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筆者對有關文獻研究以及自己工作經驗情況下,首先就柔性管理含義進行分析,然后對其在黨校教學管理中的運用提出一些看法。
【關鍵詞】柔性管理 黨校 教學管理 運用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0-0035-02
一、柔性管理含義分析
柔性管理主要指的是一種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其堅持以人為本原則。該種管理方式主要通過對人們行為以及心理規律進行研究的基礎上,采取非強制性的方法,讓人們能夠自主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進而將其轉變為自覺行為。概括來說,柔性管理主要包括環境管理、行為管理、心理管理以及形象管理等內容,其中,其重點在對于人的思想進行管理,通過有效結合理性和非理性,重視培養價值觀、信念以及情感,通過尊重、關心與開發人的主觀能動性與潛能來實行人格化管理,這是一種和黨校培訓相匹配的管理方式。
二、黨校教學管理中柔性管理運用思考
(一)正確認識柔性管理和剛性管理二者之間關系
在黨校教學管理中運用柔性管理并不意味著在根本上替代剛性管理。雖然二者無論是在管理對象、內容以及效果上均有著較大差異,不過在實質上來說其均是管理工具。柔性管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補充與完善剛性管理,并立足于剛性管理框架來有效升華管理理念與方法。如若完全取代剛性管理,則培訓秩序則難以得到維持。而沒有柔性管理,則黨校培訓會缺乏活力與動力。所以只有正確認識到柔性管理與剛性管理間相輔相成關系,實現“剛柔并濟,崇德廣業”才是教學管理的目標。
(二)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
學員與教師都是黨校教學管理的對象,如何將學員與教師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是教學管理的一個重要目的。在黨校教學管理中運用柔性管理首先應當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正確認識與尊重師生的教學管理主體地位,并鼓勵其主動參與到教學管理和決策當中。其次,還應當要強化和學員、教師的橫向交流,增進互相情感。再者,需要對教師與學員的情感需求予以了解與重視,做到以情感人。此外,還應當進行情感投資,建立民主管理風格、平和的工作風范,認真傾聽教師與學員對教學管理的建議與意見。
(三)建立起柔性的教學管理體制
首先,要求教學柔性化,也就是說能夠結合教學環境的改變而有效調整教學管理工作;其次,要求培養學員的柔性化,確保學員的專業行為以及知識架構能夠跟上社會發展的變化;再者,需要構建起柔性教學管理組織,主要開展制定、落實、協調政策等工作。黨校要建設多元化的試驗平臺與課程平臺,適當將必修課比重降低,合理增加選修課比重,并將實驗內容與時間開放,確保學員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得到滿足。此外,應當要構建起柔性化教學評價體系,不必過于細化教師評價體系,可以適當提高定性評價指標比重。并且還應當對學員學習成績考核方式進行創新,確保評價可以作為對教學過程進行調整與修正的有效依據。
(四)構建起柔性激勵機制
在黨校教學管理中良好的激勵機制能夠有效調動起學員以及教師的創造性與積極性,確保各類教學活動得以高效開展。然而,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黨校師生的需求也逐步變得復雜化與多元化,所以黨校非常有必要構建起柔性激勵機制來確保其在教學管理、教學改革、質量評估、師生考核、教師津貼等內容都能夠與師生個性化需求相符。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可以采取典型激勵、情感激勵、協商激勵、危機激勵、行為激勵等方式來為學員與教師提供一個良好、寬松的環境,讓其能夠將自己的優勢充分展現出來,并激勵其更加積極、主動的進行思考、學習、科研與晉升。
(五)打造柔性化校園文化
黨校校園文化可以提高學員黨性修養、加強黨性鍛煉。在黨校教學管理中進行柔性管理離不開柔性化的校園文化支持,而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就是和諧的人文氛圍以及物態人文環境。首先,黨校應當要對個體價值觀的差異性、多樣性以及文化的多樣性予以承認與尊重,并打造一個和諧、包容的文化氛圍。其次,應當要建設一個真誠互助、關系與尊重的人文環境,讓教師與學員都能夠真切產生歸宿感,并將自身發展與黨校發展有效聯系起來,并在價值觀上達成共識。再者,在管理過程中應當要遵循“公平、公正、競爭、擇優”的原則,建立起民主、和諧、公平公正的校園氛圍,確保師生獲得公平機會,促使人才能夠脫穎而出。
綜上所述,黨校教學管理實行柔性管理是黨校事業發展的探索途徑,相關工作人員在管理過程中應當要正確認識柔性管理和剛性管理間相輔相成的關系,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建立起柔性的教學管理體制,構建起柔性激勵機制,采取柔性化教學模式并打造柔性化校園文化,將柔性管理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切實推動黨校教學管理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加尼亞·依斯漢.黨校教學管理的思考與研究[J].中文信息, 2016(7).
[2]曹蓉,焦中山.論黨校教師的柔性管理[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6):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