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玉 李培禎 張健威
【摘要】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的學習方式,適用于課堂學習、小組作業、考試等教學環節。合作學習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加強師生互動,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合作學習在大學課堂的有效實施需要在小組構建、內容選擇、評價考核、教師角色等方面進行合理安排。
【關鍵詞】大學課堂 合作學習 構建
【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同伴互評在合作學習中的應用及有效性研究》)(課題批準號DIA160341)。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0-0024-02
一、合作學習的概況
合作學習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并已成為當代教學主流的理論之一。由于國外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成功,我國國內大學課堂也紛紛加入合作學習的潮流之中。但兩者的效果有明顯差距。其中,有些高校會采取STAD(student-teams-achievement divisions cooperative learning)合作學習模式。其思想基礎是強調小組獎勵,所有人成功機會均等,組內合作而組間競爭,但實現STAD的教學目標最重要的是構建合理的小組結構和活動方案(朱婉珍,李未才,2009);同時,由于我國大部分大學課堂都是大班授課,合作學習往往多流于形式,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合作學習效果不佳的最重要原因是學習小組的構建和管理不完善,小組成員的角色定位不夠清晰(戴國,2015)。所以,在追求合作學習效果達到最佳的過程中,如何有效地構建和組織管理合作學習小組仍是目前合作學習領域的難點。
二、如何在大學課堂中有效實施合作學習
1.構建有效的合作學習小組
合作學習小組構建的第一步就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上課的學習模式。首先,要全方面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例如,老師應準確了解學生的人數,學生中男女比例,男女生的性格特點,這些都是合作學習分組的前提條件。其次,依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結合學生性格特點進行科學有效的分組。按照每組4-6人的模式進行分組,最好在以小班授課的班級進行合作學習小組模式。由于一些大學課程要求小組課下做一些課題研究和案例分析,在征求過大多數同學意見和通過一系列調查之后,最終以交流方便為分組的方式,即一個宿舍的同學為一組。最后,學生根據小組成員的各方面表現,進一步對小組成員角色定位。為了能夠使小組內成員得到平等的表現機會,小組成員角色可在每次作業或考試之后進行更換,這樣有利于充分調動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增強小組的合作意識和集體觀點。經調查發現,小組人數在4-6人可以使合作學習效果達到最佳,尤其可以幫助不擅長表達或者思維欠佳的學生充分參與到討論中,鍛煉他們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
2.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
合作學習小組的形式可應用于小組的課堂學習、課下作業、課后考試等方面。在大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應用在小組的課堂互動學習,課下共同完成作業,期中期末答辯考試以及相關的案例分析。其中,課堂學習中的合作學習可表現為小組合作討論課上老師講到的案例、作業成果的展示等方面。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能夠充分地體會到自身的價值以及合作的力量。由此可見,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使課堂更加充實活躍,而且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思考的能動性。
3.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
合作學習小組的評價體系包含同伴互評和教師評價。同伴互評是指班級內各小組互相進行匿名評價,并且由老師事先給學生講解評價標準。例如,在期末課程論文撰寫和發言環節,各小組會進行交叉互評。首先,在課程論文撰寫方面,各小組依據內容結構、文字要求、格式規范、參考文獻等方面標準互相進行打分。其次,在課程論文發言環節,各小組大致從課件內容和發言人的表達兩方面相互進行打分。這種評價體系不僅讓學生自身明白論文和答辯的標準,也可讓他們提高對自身的要求、虛心接受他人的建議。其次,教師會根據學生的貢獻系數來評價,貢獻系數是由學生課上課下表現、作業成果展示和答辯過程綜合決定的。因此,學生也更樂意接受這種多重評價標準,從而提高自己各方面綜合學習的能力。所以,這一評價體系能夠最大范圍地呈現老師和學生公平、公正、公開的打分標準。
4.發揮教師的調節作用
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學習方式,但這并不說明教師毫無作用。教師在合作學習中是起到調節和幫助學生學習的作用。在大學課程教學中,小組合作中會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在某一任務的合作過程中出現意見不一致、矛盾較大、性格沖突、無法溝通和解等現象。教師此時就應發揮自己調控者的角色來幫助他們解決矛盾,進而使各小組繼續完成學習任務。日常學習中教師可以發揮自己監督者的身份來督促學生按時完成作業和課堂任務,準確掌握上課的節奏,幫助同學們合理地學習。所以教師的角色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也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結論
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在于構建。不論何種課堂,構建的標準都應根據班級內成員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合理的分組標準和模式。同時,合作學習只是一種學習的方式,但它成為主流的原因在于“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思考的能動性,提高了他們的思辨能力。這一點也與教學目標完全契合,所以我們應加強對合作學習模式的研究,探索符合中國國內大學課堂現狀的合作學習模式。
參考文獻:
[1]朱婉珍,李未才.大學數學STAD的小組構建與活動方案設計[J]. 浙江科技學院學,2009(4).
[2]戴國.高師院校課程教學中合作學習小組的構建及成員角色定位分析[J]. 高校期刊,2015(18).
[3]常久城.“二合一”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探索[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5(3).
[4]彭杜宏.大學生團隊學習取向調查研究[J].心理學進展,2016(3).
[5]神惠子.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的教師角色與學習評價[J]. 中國大學教學,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