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出身行伍,有著戰(zhàn)地記者工作經歷的羅洪忠先生,作為一位戰(zhàn)地記者,呈現了大量軍旅生活題材的紀實作品。他還通過深入地調查、記錄,寫作了大量具有學術研究價值的民俗文化作品。體現了一位軍事記者、軍旅作家的深厚的人文情懷。
關鍵詞:紀實文學;羅洪忠;人文情懷
作者簡介:劉妍(1990.10-),女,漢族,陜西咸陽人,研究生碩士,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9-0-01
羅洪忠的峽谷系列長篇紀實作品,揭開了我國西南邊陲西藏東南部珞渝地區(qū)長期以來被遮蔽的歷史事實和真實生存狀況,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珞渝地區(qū)地處我國西南西藏的東南部地區(qū),是中國和印度邊界東段最大的一塊領土爭議區(qū),加上非法的“麥克馬洪線”的影響,生活在雅魯藏布大峽谷區(qū)域的數十萬珞巴族同胞處于印度的統治之下,研究調查也難以深入,導致長期以來,我國學界對這一地區(qū)居民的生存、發(fā)展狀況知之甚少。19世紀20年代開始,英國、印度的探險家與法國的傳教士不斷考察,搜羅軍事信息,并作了大量有關當地部落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的調查報告,長期以來左右國際喜馬拉雅山地部落研究的學術論壇。片面的印象,形成的一些粗淺的,甚至帶有諷刺、貶低性質的稱謂,和所謂的“調查報告”、“研究成果”,造成了學界的混亂和認識的偏頗。羅洪忠的系列作品通過對我國珞渝文化研究的高水平、多批次的專家學者的深入調查、研究成果的記錄和整理,逐漸揭開了珞渝地區(qū)門巴族、珞巴族的神秘面紗,讓世人了解他們真實的狀態(tài)。在國際學術研究領域能夠以事實對抗其他國家的錯誤論斷,享有相應的話語權。羅洪忠的這一系列的記錄整理對于這一地域的研究工作進行了記錄、梳理,世人可以借此了解珞渝地區(qū)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人文風情、民俗傳統,學界也可以藉此了解珞渝研究的歷程和脈絡,甚至可以梳理疏漏,作為后期研究的借鑒和參考。
羅洪忠的峽谷系列長篇紀實作品收集整理了長期以來,研究珞渝地區(qū)歷史發(fā)展的專家學者的活動和研究成果,這些都是重要的史料。羅洪忠的這一系列的作品記錄了,珞渝文化親歷、記錄第一人冀文正的記錄整理,中國外交部邀請到的一批著名的民族學家,費孝通、潘光旦、吳文藻、吳澤霖等人翻譯外國文獻,開展的調查工作,以及1973年中央民族學院組織莫俊清、索文清、杜耀西、胡德平等民族學者進行深入調查,1976年中國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的一批從事民族社會歷史、語言研究的文化人類學家全方位的調查研究。專家學者們不畏艱苦調查研究,為珞渝文化正名。記錄、整理了珞瑜地區(qū)門巴族、珞巴族的大量民間故事、歌謠、諺語、謎語等,開創(chuàng)了中國珞巴族原始宗教文化和中華系統神話研究的先河,學界對珞巴族系統神話及珞渝民間文學的研究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研究階段。這項研究工作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搶救,豐富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內涵,有利于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民族自尊。
羅洪忠的紀實類文學作品,文筆流暢干凈,記事形象生動,具有優(yōu)美、真實、樸素、耐讀的特點,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羅洪忠的峽谷系列,包括《雪域紅飄帶》等其他的紀實類文學作品,語言自然流淌,雖為紀實類作品,但作者記事清晰簡潔,寫人生動形象,寥寥數語,既能將事件講述清楚,也能夠塑造性格形象鮮明的人物形象。
突然,一雙手臂緊緊地抱住了楊星火!她驚恐地回頭一看,是立兵。立兵抱著楊星火,把她拖進了女廁所。
“你怎么啦?”立兵壓低著聲音問。
“讓雷打死,比這樣活著好!”
“你現在不能死。死了,也不請不白!”
“啊!”楊星火吃驚地瞪大了眼睛。
“更不能自殺,自殺本身就可能被定為叛徒!”
立兵的一句話,讓楊星火如夢初醒!活著,是肅反對象;死了,是叛徒。[1]
這段簡短的記述,簡潔明快的語言對話和動作描述,將楊星火和立兵兩個人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呈現出來,并把楊星火在特定環(huán)境下矛盾的心理活動呈現出來,這樣的記錄在羅洪忠的筆下隨處可見。
珞渝是民歌的海洋,凡是有珞巴族和門巴族居住的地方,都能聽到他們的歌聲。無論在鏡子般的水田里、荊棘叢生的山坡上,還是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清新撲鼻的香蕉林間,以及在翠竹如林的大山深處……正如他們的民歌所唱:“高興時山歌唱不完,痛苦時山歌能解煩,山歌是隨身的伴侶,白發(fā)到老也難分離。”
羅洪忠文字優(yōu)美,語言生動、流暢,用這種樸素的方式為我們展現了珞渝獨特的生存狀況、民俗風情。
羅洪忠以一位戰(zhàn)地記者、軍旅作家的視角,以一位人文學者的視野和情懷,飽含著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為我們整理、記錄了一系列寶貴的研究史實和材料,同時,他在文章中彰顯出的文學、文化素養(yǎng),也給他的紀實文學作品增添了一些華彩。
注釋:
[1]臧正軒:《雪域紅飄帶:西藏文藝兵65年燃情歲月大寫真》,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年2月第1版,第145頁。
參考文獻:
[1]羅洪忠,《深峽淘金——世界第一大峽谷人文科考解讀》,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第一版。
[2]羅洪忠,《峽谷風云——世界第一大峽谷人文歷史解讀》,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第一版。
[3]臧正軒,《雪域紅飄帶:西藏文藝兵65年燃情歲月大寫真》,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年2月第一版。