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乃
【摘要】目的 對血脂檢驗在心腦血管病診治中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探討。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20例體檢健康成年人、60例腦血管患者和60例心血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三組研究對象的相關血脂指標進行測定和對比。結果 腦血管組患者與心血管組患者RBC變形性、RBC聚集指數、血漿黏度以及各項血脂指標水平比較無統計學意義;腦血管組患者以及心血管組患者的RBC聚集指數、血漿黏度、ApoB、LDL-C、TG、TC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研究對象,但RBC變形性、ApoA-1、HDL-C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研究對象。結論 血脂檢驗在心腦血管疾病臨床診治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對于治療效果評定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心腦血管病;診治;血脂檢驗;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5..02
心腦血管病在臨床上是一種多發病、常見病,發病后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1]。為了提升臨床上心腦血管病的診治效果,本文選取240名研究對象展開研究,針對血脂檢驗在心腦血管病診治中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探討。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20例體檢健康成年人、60例腦血管患者和60例心血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些研究對象的具體信息如下:男128例,女112例。年齡37~73歲,平均(50.2±1.7)歲。3組研究對象在文化程度、年齡、性別等各個方面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可以進行進一步比較。本次研究中,排除標準如下:①自愿退出本次研究的人員。②腎、肝、泌尿系統存在疾病。納入標準如下:①對于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權且自主參與。②無溝通障礙和精神認知障礙者。③腦血管組患者和心血管組患者均符合心腦血管疾病診斷標準。3組研究對象血脂水平情況詳見表1。
1.2 方法
對照組研究對象在本次研究前兩個星期停止使用一切可能會影響血脂檢查的藥物,同時還要避免食用富含脂肪的食物[2]。而腦血管組患者和心血管組患者則在早晨空腹狀態下抽取5ml肘靜脈血,對其進行離心并對血清進行分離。通過全自動生化檢驗儀器分析檢驗載脂蛋白A-1、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總膽固醇等血脂指標。所有的檢驗配套試劑均是羅氏原裝進口。
1.3 統計學方法
在計算機中輸入本次研究中得到的所有數據,利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
2 結 果
2.1 血液流變學
腦血管組患者與心血管組患者RBC變形性、RBC聚集指數以及血漿黏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腦血管組患者以及心血管組患者的RBC聚集指數和血漿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研究對象,且RBC變形性顯著低于對照組研究對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血脂水平
腦血管組患者與心血管組患者各項血脂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腦血管組患者以及心血管組患者的ApoB、LDL-C、TG、TC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研究對象,而ApoA-1、HDL-C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研究對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統稱為心腦血管疾病。隨著人們生活指標的改善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遞增趨勢。老年患者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人群,會嚴重危害其機體健康。對心腦血管患者而言,積極治療和盡早確診非常關鍵[3]。
目前,臨床上用來診斷心腦血管疾病的方式有很多,最常用的診斷方式即血脂檢驗,這對心腦血管疾病的臨床分析和診斷具有積極積極的作用。在機體血漿中,血脂是一種重要的脂類物質,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總膽固醇、甘油三酯等是血脂檢查的主要指標。通過血脂檢查指標數值結果,醫務人員可以評估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從而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綜上所述,血脂檢驗在心腦血管疾病臨床診治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對于治療效果評定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印停,王 樂.心腦血管病診治中血脂檢驗的臨床應用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91):191.
[2] 姚 雪.心腦血管病診治中血脂檢驗的臨床運用研究[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15):51.
[3] 姚 偉.心腦血管病診治中血脂檢驗的臨床運用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03):55-56.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