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明亮
傳統的班級模式——“管、卡、壓”,處處依賴于老師,事事離不開班主任,班主任 “忙,累,煩”。這種保姆式、警察式的班級管理模式,更多強調了班主任的主導地位,淡化學生主體意識,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結果卻是班主任叫苦,學生也不一定領情。
2013年我校著力培育的“和合”學校文化,倡導“三全四自”德育模式。在班級管理中,以班級文化建設為重要支撐點和落腳點,讓學生去做,班主任的作用只是疏和導,把班集體當作他們除了學習文化知識之外的培養各種能力的實驗場所。這樣,有利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也體現了民主、開放的教育觀念。一個學生從單一的被管理者成為管理者,他們既是被管理的客體,又是管理的主體,都處于管理和被管理體系之中。正如英國教育家斯賓賽在《教育論》中指出:“記住你的教育目的應該是培養成一個能夠自制的人,而不是一個要別人來管的人。”
一、優化教室環境,構建良好班級生態
教室是學生主要的學習、生活環境場所,所以要學生的打理得整潔、裝飾得美觀,布置得和諧,要積極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發揮環境育人的熏陶作用。教室環境影響人、造就人,環境對學生的熏陶是潛移默化的。優美、高雅、積極向上的班級環境對學生的成長能夠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能夠給學生增添生活和學習的樂趣,有助于培養正確的審美觀,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班級的向心力。
教室的布置、陳設等可以簡單地成為“文”,它們于人心靈的影響就是在“化”。 教室環境要經過師生有目的的建設,讓其體現班級成員的共同追求,映射師生共同的價值取向,這才能使班級環境成為班級文化的有力支撐,才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地影響著班級成員,形成具有本班個性的班級文化。
通過觀察、感受、品讀班級環境,往往能知曉這個班級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精神面貌,也能初步衡量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和作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質修養,還可窺見班級文化之一斑。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
要做到讓“墻壁說話”,讓墻壁成為“無聲的導師”,教室應精心“開墾”墻壁,使每一面墻壁閃爍人文色彩,這是班級文化的外顯。這些也正是展示學生才華的園地,從版面的設計、圖案的篩選、內容的確定都由學生自己完成。這些實物和布置內容可以承載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對學生的期望和關愛,可以體現班級成員的價值取向、審美觀。
比如,教室的班訓、班級口號、班歌、班訓、班級公約、班風等圖案;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畫像和各個學習小組的展示 ——組名,口號,目標等,每個小組標語等常規標語有學生動手完成;充分發掘人才,給學生展示機會。在正面墻壁的黑板上方張貼了:“自知 自律 自省 自我管理(今日才自在);自主 自立 自信 自強不息(明天更自豪)”的對聯作為班級自主管理的要求。上方是“靜、凈、勁、結、節、捷”的行為要求,前面黑板上方根據一段時間同學某方面表現的不同,有不同的標語,比如一段時間部分同學個人衛生習慣不好,結合班會課給出“行為得體 管好1平米”的要求,一個時期,同學情緒,結合班會課給出“溫良恭謙 不要抱怨”。通過前面大家每時每刻都抬頭看到的標語,來糾正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
二、以文化引領,鑄就班級精神
作家龍應臺曾說:“在一個文化厚實深沉的社會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茍且,因為不茍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因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奪,因為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智能。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積累的總和。”文化是一個人整體氣質。因此在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中,學生的行為規范、文化氣質的培養應該是最為重要的。培養良好的“人文素養”是以人為本教育的重要內容。
班級文化絕不是一個虛幻的噱頭,一個空泛的口號,幾條標語。其實班級文化就是三個字——“價值觀”,這是非常具體實際的東西,它可以向內去塑造學生的靈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也可以外化為學生良好的言行舉止,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促進學生個體生命的健康成長。
班級文化的核心就是班級精神。班級精神具有移情、承載和凝聚的功能,是所有班里同學共同創造的一種精神財富,體現著同學之間共同認同與維護的理念、情感、價值取向,是規范我們自己行為、熏陶我們自己人格、陶冶我們自己情操的重要手段。班級的精神文化不應是空洞,應以物化標志的引領。根據班級學生特點,班主任自己特質選取不同的引領標志。
班級文化應適應時代要求,既不一味標新立異,也絕不庸俗低級,它應當明朗剛健,積極向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滲透時代的氣息和人文的高度,不要過于功利化,極具感召力和影響力,也為學生喜聞樂見。良好的班級文化影響的不僅僅是學生的求學生涯,也會在學生進入大學、踏入社會,是他們一生的寶貴財富。
比如:在風靡一時的小說和電影《狼圖騰》中,狼群從草原狂風怒雪中呼嘯而出,帶著卓越的智慧、機警的作戰、堅強的意志、忘我的忠義、濃厚的親情,讓人們為之深深震。狼是一種集競爭性、合作性、服從性、忠誠性為一體的智慧動物。在某一規則下他們勇于競爭,但在既已確定的組織和規則下,只遵循團體協作、服從的原則,同時表現出對狼王最高限度的忠誠。如果班級的男生多,且較為生猛,可以順勢創設班級“狼圖騰”文化。
一群遷徙飛行的大雁,大雁飛行時呈“V”字形,這種省力的飛行模式比孤雁單飛提升了71%的飛行能量。大雁在轉彎或變換隊形的時候,通過叫聲傳遞信息。即使在改變陣型與方向的時候,每只大雁都能夠相互默契地調整自己的速度,始終使陣型保持優美、協調、高效、充滿活力。團隊協作、細致分工、目標一致、服務集體。如果班級女生多,可以提煉出班級精神文化——“雁團隊”文化。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寒冬臘月,鵝毛大雪紛紛揚揚地下著,厚厚的大雪沉重地壓在青松的肩上,青松依然堅挺、筆直地站在那里。春天到了,冰雪融化了,青松沒有被壓倒,反而更綠、更干凈了。雪后的青松,被大雪壓過、洗過的青松在陽光下與其它樹相比,顯得更加高貴!陳毅元帥的《青松》把青松那種堅忍不拔、寧折不彎的剛直與豪邁寫得驚心動魄。可以提煉是出班級精神文化——“青松”文化。
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成員在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過程中長期積累所擁有的價值觀、信仰、態度和行為準則。班級精神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既是無形的,又是有力的,學生融入其中,一言一行都是班級文化的折射,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能激發班級成員的進取精神,使每一位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使班級生態化管理模式的效能最大化。
三、以小組合作機制,促進班級自主管理
班級自主化管理就是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為主體,培養他們的自主管理能力,給他們更多的參與思考的機會,增加其主人翁意識,改變被動接收任務為主動選擇任務,提供學生自我教育的契機,充分發揮班級管理對學生的內化作用,把創造性思維滲透于管理的每一個環節,最大限度發揮自主管理對學生的約束、激勵、引導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
班級小組管理是指班主任多方面對全班學生進行考察的基礎上,根據班級和教學情況以及學生的不同特點,讓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學生通過小組形式參加班級學習、活動和主持班級的日常管理的一種班級管理模式。
班主任可根據學生的特點,在不同年級,采用不同的組建方法。剛開始,班主任可在多方面對全班學生進行考察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將思想素養、文化成績、行為習慣優秀的同學、中等同學與處于低層次的同學調配在一起,分成若干個同質組(男女比例要適中),以便于進行競賽。一個小組以4-6人為宜,班主任還應為各小組指定組長,安排好各項工作。中期,班主任可只指定組長,其他成員自由組合,但原則和初期一樣,如分得不均,可讓各組長自行協商,或班主任適當調整。班級小組管理以量化方式為主。為此,班主任與全班學生一起,應制定詳細的競賽小組管理辦法。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把學業成績(作業情況、平時測試和檢查、階段性檢測、期終考試、各種競賽成績等)、行為表現、社會實踐等內容,具體地量化為可以操作的評分細則。
班級小組管理,把管理權交給了學生自己,學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設性開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雖然在實踐中難免出現一些失誤和波折,但學生可以在這種挫折中學會自我調控,自我勉勵、自主思考、自力更生地解決問題,為學生終生發展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