計、執行方面有缺失外,主要還應從內部控制單位層面分析查找問題。結合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對收支業務內部控制出現的問題分析原因如下:
(一)單位內部控制意識有待加強
單位領導層,尤其是單位的“一把手”的重視對建立一個卓有成效的內部控制環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實踐中,部分單位內控意識仍然淡薄。有的領導對內控理解有偏差,對內控的建設、推行持消極態度,在內控建設過程中忽視風險評估等重要環節,思想固化,對存在隱患視而不見;有的部門認為內控就是財務部門的事,不愿意抽出時間和人員參與其中,阻礙內控工作開展。
(二)單位內部控制設計有待完善
部分單位制度設計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在收支業務管理上,主要表現在:一是在收支業務的不相容崗位上,有的單位沒有明確劃分崗位職責,出現工作互相推諉,責任不清的問題;二是內控制度理想化,不切實際,重點不突出,人為增加了各種工作環節,出現制度健全,難以執行的現象。
(三)內部控制制度執行落實不到位
在收支業務方面,存在未按規定設置不相容崗位,未按制度審批、審核業務開支、財務報銷,未按規定上報或虛報財務信息逃避監管等。
(四)內部控制監督有待強化
監督制度不健全的單位,易發生違規違紀,有甚至集體串通造假,出現私分國有資產、集體貪污腐敗等內部窩案現。除了內部因素外,主要原因在于內控監督不夠,未能形成監督的威懾力,或者是監督后懲處力度小,違法違紀成本較低。
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收支業務內部控制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內部控制意識,完善內部控制環境
一是強化內控意識建設,加強內部控制制度落實考核。可通過將內控建設情況與單位績效掛鉤,提高重視程度;還可以通過會議宣貫、培訓、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大力宣傳內控知識。二是注重內部控制專業人才培養,可通過專項業務培訓或者進修,加強其業務能力,增強職業操守和道德。
(二)建議加強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
各單位應加強對內部控制信息化的重視程度,將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和各項業務流程逐步納入各項信息系統中,建立綜合性強,高效的現代化管控平臺。收支業務是各單位的核心業務,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可先從收支業務做起,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推進。
(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監督體系
各單位需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監督體系,實現了監督全覆蓋,確保內控審計監督不留死角、不留盲區。建議根據各單位情況,對內部控制各業務進行專項的監督檢查,針對各行政事業單位的性質,風險點不同,進行針對性的專項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